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5年,台北街头哭声震天,景象真叫人唏嘘不已。蒋介石走了,可他留下的权力真空,却让人摸不着头脑。为啥不是儿子蒋经国接班,而是那位看似平平无奇的严家淦?是不是有点儿意外?
这出戏,说白了,就是蒋介石的一场精心策划。蒋经国虎视眈眈,野心勃勃,可老蒋心里门儿清,直接让儿子上位,怕是会乱套!你想想,当时台湾的局势,那可是风声鹤唳,草木皆兵。要是直接让蒋经国掌权,那些反对的声音不得炸锅?所以,老蒋得找个“挡箭牌”,一个既能稳住局势,又能为蒋经国铺路的人。这不,严家淦就闪亮登场了。
严家淦是谁?说他是技术官僚,一点儿不假。他专攻经济,在治理通货膨胀方面,那可是有一套的。这跟蒋介石的“老家浙江,黄埔出身”的用人标准,八竿子打不着。可偏偏,这老蒋就看上了他。为什么?因为他没啥野心,没啥背景,就是一个听话的“傀儡”。 想想看,要是换成陈诚,或者其他那些有实力的国民党大佬,老蒋能放心吗?恐怕得提心吊胆着吧!
要说这蒋经国和陈诚的关系,那可是剪不断,理还乱。两人明争暗斗,让老蒋夹在中间,左右为难。陈诚是老蒋的心腹,能力出众,抗战时期可立下了不少战功。但蒋经国也不是吃素的,他一直想把陈诚挤下去,好让自己上位。这父子俩,一个想保住老臣,一个想上位,这矛盾,能不大吗?
老蒋为了平衡这两人,也是费尽了心思。他先把陈诚派去了台湾,给自己打前站;又让陈诚做了“二把手”,眼看着陈诚就要接班了,蒋经国不乐意了,开始使绊子,各种打压。这老蒋,看着两个儿子似的臣子闹腾,心里能舒坦吗?
这时候,严家淦就成了老蒋的救星。他既没跟陈诚、蒋经国闹翻,又足够听话,关键时刻还能识时务。所以,他一路高升,成了行政管理机构的负责人,这可是权力核心啊!
老蒋开始“运作”了。他暗中指使人,制造舆论,说蒋经国是“民心所向”,让谢东闵等人出面举荐蒋经国。这招“借刀杀人”,玩得漂亮!严家淦也配合得很好,主动辞职,让位给蒋经国。这整个过程,看起来顺理成章,实际上却充满了权谋。
严家淦当了“一把手”,但其实就是一个过渡人物,他几乎不干预政事,把所有的事情都推给蒋经国。这就像古代的汉献帝,有名无实。老蒋的目的达到了:既平稳过渡了权力,又让蒋经国顺利上位。
所以说,蒋介石选择严家淦,可不是一时冲动,而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严家淦这个人,就是一块完美的“垫脚石”,让他儿子顺利接班。这招“借鸡生蛋”,老谋深算啊!这权力交接的背后,隐藏着多少尔虞我诈,让人不得不感叹:政治,真是一个充满算计的舞台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