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轮比赛!已裁掉17名外援,麦穗丰:CBA的俱乐部和球迷都太贪心

轩仔一一 2024-11-12 05:40:41

10轮比赛!已裁掉17名外援,麦穗丰:CBA的俱乐部和球迷都太贪心

CBA裁员潮:17名外援被裁,赛场容错率前所未有。CBA的外援裁员速度堪称迅雷不及掩耳之势,10轮比赛下来就裁掉了17个外援!福建男篮简直是“裁员狂魔”,基恩、斯蒂尔、坎普、梅森,前后换了4次。外援不是超神就是打包走人。表现不错也没用,容错率低到让人心寒。俱乐部不满意,球迷不高兴,外援只能硬着头皮扛压力。CBA的环境就是这么“艰难模式”,不管是明星外援还是小透明,全都得在这场裁员风暴中搏命求生存。

贪心的联赛和球迷:外援在夹缝中求生。麦穗丰说:CBA联赛的俱乐部和球迷都太贪心!俱乐部希望外援是超级英雄,关键时刻来解救球队,但平时又要“隐身”给本土球员当绿叶。你们这是想鱼和熊掌都得啊!球迷,一个劲儿地喊着要本土球员出头,结果就是对外援的表现要求又高又无情。外援就像个贴身保镖,既得挡子弹,又不能抢风头,一会儿超人一会儿透明人,这活儿不好干啊!外援要是能按这两种模式随时切换,那还会来CBA?人家直接去NBA抱大合同了!贪心的结果就是,外援难做,球队也难赢,大家都在折腾。

外援“超级英雄化”期待:高标准却缺乏合理条件。CBA的外援薪资帽下降,俱乐部想用低价钱找到高能力的外援,这无异于在海里捞针。你以为所有好外援都是捡来的?不,他们要钱!但CBA俱乐部就是幻想着花小钱办大事,找一个“全能王”外援,既要能在关键时刻逆天改命,又要能把本土球员培养成材。真有这种人吗?有啊!但他们在NBA呢,或者欧洲联赛玩得风生水起呢,哪会跑来CBA打工?辽篮的弗格算是这类外援的代表,可他的价格也不是一般球队能承受的。你想省钱又想要好货,结果只会被一次次打脸,一分钱一分货这个道理在哪都适用。

福建男篮的“背锅侠”:教练能力有限,外援成为替罪羊。福建男篮本赛季可谓是外援的“黑洞”,进去一个没多久就被“吐”出来。裁掉斯蒂尔和坎普,简直是对他们的残酷惩罚,因为他们表现还算不错,问题在于主教练朱世龙的执教能力不过关。球队的战术像一锅乱炖,外援根本不知道自己应该干嘛。到最后球队成绩不好,外援就得被甩锅,好像是他们的错似的。教练水平有限,球队混乱不堪,最倒霉的就是这些外援。他们在别的联赛也许风生水起,但到了福建男篮这儿,连个立足的机会都没有。真正的问题是教练策略和管理层决策,换再多外援也改变不了这个事实。

CBA的俱乐部一边要求高,一边又不愿意掏高工资,这种两面为难的状况,让外援们完全陷入尴尬境地。俱乐部想要一名“超级英雄”外援,能在比赛中随时改变战局,但同时却不愿意付出相应的代价。那些能力高的外援,根本不会考虑CBA的低薪合同,他们有的是更好的选择。所以CBA只能捡那些价格相对低的外援,结果外援水平不达标,再被俱乐部和球迷骂“水货”,恶性循环啊。就像弗格这种贵的外援,俱乐部不愿多掏钱,便只能在替换频繁的过程中撞运气,期望找到能用的,实际几率却不高。

球迷的本土情结:外援是打手还是“舞台背景”?CBA球迷对本土球员的感情浓厚,这很正常,但这种“本土情结”直接影响了外援的角色设定。外援在普通时间里得隐身,不能抢本土球员风头,但一旦到了关键时刻,他们又必须站出来接管比赛。这种要求,就像让人即当配角,又当主角,双面模式来回切换。可想而知,这样的标准对外援来说简直是个噩梦。打得好了是你该做的,打得不好就是“水货”,对外援的这种特殊期待,最终让他们成了球队里最难做的人,干不好就走人,干得好也不会太被重视。

现在大部分CBA外援的合同都是非保障合同,这种合同意味着什么?只要球队想换你,分分钟都可以让你打包走人,没有任何保障。这样的环境让外援时时刻刻都有压力,尤其是联赛中的俱乐部杯赛结束后,那些表现不佳的外援基本上就要面临被裁的命运了。这种非保障的合同模式,看似为俱乐部减轻了压力,实际上却让球队陷入不断换外援的恶性循环,永远找不到最合适的搭配。你以为靠频繁裁员就能找到理想外援?可惜,只会让外援们更加害怕犯错,最终影响到整个球队的长期稳定。

欧洲联赛的救赎:CBA的“水货外援”在他处证明自己。在CBA被称作“水货”的外援,往往到了欧洲联赛却能够打出一片天地,这让人不得不怀疑CBA的问题是不是出在联赛本身。很多外援在CBA打得艰难,主要原因是联赛对他们的要求过于苛刻。欧洲联赛的战术体系明确,外援们只需要扮演好特定角色就行,而CBA则不同,既要核心能力,也要全能协作。一些具备硬实力的外援,在这种环境中根本无法发挥,只能被一次次打上“水货”的标签。但到了欧洲,他们的表现却证明自己完全不是“水货”,而是CBA的角色定位出了问题。

0 阅读:0

轩仔一一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