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时间印证,国军所向披靡的时候他就说了蒋必败

清云说说历史 2024-11-20 02:34:25

在1930年9月8日,正值蒋、冯、阎三方冲突之际,阎锡山在北平举行的第八次总理纪念周活动中,为反蒋派鼓舞士气,提出了蒋介石的四个失败原因:

首先,蒋介石被视为与党派对立; 其次,他被认为与国家利益背道而驰; 第三,他被指责与民众为敌; 最后,他被认为与公正和理性相抗衡。

阎锡山,被誉为“不倒翁”,他的这番言论被认为是对蒋介石的深刻剖析。然而,尽管蒋介石历经波折,却始终屹立不倒,这让许多北洋老军阀和国民党新军阀感到困惑。

从客观角度来看,他们未能认识到蒋介石所代表的力量比他们更为先进,与衰落的封建残余的联系更少,而与新兴资产阶级的联系更为紧密。

主观上,他们忽视了蒋介石的精神力量和内涵。

1906年,蒋介石进入陆军速成学堂,即保定军官学校的前身。在一堂卫生学课上,一位日本军医教官用一块土来说明微生物的存在,将中国比作这块土,中国人比作微生物。蒋介石愤怒地反驳,展现了他的革命精神。

1908年,蒋介石阅读了邹容的《革命军》,尽管邹容已去世三年,但蒋介石对书中的革命理念深感共鸣。

1912年,蒋介石在日本创办了《军声》杂志社,并发表了《征蒙作战刍议》一文,表达了他对沙俄引诱外蒙古独立的愤慨。

1924年6月24日,蒋介石在黄埔军校发表演讲,强调革命军人不应盲目追随官长,而应以主义为中心。这篇演讲后来被不同解读,有人认为前半部分针对陈炯明,后半部分针对孙中山。

1923年,蒋介石访问苏联,对冬宫的奢华并无太多感触,但对新立的历史馆和革命党的伟绩感到震撼。

黄埔军校的门口有一副对联:“升官发财,请走别路;贪生怕死,莫入此门。”蒋介石的力量不仅来自兵力和金钱,更源于他的精神力量。

蒋介石是共产党人遇到的前所未有的对手。毛泽东的选择是历史的选择,同样,蒋介石的选择也是历史的选择。

从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到1949年南京解放,蒋介石经历了三次上台和三次下野。每次下野后,他都能以更强的力量和更老练的手段重返政坛。

1949年1月21日,蒋介石在南京宣布引退,结束了他在大陆22年的统治。他一生致力于剿灭共产党,但最终未能成功,败给了毛泽东。

蒋介石的失败,是败于主义、枪杆、对历史的把握,还是对未来的规划?他可能永远无法理解。面对毛泽东,蒋介石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共产党人,这是历史的最终选择。在百年中国的政治舞台上,尽管各种力量纷纷登场

剿灭共产党,是蒋介石一生追求的目标。在西安事变的时候,他认为自己只差了两个星期,不然就可以把红军全部消灭了。当然,这是一种错误的判断。到了解放战争时期,蒋介石说三个月就可以消灭关内关外的所有共产党部队。

最后他被赶到台湾去了。就是在台湾,他还搞“一年准备,两年反攻,三年扫荡,五年完成”的反攻大陆计划。蒋介石一辈子就想战胜共产党,一辈子没搞成,最后败了,就败在毛泽东手下。

为何而败?是败于主义,还是败于枪杆?是败于对历史的把握,还是败于对未来的规划?蒋介石也许终生不解。

遇上毛泽东,蒋介石便也遇上了前所未有的共产党人。

这才是历史最终的选择。百年中国的政治舞台,各种力量熙熙攘攘,来来往往,都不乏机会走到台前表演一番,但大浪淘沙,砥柱恒存,于无穷无尽的灾难中走出了中国共产党人。

0 阅读: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