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人提出,根据公文格式国家标准规定,公文正文部分和版记部分分别使用3号仿宋体字和4号仿宋体字,实践中有的批转、转发性通知的正文部分和落款又使用3号楷体字(但并非国标规定),究竟是使用GB/2312仿宋体还是GBK还是方正字体?这里我们首先应当弄清楚各种不同字体之间的差异。

(1)3号GB2312仿宋体是指使用GB2312字符编码的仿宋字体。GB2312是一种简体中文字符编码,包含了6763个常用汉字,由国家标准总局于1980年发布,自1981年5月1日实施,是较早的国家标准。

(2)GBK字体是指支持GBK编码标准的字体,由国家标准总局于2000年发布。GBK编码是在GB2312-80标准基础上的内码扩展规范,共收录了21003个汉字,完全兼容GB2312-80标准;GBK向下兼容GB 2312编码,向上支持ISO 10641国际标准,包含更多的汉字和图形符号,支持简体和繁体中文。

(3)GB18030是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于2005年发布的,是取代GBK1.0的正式国家标准。该标准收录了27484个汉字,同时还收录了藏文、蒙文、维吾尔文等主要的少数民族文字。

(4)方正字体是由方正公司开发的一系列字体,其中包括GBK字库,这些字体在字符集和编码方式上可能有所不同。例如,方正仿宋简体只能打出中文简体字,而方正仿宋GBK字体则可以打出简体字和繁体字。方正字体和GBK字体的主要区别在于字符集和适用场景有所不同。

据此可见,在实践中多数单位的公文均仍采用3号GB/2312仿宋字体其实是有特定历史渊源的,亦即在2012年公文格式国家标准公布的时候,此种字体是windous操作系统内置的唯一仿宋字体,因此一直被沿用至今。而且几种不同字体的公布时间和字数容量是逐步递增的,亦符合实际需要。

其实,就通常情况而言,3号GB/2312仿宋字体对于印制一般文件完全够用。但在10几年的时间内,随着办公自动化的不断发展以及计算机软件开发系统的不断改进和升级,使得3号GB/2312字体逐渐显现出了局限性,特别是有些生僻字等在其字库里是没有录入的,例如"焗” “甭" 字等,并且在实践中有时确会遇到,像涉及有关负责同志的姓名含有生僻字,如果使用两种不同字体就会显得不够庄重和严肃。这样,各种字数容量多的大字库即应运而生,有的甚至多达20000个字以上,给实际操作带来了极大便利。有些地区还专门发出通知,要求在制发公文时统一采用方正GBK字体。

可以预见,随着公文处理实践的不断发展和深化,字数容量多的大字库会更受人们青睐,应用范围会越来越广。这也说明在当前形势下,使用哪种3号仿宋字体完全由发文单位自行确定,而这一切均应以公文拟制的标准化、规范化以及确保其庄重性和一致性为基本原则。

春光无限好,人生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