1972年,尼克松于观礼台远望军队,见整齐方阵,战士步伐一致,口号响亮,敬礼有力。老兵亦矫健,风采不减当年报纸上的“王牌部队”,他仍感中国军队之雄风。
初见那支部队,他便明了败因:对方由崇高信仰与顽强精神引领,而他们仅为金钱权力所驱。面对此军,胜算渺茫,他终解多年疑惑。
20世纪60年代末,尼克松就任美国总统后,推行了一系列改善中美关系的措施,主动开辟了经巴基斯坦和罗马尼亚与中国沟通信息的途径。
1972年2月21日11点30分,尼克松总统乘“空军一号”抵京。此举终结了中美20余年隔绝,开启了双边关系新篇章。
尼克松一行随后展开一周访问,期间毛主席与其会面,深入交流国际形势及中美关系。
会见完毕,他们在周总理及中国政府官员陪同下,启程游览中国名胜,亲身体验当地独特的风土人情与古迹魅力。
我国对这次外交高度重视,特设国宴款待,并安排参观国内名城及著名景点,如长城、故宫等。
游览时,尼克松道出此行最终目的,向周总理表达愿望,希望参观抗美援朝第39军。
此提议令众领导心生疑惑,但周总理仍保持礼貌,回应称需向上级汇报。
此事非同小可,第39军乃我军精锐,尼克松访华是否仅为缓和关系,抑或怀揣他图,令人揣测。
行程结束后,周总理亲赴见毛主席,讨论此事。毛主席道:“多年过去,他心中仍对当年之事存有不满。”
两人商议后,均觉此乃展现我国军力良机,但展示形式成难题。隆重恐致社会不稳,简约又怕失礼。且请求仓促,难以准备周全。
安排尼克松一行至第39军营地,举行小型阅兵,含抗美援朝老兵与旧式装备。他们参观后满意,随后乘专机赴杭州,此行解其多年疑惑。
他为何对第39军记忆深刻,并特别要求会见该军?
尼克松曾服役于美国海军,深知美军实力强大,认为其世界无双。他不解朝鲜战争中,美军为何军事优势未能制胜,反遭中国军队重创。
当美军逼近鸭绿江,气势咄咄逼人,无视我国多次警告,意图跨越三八线,企图扩大战争范围。
我国领导人紧急会议,就某事决议。有主张援朝挫美,有虑军力疲惫,难敌美军。争执间,毛主席一言定局。
对于朝鲜问题,若我们置之不理,美帝必将得寸进尺,步日本侵略中国后尘,甚至更为猖獗。因此,需坚决应对,正所谓“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
主席下令后,我军迅速整合第38至40、42军,炮兵第1、2、8师及一高射炮团、两工兵团,组成中国人民志愿军,由彭德怀任总司令,奔赴朝鲜作战。
第39军专攻美军精锐,被视为朝鲜战场上美军克星,交手必败。该军在战场上创下七项首例佳绩,打破美军不败神话,其战略战术亦被编入军事教材。
第39军源自红25军团,为红军主力,历经长征、湘江战役、四渡赤水、雪山草地,锻炼出丰富作战经验与顽强意志。抗战时编入八路军115师344旅,平型关战役中为先锋,后散编于新四军第3师第10旅。
解放战争时,新四军调往东北参辽沈战役,更名东北人民解放军第二纵队,为东北野战军四野主力,历经辽沈、天津、宜沙等战役,是支屡战屡胜、坚不可摧的部队。
第39军在云山发起抗美援朝首战,该地易守难攻,为美军第八集团军战线中枢。占领此地可令美军首尾难顾,并保障志愿军后方,战略意义重大。
彭老总为鼓舞士气,选第39军首战云山,对手为南韩一师,经验不足,难以抵挡我军老战士的攻势。
我们在云山城外布下包围圈时,南韩部队已被美军装备最精良的王牌美骑一师替换,该部队自1601年以来未尝败绩。
突破防线后,我军发现对手为美军,未撤退,以热血和勇猛反击,缴获四架战机。美军王牌部队不敌,撤退时遭我军埋伏,美骑一师终全军覆没。
第39军在抗美援朝中未尝败绩,顶着美军重火力,创多项战绩第一,破其不败神话,屡登美报头条,被誉为中国与民族的英雄。
尼克松访华指美国前总统尼克松对中国的历史性访问,此次访问标志着中美两国关系正常化的开始,具有重要的政治意义和国际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