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为美国造原子弹,墓碑上却写着,一个永远的中国女人,她是谁

开卷于甲子 2024-08-10 18:48:35

前言

“这是谁的墓碑,没名没姓的,就刻了这么一句话,真奇怪”

一个特殊的女科学家,一生都在为美国服务,死后墓碑上却刻着“一个永远的中国人”,这个人到底是谁,她为何会为美国效力,又为什么一生都没能回国呢?

一、东方居里夫人

要说最伟大的女物理学家,我们第一反应就是居里夫人,而中国的物理学历史上,也同样有一位优秀的女性,她的地位,在整个物理学界,是可以超过所有女物理学家的程度。

就连杨振宁教授能够拿到诺贝尔物理奖,都离不开她的帮助,这位神秘的女性,就是有着“东方居里夫人”之称的吴健雄女士,她还有另一个豪气冲天的称呼,叫做“核弹女王”。

“巾帼不让须眉”的故事大有人在,为何吴健雄同样是女儿身,关于她的评价却这么高呢?还有人说她是卖国贼,一生都在为了美国的科研事业做贡献,这又是怎么一回事呢?

二、书香门第

1912年,吴健雄出生在江苏省太仓市,祖父是清末的秀才出身,家里也算是世代的书香门第,只不过封建社会的余毒依旧存在,她的祖父是个十足的重男轻女,见是个女孩,并不是很满意。

然而吴健雄的父亲作为一个开明的先进人士,却并不这么想,父亲吴仲裔毕业于南洋公学,那是一所在洋务运动影响下创办的,接触过先进思想的他,一直都致力于反抗封建主义,于是他给女儿起了一个名字,叫“健雄”即使是女儿身,也一样可以成为英雄,这不仅是他对女儿的美好期盼,也是对封建社会的反抗。

小女孩一天天长大,果然没有辜负父亲的期望。她的启蒙学校是父亲创办的明德小学,同样是新式学堂,小学毕业之后,十一岁的她考入了苏州第二师范学院。在校期间,她学习十分努力,并有了更多机会接触新思想。

别看这只是一所师范学校,但在当时无论从教资力量,还是综合实力,都是十分强的,还曾经请胡适来学校演讲。那也是吴健雄第一次觉醒内心的女性力量。当天演讲的的话题是《摩登妇女》胡适本就是新文化的代表人物,主张思想独立,那篇讨论新时代女性思想的演讲稿更是吸引了在场无数的女性,吴健雄在台下听完全场,当时就在心里发誓“一定要成为独立的女性,不做任何人的附属品!”

师范学校毕业之后,她在父亲创办的小学里做老师,偶尔也会在《新青年》杂志上发表一些文章,那时候的社会,女孩子们能达到她这样的程度,已经是很不容易的了,而吴健雄对现状却不是很满足,她不认为这就是幸福,经常扪心自问“这就是我想要的独立女性的生活吗?”

再三考虑之下,她决定继续考学,她不想做一辈子的小学老师,将来再结婚生子结束自己的一生,在父亲的支持下,吴健雄继续投身到学习的海洋中去,并报名参加了中国大学的入学考试。

吴健雄不愧是“女中豪杰”考试过程中,原本三个小时的考试时间,她仅仅用了两个小时就交卷了,监考官都惊讶她的答题速度,巧的是胡适也在监考的名单里,早就听说过这位女英雄的名号,在看过她的试卷之后,更是毫不吝啬的夸赞道“我从来没见过一个学生,对清朝三百年思想史能理解的这么透彻,还是位女学生,真是巾帼不让须眉啊!”

三、巾帼不让须眉

顺利进入到中国大学之后,她没有继续选择适合女孩子的师范或者中文系的专业,而是选择了数学。刚到数学系的时候,大家对她都不是很看好,觉得女孩子还是更适合学习那些风花雪月的诗词歌赋,面对质疑,吴健雄选择用事实说话。

一年的时间里,她的成绩在班里一直都是名列前茅的,期末考试更是以第一名的成绩,惊讶了所有人。

在中央大学学习期间,除了数学以外,她还接触到了物理学的知识,X光,电子,放射性等知识,都深深的吸引了吴健雄,她承认,她爱上了物理学,1931年,她从数学系正式转入到物理系学习。

无论是数学还是物理,对别人来说可能是枯燥无味的数字,然而对吴健雄来说,却像是最有趣的海洋,仅仅是两三年的时间,她在物理方面的的研究就超过了大多数的同学们,并顺利获得了学士学位,来到中央研究院物理所工作。

然而随着日本发动侵华战争,全中国都笼罩在炮火的阴影下,百姓们的生活本就不容易,在战争的影响下更加艰难,学校也因此停课,吴健雄的研究也受到了影响。

为了继续在科学研究的道路上走下去,再三衡量之下,她决定远渡美国,那里的教育资源和条件比当时的我们都要强太多,是许多科学家向往的净土,钱学森,杨振宁等,都曾经到美国学习。

踏上出国的轮船时,吴健雄看着满目疮痍的中国,在心里暗自发誓“一定要更努力的学习,将来回来报效祖国,中国不会,也不能一直被人踩在脚底下!”

四、赴美留学研究核弹

1936年,她来到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主攻核物理学,刚到美国的时候,由于种族歧视的问题,吴健雄总是被同学们嘲讽“黄猴子”,他们也不认为一个小女生能掀起多大的水花。然而仅仅三四年的时间,她就用自己的研究成果,狠狠地打了那些歧视她的美国人的脸。

核物理学即使在当时的美国,也是一个新兴的研究课题,可以依靠的研究资料其实很少,都是靠自己摸索,而关于核裂变和放射性研究的,更是少之又少,大家都畏惧核弹带来的威力,没人敢去轻易尝试,吴健雄却用一篇关于核裂变和放射性的研究论文,征服了所有人。

论文一出,就登上了美国最权威的物理学杂志,震惊的不止是美国科学界,她也凭此顺利拿下博士学位。1944年,在导师的推荐下,她来到哥伦比亚大学任教,本来想着边工作边研究,等到时机成熟就回国的。

1944年年底,吴健雄接到了美国政府的邀请,参与“曼哈顿计划”的研究,成为了该计划的一名工程师,她也是唯一一个被邀请的女物理学家。

当时的美国在原子弹研究方面的技术其实已经成熟,唯一未能攻克的就是核裂变的问题,而吴健雄又恰恰对原子核分裂方面有足够的研究,可以说如果没有她的加入,美国能不能研究出原子弹,都是个问题。

原子弹研究成功,美国为了报日本偷袭的仇,特意给他们送去了一份“大礼”随着蘑菇云在日本的海岛上升起,吴健雄想到自己的家乡正在被日本所侵略,祖国大地同样因为他们而满目疮痍,自己之所以这么尽力的替美国研究,也算是用另一种方式,为受苦受难的中国同胞们出了一口气。

五、为了同胞放弃回国

在原子弹研究成功之后,吴健雄就开始打算回国,虽然当时的中国正在战乱之中,但是自己带着研究成果回国助力,即使不能上前线打仗,也不算给国家添麻烦,正在她打算着什么时候回去的时候,杨振宁找上了她。

当时的杨振宁和李政道,正在研究“宇称不守恒定律”这个理论刚一提出,就在整个物理学界引起了巨大的轰动,通俗的解释就是“要证明镜子里的你,并不是真正的自己,而是经过不守恒后变形的你”。

面对这个解释,大家都觉得这是在开玩笑,没有技术支持证明理论,那就只能叫做可笑的猜想,无奈,杨振宁找到了当时同为中国人,而已经在物理学名声大噪的吴健雄,在了解到他们的请求之后,吴健雄立即动用自己所有的人脉和资源,给予两人最大的支持,并暂时搁置了回国的想法,指导两人的研究。

对于她所给出的帮助,杨振宁在后来回忆道“当时的美国有很多的物理学家,很多都是拿过诺贝尔物理学奖的,但他们也十分抱团,他们不会将他们的成果哪怕一个符号拿出来指导我们非美国裔的青年理论研究人员,他们生怕我们学过去一点。”

异国他乡,没有任何支持,只是靠着一个猜想,却能获得如此大的帮助,后来的杨振宁成功证明了自己的观点,成为第一个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中国人,他的名字被所有人熟知,却没人注意他的背后,还有一位伟大又默默无闻的女物理学家的支持。

六、一生的遗憾

1954年开始,美国为了防止那些对物理学研究有突出贡献的科学家们离开美国,对他们的生活施压,要么加入美国国籍,要么就剥夺一切现在所有的,让他们自生自灭。

为了生存下去,也为了更多的科学研究,吴健雄和丈夫无奈加入到美国国籍,但是为了坚定立场,无论什么场合,她都身着中国旗袍,坚决不吃西餐,家里装饰也是古色古香的,平时除了科学研究,她讲的也都是中国话。

中美关系破冰之后,吴健雄首先归国访问,并受到了周总理的亲自接待,为了国家的和平发展,为了科学事业的研究,她付出了自己一生的时间,而不能回国,则是她一辈子的遗憾。1994年,吴健雄被聘用为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这不仅是学术界对她的肯定,更是祖国对她的认可。

1997年,吴健雄女士去世,临死之前,她只有一个遗愿,那就是回到自己的家乡。她死后,丈夫将她的遗体带回家乡江苏,并根据她的意愿,在墓碑上刻下“一个永远的中国人”生前不能恢复国籍,只能通过这种方式让大家知道,她心里一直挂念的就是祖国。

总结

吴健雄女士的一生是波澜壮阔的一生,她经历过不公,体验过荣誉,也有过无法弥补的遗憾,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她一生的心血都奉献给了物理学,即使得不到国人的认可,她也依旧无怨无悔。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