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年岁岁花相似,今年更比去年红。2007年高考和高一、二年级质检成绩相继揭晓不久,新安二高捷报频传:今年高考,我校一本上线89人,二本上线379人,三本上线660人;就语文学科而言,一本上线163人,位居全市第五;二本上线459人,位居全市第七;三本上线668人,位居全市第七。高一、二年级质检,成绩也非常喜人:拿去年高一质检来说,我校高一语文进入市1000名、4000名和6000名人数分别达到96 人、286人和364人,全市排名第三和第五;今年高二质检,文科总评,位居第一;理科总评,位居第七;全市文理总评,我校位居第七;其中语文学科,市文1000名、理3000名分别上线151人、170人,市文1250名、理3750名分别上线163人和209人,分别位居第一和第七。
一所规模不大、生源不好的市级示范性高中,县级二类学校,却能在全市强手如林、省级示范高中高高在上的情况下,异军突起,脱颖而出。难怪上级相关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先后致电我校,一方面表示祝贺,一方面下达任务,要求总结经验,全市推广。我市许多兄弟学校的同行同仁,也都曾先后莅临我校,将探寻的目光投向这里,希望能透过这些成绩看到我校语文教学出奇制胜的秘决。其实,我们哪有什么秘籍可言?
多年以来,我校的语文教学在艰苦的探索和总结中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特色之路。无论是目标明确的早读辅导和阅读课堂,还是养之有素的课前演讲与课前背诵; 无论是多年一贯的钢笔字练习,还是全批全改的每周一文;无论是年年必印的年度中华人物、感动中国人物颁奖辞、高考优秀作文及学生精美习作,还是天天必读的时文美文、报刊杂志和板报墙报;无论是每年必搞的国庆书法比赛、五四演讲比赛、元旦特刊,还是学生必须天天面对的每日一诗、凌晨寄语、校园励志标语……这一切,说穿了,无非都是为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利用一切可乘之机,将读写听说的机会还给每一位学生,将语文学习的阵地回归生活,让学生的阅读、写作个性化,从而培养学生的读写听说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这完全符合《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的精髓:生活化的语文学习,个性化的阅读写作。高一年级作为高中阶段的起始年级,我们深知“三年统筹,高一抓起”的重要性,更知抓好高一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对于振兴整个新安二高语文教学的重要性。因此,我们自始至终没有认为自己教的是高一高二,距离高三的高考还很遥远,而将自己游离于学校和教研组的要求之外;而是严格按照学校和语文教研组的整体要求,围绕高考这个总目标,做好自己所担负的高一、二级段的语文教学工作。世间自有公道,付出总有回报。我们赢得的回报是丰厚的,因为我们遵循了语文教育教学的规律,因为我们拥有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我校从每一位领导到每一个学生对语文学科地位的重要性都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因而对语文学科的教与学都高度重视。作为新安二高的一名语文教师,我们首先深感自己是幸福的,至于我们所做的,只是顺应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遵循语文教育教学的规律,面向全体学生,着眼于学校、教师和学生的未来发展,着力提升师生的语文素养。具体做法有以下几点:
一.每周一文,全批全改重激励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高考60分的赋分权重使每一位语文教师都不敢有丝毫懈怠。我校作文教学的特色是:每周写一篇作文,雷打不动,全收全改。每周一文,说起来轻松,可真要落实起来,并非易事。因为按照常理,只要是要求学生完成的作业,教师必须批改才有意义。正因如此,许多学校在作文教学中自我减压,打了折扣,每周一文变成了间周一文或三周一文,全收全改变成了部分批改、少数批改甚至只收不改。可我们学校非但不打折扣,而且严格要求:全收全改不能走过场,做表面文章,而要深入学生作文实际,从错字、病句、不规范标点到审题、立意、选材、谋篇布局,能改则改,不能改必批;批不仅要有文后总批,还要有文中分批、眉批,必要时还要有当面鼓对面锣的面批;批不仅仅是挑刺儿,指出缺点和不足,更重要的是发现优点和长处,彰显优势和潜力,最大限度的将对学生的激励发挥到极致。对于选出来的优秀作文,批改时毫不吝啬的予以赞美,大加褒扬,将嘉赞号尽情勾画;批改后将优秀作文集中装订,悬挂教室供学生阅读、借鉴;同时教师还将这些优秀习作输入电脑,推上博客;评讲课前每位教师还要特别选出一号佳作集中起来,以校办小报的形式印发全级段每一位学生,甚至推荐给报刊公开发表。这样一来,不仅位于班级前列的总成绩好的学生作文兴致高,作文质量好,写作尖子不断涌现;就连总成绩相对较差的学生,他们的语文成绩和作文水平也因语文老师的钟爱而突飞猛进,他们的学习生活因为有了作文这一道亮丽的风景而倍感充实,信心倍增,神采飞扬!
二.每节一讲,持之以恒重养成
每日一讲,指的是每天语文课前的三分钟或五分钟即兴演讲,雷打不动。即兴演讲形式不拘,内容广泛。可以是针对国际国内时事发表的评论,也可以是针对日常学习生活发表的见闻感想;可以是一句名言引发的你对某个问题的认识思考,还可以是你读到的一篇美文的精彩朗诵或流利背诵……总之,不管讲什么,怎么讲,必须做到天天讲,讲得好。也许有人会说,有这个必要吗?高考最终是要让学生答到卷面上的,讲得怎样,似乎不必苛求。我们却不这样认为。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将教学目标的必修课程划分成“阅读与鉴赏”和“表达与交流”两大板块,语文教材早在新课程方案出台时就将“写作、口语交际”相提并论,2002年以来高考语文命题改革中不断翻新的口语交际的新题型,都使我们倍感口语交际的重要性,丝毫不亚于书面表达。当然,我们这样做,不仅仅是把目光盯住了学生的高考成绩,我们更把关注的眼光投向学生未来的发展:未来的工作、未来的事业、未来的学习和生活等等。同时,口语交际不仅仅锻炼了学生口才,还极大的促进了学生的思维品质和认识水平,有力的促进了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听的多了,说的多了,不仅为阅读、写作打下了基础,为仿句、造句开拓了思路,增强了语感,提高了整个语言运用的素质,也让学生树立起了自信。很多学生在课堂答问和日常交际的许多场合,都能言语自然,出口成章,妙语连珠,滔滔不绝,从而觉得生活充满了阳光,笑脸也更加灿烂起来。
三.每篇必背,步步为营重落实
新课程标准特别重视学生对中华民族精神和中华传统文化的汲取和继承,高中语文教材(含读本)古诗文占的比重也很大,相应的高考命题中文言文阅读、古诗鉴赏、名句名篇的背默总分值也较高。为了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真正落实古诗文教学这一块,我校规定:凡是选入教材的古诗文,无论长短,必须全部背诵。也许有同志会说,这是不是有点太残酷了?我们不知道;一个人的潜力究竟有多大?我们不知道;我们的要求和做法是否科学?我们不知道!——但是我们知道,巴金能背诵《古文观止》里的200余篇古文,茅盾能背诵《红楼梦》;我们知道,余秋雨先生在谈及他深厚的文学素养和文化底蕴的时候说过,得益于学生时代老师要求他背诵的50篇古文;我们知道,现在大红大紫的学术超女于丹,她父亲从小就对她严格要求,背诵很多经典古文,才使她今天能够在百家讲坛上气定神闲,侃侃而谈;我们还知道,这样要求之后,绝大多数同学都能够流利背诵学过的绝大多数古诗文!能够收到这样好的背诵效果,这是我们也始料不及的。为什么?我想应该是熔炉效应,大气候使然!想想看:当全班绝大多数同学都在为背诵某一篇古文而努力的时候,一少部分或极少数不想努力的同学也是极易被感染的。大面积的背诵怎样落实?一是早读及时检查,检查可采取抽血化验的方法,抽部分同学背部分章节;二是面向全体学生在早读结束前几分钟默写,然后自己先对照课本纠错,之后再请同桌或其他同学检查一遍,确信无误后再收交老师批改;三是在语文正课前用三至五分钟时间抽查;四是让学生利用饭前饭后的课余时间到办公室去背。无论采用何种方式,目的只有一个:务求绝大多数同学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背诵任务!另外,我们还将古诗文的背诵渗透到语文教学的其他环节中去,要求学生练字时必须选用《高中生古诗文必背篇目》和《唐诗宋词三百首》这一类正楷字帖,一箭多雕,一举多得,事半功倍,效果极佳!
四.每年必印,源头活水重搞活
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我校语文教学工作出现了许多新气象。其中一个很有特色的内容,就是开发语文校本课程。先是在每年的高考满分作文出笼之后编印成册,一年一本;然后是随着“年度经济人物”、“十大感动中国人物”、“中国骄傲人物”“春节联欢晚会春联”的相继产生,编印《年度中华人物》《感动中国人物颁奖辞集锦》《春节联欢晚会春联荟萃》等小册子;继而又进一步扩大范围,编印了《学生优秀习作选》《美文赏析》等;与此同时,各级段还编印了以及时刊登学生优秀习作为主的周报《二高英才苑》《圣地文苑》《芝泉》等。近几年来,随着学校德育工作的逐步深入和持久发展,语文组充分发挥“文以载道”的学科优势,密切配合学校党支部、团委,广泛开展了诸如“感恩教育”“责任教育”“理想教育”“十八岁的拼搏与四十岁的辉煌”“争创文明班级,争做合格学生” “建设寝室文化,营造成才氛围”“让十八岁的青春无悔恨”等大型德育教育活动。每次活动,语文组都甘当主角,乐当主角。先是协助班主任开好主题班会,接着上好作文课写好征文,然后指导好学生参加演讲,最后以活动主题为题编印好演讲稿和征文集。
此外,我校语文组每年还利用一些富有教育意义的节日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课外活动,如五四演讲比赛、国庆节硬笔书法比赛、元旦特刊、庆元旦古诗文背诵比赛、征联活动、寒假给父母写感谢信、重大纪念日演讲比赛或书法比赛、各类征文活动、举行远足运动会,参加研究性学习等。激励学生斗志,开阔学生视野,丰富学习生活,力争让每一个节日都成为灼热的火种,让每一次活动都成为精神的盛宴,让学生的爱心感动,让学生的热血沸腾。新课程标准指出:能在生活中和其他领域的学习中,正确、熟练、有效地运用语文;在语文应用中开阔视野,拓展语文学习的范围,通过广泛的实践,提高语文综合应用能力。“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有人说,语文即生活,语文课和生活的外延相等。随着大语文教育理念的不断深入人心,我们相信,语文学习生活化,必将成为一个大趋势。这样,我们的语文教学之路会越走越宽,教学成绩会越来越好。
五.每日必修,细水长流重渗透
新安二高的语文必修指的是每一位二高学生每天必须做的几件事,也可称之为“语文必修课”,具体内容包括:每个早读课前必背一首古诗词,形式不拘;早读课上必读一篇精美时文,内容自选;正课之前必先演讲,限时进行;之后必背一段精美时文,可长可短,务求精美;每节课必做一份书面作业,限定题量;每天必练几行正楷书法,务求认真。乍一听,名目繁多,时间何来?其实,我校用在语文学习上的时间并不多:早读两天一次,正课一周三节,作文一次两节,仅此而已。但由于我们周密计划,科学安排,好钢用在刀刃上,所以取得了以少少许胜多多许的最佳效果。比如早读,我们实行“计划经济”(老师布置必读必背的任务)和“市场经济”(学生自选自读精美时文)相结合的早读辅导模式,自选内容不要求整齐划一,以免考场作文千人一面;但要加以引导,避免学生吸收的知识营养失衡。我们坚信,语文学习重在提高素养,而提高素养重在积累,重在潜移默化,重在点滴渗透。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它需要的是文火慢熬,循序渐进,一暴十寒的急火猛攻是万万不能凑效的。
六.每周一练,重知识更重能力
语文教学效果好坏,质量高低,最终是要通过学生的考试成绩来显示的。如果说我们以上采取的诸多措施是为了夯实学生的语文功底,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那么,较高的语文素养怎样转化为较强的应试能力,我们采取的措施是每周一练:高一以课本知识、单元过关测试为主,适当向课外拓展,同时穿插一些基础知识和语言表达的高考单项练习,如选词填空、成语运用、病句辨析、修辞仿句等;高二则要在重视课本、兼顾读本的同时,面向高考,在搞好单元过关测试的同时,适当作一些整套的高考题,并严格按照教研组的要求,做到全收全改全统计。这样一年下来,上一年度的高考题大部分都做过了。练得多了,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和应试能力自然提高了。
七.每周一评,不搞形式重提高
听了我校以上这些做法的介绍,有些同志也许会不以为然,也许会产生这样的疑问:这么多的措施和条条框框,怎么能保证教研组的每一位同志都能够不打折扣、认认真真地落实呢?吹的吧?其实,我们做的,还远远不止这些。这得益于我们的语文教研活动。我校的语文教研活动时间在周五下午,雷打不动。学校规定是两节课,可我们一开就是两三个小时。1989年分校以来,我校的语文教学成绩在我县乃至全市是有目共睹的。这一事实让所有语文教师达成了这样一个共识:凡是教研组拍板决定了的任何一项制度、措施或者做法,无需怀疑,只管照章操作就是。听课评课是每周教研活动的主打内容,每周三节,每人必听,听了必评。并且规定,多说需要改进的地方,少说或不说优点或长处;别人说过的不许重复等等。说实在的,别说初出茅庐的新手,就是久经沙场的老将,每周到了这时候,同志们对自己的课评头论足,自己置身其中,往往也会面红耳赤,如坐针毡。但评过、说过之后,同志们的心却贴得更近了、更紧了。分校近十年来,别的教研组经历了几次大换血,给学校工作造成了严重的不良影响,可我们语文组只有一位同志因住房关系调出,其他成员我自岿然不动,没有人改行,没有人跳槽,没有人调离,没有人下岗,没有人论功劳,没有人争荣誉,有的只是踏踏实实干工作,兢兢业业搞教学。这在新安二高成了一面旗帜,让学校领导深感欣慰和自豪。
走进新安二高校园,科技楼前墙壁上一副对联赫然在目:志存高远自画蛋始在字字句句上打基础,行效众贤从扫屋起于点点滴滴中铸灵魂。这副对联准确体现了我校的教育教学思想,更是我校语文教学特色的精辟概括、形象诠释和真实写照。教书育人,进德修业,让每一位走进这块“育人圣地”的学子成为真正的人、大写的人,是新安二高每一位语文教师的共同心愿!“奋斗正未有穷期,努力请从今日始。”我们脚下的路还很长,愿我们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