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卡还没叫停,小孩圈又出新游戏,儿科医生:赶紧叫停!

妞妞谈情感 2024-06-27 18:07:02

“抓只蟑螂放进去,再加点唾液!”

“我装了洗脚水和辣椒面。”

“我的瓶子里是淀粉水加了风油精,还放了点猪油。”

“弱爆了,我放了一节老鼠尾巴,还倒了半包牛奶!”

惊掉了下巴!这么奇葩的操作,竟然是最近在全国中小学生中,悄悄流行起来一种游戏——养臭水。

说出来你可能不信,谁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养出最臭的水,那他的配方就会被沿用下来,在同学们之中风靡。

没有最恶心,只有更恶心。

甚至有“勇敢”者,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干了一瓶未发酵的“臭水”。

隔着屏幕,我都忍不住要作呕了。

以前有人拿“粪水”浇花都让人无法忍受,现在居然把“炼臭”当做一种游戏,这些小孩究竟是怎么想的?

何为“养臭水”?

我们先忍着不适来捋一捋,“养臭水”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臭水”顾名思义就是散发着臭味的水,把一堆乱七八糟、毫不相干的东西,塞进一个透明的瓶子里再混入液体,越脏越臭越好。

没有固定的材料,但一定要发挥想象力物尽其用。

等将所有物品塞进瓶子后,再贴上一张手写的配料表,然后就要开始一个漫长的等待过程,这个时间不确定。

也有人为了让这些混合物加速发酵,会把瓶子放在户外去暴晒。

在这期间,一些细心的小孩子,会记录瓶子里污秽液体的变化。那有板有眼的模样,活像是实验室里的科学家。

前几天在网上看到一则视频:一个小女孩将臭水瓶拿给自己的妈妈闻,她妈妈闻了以后表情瞬间无法形容。

但这都是小意思,他们的终极目标只有一个,那就是等待臭水瓶子爆炸。

还有一个点击量超高的视频:有人将臭水瓶带进了教室,那鼓胀的瓶身,污浊且带着白色泡沫的液体,在安静的课堂上突然爆炸了。

只听见“嘭”的一声响,臭水就如可乐般喷出了瓶口,窜到了天花板上,随之而来的是熏天的臭气,有同学当场就吐了……

这样的案例不在少数,臭水爆炸的威力也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大。有把地板腐蚀的,有把希沃白板炸碎的,还有爆炸的臭水飞溅到同学身上,害得人家皮肤当即红肿的。

这绝不是危言耸听,毕竟臭水瓶里塞的东西,只有你想不到没有他们做不到。

但对这些孩子来讲,威力越大,就越能证明这瓶臭水没有白养,而且它这瓶臭水的配方,也会被同学们争先借鉴。

甚至有自称为养臭水的“小能手”,在教室里“现身说法”,公布他们的臭水配料表。还有博主将自己制作臭水的过程发到网上,还沾沾自喜的炫耀,自己养臭水的视频点击量超过了298万。

惊呆了!实在无法理解这样奇葩的行为意义何在。

可当老师家长齐追究时,“养臭水”的那些小孩却一脸无辜的说:没有什么不可告人的秘密,养臭水就是单纯的图新鲜和好玩儿。

因为会在瓶子里塞进去各式各样的物品,每瓶臭水呈现出的颜色不一样,散发出的臭味也各不相同。

所以他们就都想知道,自己那发酵了七七四十九天的臭水,究竟有多炸裂?

孩子们说,这就像一场充满探索和冒险游戏,养臭水的过程有着许多不确定性,自己和同学都是见证者,至于开盖后蔓延出的臭气会造成怎样的危害,那都是后话,他们也没有考虑过那些。

支持还是反对

前两天,在头条上看到,一位小学班主任发现班里一小孩,神秘兮兮拿着臭水瓶左躲右藏,偷偷摸摸的看。他当即就将瓶子没收扔进了垃圾桶,不料那孩子居然冲出教室去翻垃圾桶。

无独有偶,另一个家长发现孩子在“养臭水”后,立马禁止了他的行为。但孩子却哭着闹着,责怪家长白白浪费了他的心血。

看到这里就有自视“人间清醒”的网友说了:

不就是小孩子想满足一下自己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吗?这不比玩手机和看电视强多了,都是小孩子,能有什么坏心思呢?

若这样想,可就真是大错特错了。

有好奇心是好事,可是如果你所谓的好奇心妨碍了公共秩序,影响了他人健康,那这种行为就是不可取的。

孩子们没有判断力,家长就应该对孩子的兴趣爱好和行为习惯,进行正确的引导。

“养臭水”就好比在超市捏方便面,踢断路边的花草那样,看似很小众,实则是百害而无一利的行为。

在每一个养臭水的小孩心里,自己都是伟大的化学家,未来的科学家。可当风险出现时,他又立马成了那个未满14岁,无力去承担任何责任的“弱小群体”。

臭气冲天是最轻的,有儿科和呼吸内科的医生在听闻孩子们的此类爱好后,都直呼“太可怕了,赶紧叫停!”

网上晒出的某些臭水的原材料是死老鼠、死蟑螂等,所以发酵后的臭水当中,会有大量病菌和不明微生物。甚至臭水在发酵的过程中,会产生甲醛、硫化氢等有毒气体。

而臭水瓶一旦发生爆炸,就会形成“飞沫”。这种飞沫会伴随空气流动进入呼吸道,从而会造成呼吸道感染,轻微者呕吐,严重者可能诱发肺炎。

假如爆炸的臭水不慎溅入眼睛里,会造成眼部感染、发炎;滴到皮肤上也会出现红肿热痛;对于有些容易过敏的孩子,这些含有大量细菌的飞沫,可能会诱发哮喘。

因此,这可不是玩游戏那么简单,臭水存在的安全隐患是无穷的。若是炸烂地板、天花板,炸伤了身边的同学,后果不堪设想。

其实这“荒诞”的探索,根本不能培养科学精神,充其量就是满足一下孩子们“恶作剧式”的猎奇心理。

而且,他们因好奇而参与这样的活动,可经常接触这种恶心的物体、熏人的气味,久而久之就会产生郁闷、焦虑的情绪。

因为美好的东西可以激发积极的情绪,不好的东西自然会让人变得消极。

设身处地的设想一下,安安静静的课堂上突然有臭水瓶爆炸,孩子被溅一身臭水,有可能还要进趟医院,那么哪位家长还会觉得“养臭水”是一个尊重孩子天性,鼓励他们探索的游戏呢?

孩子的奇怪游戏

在下笔写这篇时,恰好看到了另一位网友呼吁制止“养臭水”的帖子,评论区里的个别评论简直没眼看:

“我们就喜欢养,你管得着吗?说什么说”、“我就要养,还要倒进你家锅里”……

不知如何去回怼,但是对于有这样想法的孩子,大家统一的建议是:假如你在家里养臭水,如何养,养多久,随你怎么造。哪怕爆炸以后臭气熏天,炸得家里一片狼藉,那都是你自家的事儿,大家都保持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

可是,倘若在学校,在公共场合,因为你的一瓶臭水,搞得教室臭气熏天,伤害到其他同学的人身安全,就必须承担起相应的责任。

写到这里,也越发的困惑了。

现在的孩子,为什么喜欢玩这些稀奇古怪的东西?如今又不是物资匮乏的年代,为何非要痴迷于这些存在安全隐患、可能有不明危险的游戏?

说到臭水,就不得不提及前段时间在小孩圈十分火热、禁都无法禁掉的烟卡。

有人质疑,臭水的原材料确实让人想“yue”,不支持倒也合情合理。可是烟卡这种风险较低的游戏,为何也要禁止?是不是家长和老师神经绷得太紧了?

如果您这样认为,那就是您太单纯了。

记得80后90后小时候也玩类似的游戏,像“打王牌”、“拍四角包”,玩法和烟卡一样,都是借助手的力量让卡片翻面来决定输赢。

但问题在于,烟卡的主体是烟盒,它跟烟挂上了钩,就不得不让人警惕了。

关于烟卡,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则:孩子们会根据香烟的档次,给烟卡分等级。

如“和天下”、“中华”等高级香烟制成的“烟卡”等级就高。“黑兰州”、“云烟”等中等价位的香烟盒制成的“烟卡”紧随其后,而一些价位更低的烟盒卡就不那么受待见了。

有家长反应,她家的小孩说过:“我这张是“黄鹤楼”,能顶你们好几张普通烟卡”。似乎他们比抽烟的成年人,更懂烟的档次。

而为了得到更多烟卡,孩子们会想尽办法,比如翻垃圾桶,或者怂恿疼爱他们的长辈,如爷爷、外公等去买烟,然后索要烟盒;更有甚者会将父母给的早餐钱、零花钱偷偷拿去买烟卡。而且已经有老师发现,有四五年级的孩子开始抽烟了。

所以玩烟卡的背后,潜在着不容忽视的风险。它会促使未成年人过早的跟香烟接触,将不正之风带进校园。

这类游戏,屡见不鲜。

去年年初,风靡校园的“萝卜刀”就让老师和家长头疼了好一阵。

用硬塑料制成小刀的模样,刀柄、刀刃一开一合、一弹一啪之间,显得酷炫无比。孩子们称它为最解压的玩具,可以随意砍、刺、捅。

但是问题在于,这种玩法会潜移默化的影响孩子,很容易让他们的脑海中,不自觉的出现暴力的动作。坚硬的塑料制品,也确实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孩子们在玩耍时,很容易伤到眼睛等身体脆弱部位。

所以说,是否能够无限制的将捅、刺、砍的动作,借助一种玩具,不加节制地放入孩子们手中,还是需要考量的。

写在最后

当然,在如今这个互联网发达的时代,对于以上这些让孩子们痴迷的游戏,大人们的看法也总是两极分化,吵得停不下来。

大部分人支持禁止,但也有人表示,这完全是个别家长和专家杞人忧天,过分担心。

他们说:现在孩子圈中,只要出现一个新的玩法,总有大人不管三七二十一,讲一些劣势和不利。假如孩子们这也不能玩,那也不能做,就只能每天抱着手机平板,沉迷于电子产品无法自拔了。

非也非也,其实大可不必如此极端。

有人说,对待这种“奇葩游戏”风靡的现象,“禁止”不如“疏导”。

例如,将烟卡的主体改为纸折的四角包,在一拍一翻中,同样可以获得乐趣;把“养臭水”的材料换成安全的材料包,以化学实验的方式在课堂上进行,既普及了知识、又满足了孩子们的好奇心……

这听上去,倒是一种可取的措施。

毕竟,无论是哪种游戏,背后的心态因人而异。

不能以一刀切,是因为玩耍和探索是孩子们的天性,但是在让他们保持天性的同时,家长和学校也不能做“甩手掌柜”,给与孩子们正确的引导还是很有必要的。

那么关于这件事,评论区的您怎么看呢?

-END-

参考资料:

1·央视新闻《“养臭水”有哪些危害》

2 .爱奇艺:《中小学生说的“养臭水”究竟是什么?》

3.红网 :《新型游戏风靡校园,孩子的爱好还要正确引导》

4.光明网:《令人作呕,危险的“养臭水”》

5.新浪财经:《开屏调查“养臭水”》

0 阅读:10

妞妞谈情感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