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山寨横行,疯狂扩张的柠檬茶品牌LINLEE,还面临哪些问题?

餐宝典 2021-10-15 18:07:40

NCBD(餐宝典)发布的《2021年中国餐饮行业全景发展报告》显示,2021年上半年中国茶饮行业有三大热点,分别是:柠檬茶、养生茶以及袋泡茶。这其中,柠檬茶是最大的一匹黑马。

在喜茶等头部茶饮企业的带动下,绝大多数主流茶饮品牌都纷纷上线了柠檬茶饮品,柠檬茶一时风头无两。一些柠檬茶企业更是被资本追捧,多个品牌获得了融资。根据餐宝典的了解,目前还有一些资本在寻找柠檬茶投资目标。

在这些柠檬茶品牌中,要说扩张最快、发展势头最猛的,当属LINLEE(原“鄰里”,下同)。凭借着招牌的“泰绿”与“特浓”柠檬茶,再加上呆萌的小黄鸭,LINLEE迅速成为了“网红”,吸引了许多消费者打卡。在今年7月,LINLEE还获得了三七互娱的数千万元投资。

△图自大众点评

LINLEE起源于广东湛江,隶属于广州昌邻餐饮管理有限公司,原名“昌盛鄰里”(对外称“鄰里”),有着“左邻右里”之意。窄门餐眼数据显示,截至目前,LINLEE的门店数已经达到900家,而今年年初才几十家。毫无疑问,这样的发展速度堪称是火箭一般,同时也让许多业内人士觉得不可思议,认为其发展过于“激进”,可能会存在较大隐患。

隐患也的确存在。比如曾经的招牌产品“泰绿”,因日落黄问题,目前已下架。更严重的是,“鄰里”的商标已被其他公司注册在先,无法申请下来。要想实现长远发展,必须更换品牌名。

以及,由于“鄰里”品牌爆红,它因此遭遇了大面积的山寨,和随之而来的虚假加盟——这种情况已经在“答案茶”“鹿角巷”等“先驱”身上多次上演过。

面对这双重问题,LINLEE团队2021年6月2日宣布全面升级品牌为“LINLEE”,放弃“鄰里”的使用;7月开始全国范围门店招牌全部更换为“LINLEE·手打柠檬茶”,所有物料包装均更换为带有“LINLEE”logo,只有“LINLEE”门店为正版,其他均为山寨。

△图自水印

所以严格来讲,LINLEE的门店并没有900家这么多。那么,假冒的“鄰里”到底有多少家呢?

在广州市海珠区中山大学(南校区)附近,一共有5家“鄰里”,这也是该高校周边饮品类门店最多的一个品牌。根据餐宝典的观察,在这5家“鄰里”门店中,有3家并非正牌的“LINLEE”,也就是假冒的多于正牌的。

△图自餐宝典

大众点评也显示,截至10月15日,在广州一共有307家跟“鄰里”有关的柠檬茶门店,这其中用了“LINLEE”品牌的,只有127家;在深圳,这两个数据则分别是272家和67家。如果按此进行估算,那么在广州和深圳市场,正牌的LINLEE门店的占比分别仅为41%和25%。当然,也不排除有部分门店可能在7月后还未更换商标,或者未对大众点评上的信息进行更新。

但不管怎样,大量假冒“鄰里”存在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让许多消费者真假难辨也是事实。

造成今天这种局面,根源就在于企业创业之初对商标不重视。当年,喜茶也曾遇到过这种问题,因为大量的“皇茶”出现,不得不更名,才有了现在的喜茶。这个案例也被LINLEE团队用到了品牌升级时的对外宣传中。

不过餐宝典分析师认为,LINLEE与喜茶的情况还是存在较大差异的。其一,“喜茶”与“皇茶”的区分度非常明显,是两个截然不同的品牌,消费者很容易一眼辨别;但“LINLEE”与“鄰里”区分度不够大,消费者还是容易弄混淆,甚至因为两者的发音一样,导致很多人认为这两个品牌都是同一家的。显然这不利于LINLEE的打假。

其二,对于一个中国的餐饮品牌来讲,英文名字可以有,而且可以起得很酷炫、很时尚,从而更好地吸引年轻消费者。但如果光有英文名字,却并不利于传播。最近海底捞独立的茶饮铺开张了,取名“TAKE TEA”,有网友就对此评论表示:在中国还是取个中文名字合适点。

这也可以从奈雪身上得到佐证。尽管品牌名里有个日文“の”,但今年以来,从递交IPO招股书到上市再到现在,它的对外宣传中几乎都已经用的是“奈雪的茶”。

所以,对于LINLEE来讲,品牌方面除了面临大量山寨之外,还面临如何更有利于传播的问题。

除此之外,飞速扩张也考验着LINLEE的综合实力。一方面,通过加盟,在短期内快速实现了门店的暴增,但LINLEE是否有能力管好这么多的加盟商,这显然是个极大的挑战。另一方面,当一个行业红利不再,从“网红品牌”向着“长红品牌”迈进,除了运气的成分,更多的还是考验企业的基本功,比如人才建设、供应链、数字化以及品牌运营等,这些都是摆在企业面前的挑战。

NCBD(餐宝典)的《2021中国柠檬茶行业发展白皮书》表示,目前不管是全国还是广东的柠檬茶市场格局都未定,未来三五年内市场格局将逐渐清晰,一些具备品牌优势、供应链健全且运营能力强大的品牌将会出现。到时候,谁会是这样的品牌呢?

0 阅读:16

餐宝典

简介:专注于新餐饮的大数据研究与测评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