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来了,清晨一杯热牛奶,似乎成了不少家庭温暖的开端。
早晨喝一杯温热的牛奶不仅暖胃,还能补充营养。
可是,网络上却有传言说“热牛奶等于毒牛奶”,让不少人不安:难道热牛奶真的会变“毒”吗?加热牛奶的方式不当,真的会对身体造成危害吗?
科学实验证实
为了验证加热牛奶是否会影响营养成分,2019年,北京营养研究所的研究团队做了一个实验,研究结果发表在了《营养与食品科学》期刊上。
研究人员将牛奶分别加热至常温、60℃、80℃和100℃,并检测了其中的营养变化,包括蛋白质、钙和维生素D等核心成分。
当加热超过60℃时,牛奶中的乳铁蛋白和β-乳球蛋白开始受到影响,温度越高,营养流失越明显。
那么为什么温度对牛奶中的营养成分影响这么大?
这是因为牛奶中的蛋白质在高温下会变性,也就是结构发生变化,导致活性下降。
维生素D等脂溶性维生素在高温下也非常不稳定,容易被破坏。
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热牛奶营养流失”并不是空穴来风。
对于冬季想喝热牛奶的朋友来说,适量加热无可厚非,但若加热方式不对,或加热温度过高,确实可能造成营养损失。
那么,如何科学加热牛奶,才能既保暖又保留营养呢?
巴氏杀菌奶和常温奶
提到加热牛奶,大家还需要区分巴氏杀菌奶和常温奶。
巴氏杀菌奶是一种需要冷藏保存的低温奶,它在生产时仅进行了轻度加热杀菌(一般在72-85℃,维持15-30秒),因此保质期较短,通常只适合在低温下储存,口感和风味也更为纯正。
因为巴氏杀菌奶对温度的敏感性较强,如果过度加热,不仅营养会流失,还会影响风味。
对于这种奶,最推荐的加热方式是“隔水加热”,即将牛奶放入一个容器内,再放在温水中慢慢加热,这样可以有效地保护营养。
相对来说,常温奶则是经过超高温瞬时处理(135℃以上加热2秒)后包装密封的牛奶,杀菌彻底,保质期较长。
常温奶在加热时相对不那么“娇贵”,可以直接倒入奶锅中用小火加热,搅拌至牛奶温热即可。
但注意,常温奶也不建议煮沸,以免营养成分受损。
包装袋直接加热的隐患
区分了这两种牛奶的加热方式后,我们接着看另一个加热误区:很多人习惯连同包装袋直接加热牛奶,但这其实暗藏风险。
2015年,央视《是真的吗》栏目进行了一项实验,验证包装袋直接加热的风险。
实验中,研究人员发现,牛奶包装袋通常由多层材料构成,内层为聚乙烯,外层则可能含有铝箔。
而聚乙烯在高温下会释放出有害物质,比如双酚A,这种物质对人体健康不利。
铝箔层虽然隔着一层,但在高温加热或包装破损的情况下,铝也可能进入牛奶中,导致慢性中毒。
专家指出,带包装直接加热牛奶的隐患,除了火灾风险,还可能导致有害物质渗入牛奶中。
为此,最好将牛奶倒入耐热的容器中再进行加热,尤其是微波炉加热时,务必避免带包装直接加热,以防引发安全隐患。
牛奶与药物的相互作用
牛奶中富含的矿物质,如钙、磷等,会与某些药物发生反应,影响药物吸收。
例如,牛奶中的钙会与某些金属药物结合形成不溶性化合物,影响药物的疗效。
另外,某些胃黏膜保护剂和抗菌药物在与牛奶同服时,牛奶中的成分可能干扰药物的吸收速度,导致疗效大打折扣。
因此,如果要同时服药和喝牛奶,最好分开1-2小时,以避免药效受到影响,这个小知识对很多需要服药的朋友来说尤为重要。
正确加热牛奶的方式
科学家们推荐了几种安全又有效的加热牛奶方式,让牛奶既保暖又营养丰富:
隔水加热法:将牛奶倒入耐热容器中,再放入装有温水的锅中慢慢加热。
这种方法受热均匀,可以最大程度保留牛奶中的营养,尤其适合巴氏杀菌奶。
微波炉加热法:将牛奶倒入专用微波炉加热的容器,选择中低火,每次加热30秒,取出搅拌再加热。
这种方式虽然便捷,但需注意不要直接加热包装袋,以防产生有害物质。
奶锅加热法:适合常温奶,将牛奶倒入奶锅中,用小火加热至温热,同时不断搅拌以防结块,看到牛奶表面轻轻冒热气就可以关火了。
这些正确的加热方式不仅能保留牛奶的营养成分,还能保证饮用的安全性。
值得注意的是,如果发现牛奶加热后产生了明显的奶皮,不要丢掉,这层奶皮中包含了一部分脂溶性维生素,对健康有益。
牛奶饮用的注意事项
建议牛奶最好在饭后1-2小时饮用,避免空腹时对胃肠产生刺激。
摄入量方面,成年人每天250-500毫升牛奶即可,过量摄入反而可能引起消化不良等问题。
对于高血脂人群,医生还建议选择低脂或脱脂牛奶,以降低不必要的脂肪摄入。
此外,专家还推荐将牛奶与谷物、水果搭配食用,这样能提供更为均衡的营养,是理想的早餐搭配选择。
科学的加热方法不仅能保留牛奶中的营养,还能保护家人健康,让每一口牛奶都更加放心。
热牛奶并不等于“毒牛奶”,关键在于方法得当。希望每一位读者都能掌握这些技巧,既享受美味,又获得营养。
你有更好的牛奶加热小窍门吗?还是有什么独特的饮用方式?
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经验,让我们一起讨论科学饮奶的健康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