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中曾讲过,“光荣革命”使英国开创了君主立宪制度的先举,是史上第一个责任制政府掌权、而不是君主掌权的国家,英国成为了现代政府制度的创立者。
君主专制是一个人掌权,而君主立宪则是一群精英掌权,这有什么区别?
区别大了!
君主专制是绝对的权力垄断,会造成绝对的权力滥用和堕落,对中层和底层群众更加不友好,在国家发展上更加趋向于保守,即害怕“变革”。
很多过往的历史都证明了,权力垄断带来的堕落,非常容易让君主变得目光狭隘,将国家力量变成为自己个人谋利的工具,只要自己过得好,国家烂成一坨屎都无所谓,这就将君主利益和国家利益放在了对立面。
因为“变革”有时候对国家发展有好处,未必对君主的个人利益有好处,但君主只肯为自己的个人利益负责,不愿为国家的发展负责,所以就要扼制“变革”的产生。
君主立宪制度变成了一群人掌权,相对于君主专制而言,权力不再形成绝对垄断,而是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控制,在国家发展上更加趋向于开放和自由。
这种制度变革,更加适合日益膨胀的资本主义工商业发展,此后引发了一系列蝴蝶效应,英国的社会和文化层面发生了积累性聚变,资产阶级崛起、“合理谋利”的工业民族精神诞生、“天赋人权”思想所阐述的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等各种现象层出不穷。
因此英国君主立宪以后引发的最大爆款,便是工业革命,使得英国成为史上第一个工业化国家。
政治环境对工业革命的决定性影响,还有一个反例,便是西班牙。
西班牙是大航海时代的开创者之一,巅峰时期其殖民美洲的白银产量约占了全世界的一半份额,一度是欧洲最富强的国家。
如果西班牙有意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也可能会成功。但西班牙的政治基因里就没有这个选项。
西班牙是封建君主专制国家,王权凌驾于一切之上,包括国家的发展。西班牙掠夺来的金银大部分是用来供给王室贵族奢侈消费的,并没有投资于国内的经济生产。因为金银珠宝可以买来王室需要的一切资源,为何还需要发展国家生产力?国家发不发展有什么意义?只要王室贵族们过得好不就行了吗?国家不就是为王室服务的吗?
因此哪怕西班牙王室贵族可以买遍全欧洲,国内的工商业也是一塌糊涂。因为西班牙王室贵族们的奢侈消费,其掠夺来的金银资本大量流向荷兰、英国等,间接喂饱了这些国家的工商业。
总而言之,工业革命也是一场技术革命,为英国的经济生产力带来了飞跃性的发展,将人类文明带入了蒸汽时代。借助工业革命的威力,英国登上了世界工业霸主的宝座。
1850年,英国的金属制品、棉织品、铁产量占据世界产量的一半,煤产量占据世界的三分之二等。
到1860年,英国的工业产品占据了世界产量的四到五成,其对外贸易占据世界贸易总量的四成。
英镑顺利成章地成为世界货币。
1851年,第一届世界博览会在英国伦敦召开,英国所展示出来的工业实力震惊了全世界。
除了海权,工业是英国崛起的另一个天赋优势。
大航海时期英国的地理位置也好,隔着海谁也打不到他,但是他可以靠海军四处掠夺
英国一战的军舰吨位放在现在也让众国无人能及!达300万吨,那时候喝的重油放在现在也是吓死人,二战鬼子大和号最后都没加满一艘,可见军舰大油箱多恐怖,不算油钱还有战列舰炮弹,一发炮弹等于一个高级技工三十年工资,满载炮弹的战列舰,炮弹价格同等战列舰,日德兰海战大口径炮弹就扔了4598,还不算中小口径,战舰造价,油钱,炮弹钱,最后一笔人工开资,。。唉,
大英帝国?
好
讲区别那段写的太好了
西班牙当时本质上是个地中海沿岸的农业国,从美洲掠夺来的财富在没有工业革命的前提下,只能投入大宗海上贸易。但是中东这个东西方商路的十字路口此时仍然被奥斯曼帝国控制。而英国不同,英伦三岛经济支柱本来是海上贸易,工业革命带来了全新的经济增长方式,经机器大规模加工的廉价羊毛制品在地中海沿岸和中东可以占领市场。至于君主立宪制度,是参考明代的政治制度实现通过限制王权实现精英阶层与王室同享政治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