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石一地全力打造科技创新示范市

这个评趣事 2025-04-11 02:32:52

4月7日,黄石市新闻发布到基层——大冶市“向新而行·智创未来”新闻发布活动举行。发布会上,大冶公布了科技创新工作取得的成绩和在科技创新、人才引进、优惠奖补等方面出台实施的系列新政策、新举措。该市提出,将全力打造科技创新示范市,构建全域创新格局。

连续6年获评省级优秀

“创新大冶”答卷振奋人心

以“智”提“质”、以“新”促“兴”,大冶在新型工业化道路上迈出了坚实步伐,交出一份振奋人心的“创新大冶”答卷。

创立于1953年的湖北迪峰换热器股份有限公司,从一家县办农机企业,历经72年发展,成长为国家级专精特新重点“小巨人”企业。该公司生产的换热器,应用于三峡水电站、秦山核电站等重大工程项目。白鹤滩水电站内,世界单机容量最大的发电机组的换热设备就来自迪峰公司。该公司是大冶科技创新发展成果的一个缩影。

大冶湖高新区电子信息产业园

近年来,大冶市锚定建成国家创新型县(市)中部标杆,加快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县域创新能力持续提升,连续6年获评湖北省科技创新优秀县(市),位列全国科技创新百强县市第50位。国家创新型县(市)建设工作以“全省第一、中部第一、全国第十”的优异成绩,通过科技部验收。

“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发布会上,大冶市副市长杨海涛介绍,大冶深度融入光谷科创大走廊,构建全域科创新格局。发挥企业科技创新主体作用,激发企业创新动能。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不断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东贝电机智能化生产线

2024年,该市高新技术企业达419家,净增86家,稳居全省县域前列;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量达到898家,同比增长32.1%;技术合同成交额43.74亿元,同比增长17.36%;全市省级以上创新平台已达80家,其中国家级创新平台5家,各项数据指标都超前完成“十四五”既定目标任务。高效节能通用设备制造获批国家创新型产业集群,大冶有色金属材料特色产业基地获批国家火炬特色产业基地,大冶市智能装备制造产业集群获批2024年省级县域特色产业集群。

大冶湖高新区作为大冶创新驱动发展的主引擎和主阵地,同样精彩不断。高新区深化供需对接平台建设,建立“1+4+N”三级科创供应链平台服务网络,构建完善“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企业——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独角兽企业”梯次培育体系,不断优化科技成果转化政策保障。截至目前,园区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400家,高新技术企业249家,瞪羚企业23家。立中车轮、祺峰动力等11家企业被评为省级专精特新企业,累计达59家,其中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7家。

“大冶每年统筹1亿元资金,支持企业技术创新。”据介绍,下一步,大冶将实施四大行动,实施“融圈入群”提升行动,打造科技创新示范市;实施“主体培育”提升行动,激发企业主体新活力;实施“平台建设”提升行动,打造创新策源新高地;实施“创新生态”提升行动,构建科技创新优环境。

多措并举构建立体化体系

打造工业转型“新标杆”

深耕科技创新“试验田”,打造工业转型“新标杆”,大冶步履铿锵,勇立潮头。

大冶全力打造县域人才聚集高地,为科技创新提供人才动力。一体推进人才引育留用全链条优化升级,建立“1+N”人才政策体系,近3年累计兑现“四补四奖”等人才奖补3000余万元,用“真金白银”浇灌人才梧桐树。

大美科技生产线一角

持续擦亮“才聚铜都·智兴大冶”招才品牌,开展“智汇大冶高校行”“启梦大冶”高校学子访企拓岗、人才夜市等引才推介活动。近年来吸纳大学生就业6500余人,引进高层次人才1100余人。引进科技副总等专家人才200余名。近年来新增高技能人才800余人,培育农村实用人才6000余人次。深化校地企对接合作,建成省级及以上高能级聚才平台80个。深化“线上+线下”人才服务体系,已投入使用拎包入住人才公寓近500套,今年将交付1000余套。

大冶出台实施《关于进一步强化科技创新推动大冶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即“科技十八条”,推出一系列“真金白银”的举措。

对符合奖补的企业,给予分档分类支持,其中,奖补标准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重最低达到3%。以“十大创新项目”为抓手,加大对创新平台支持力度,预计分别投入1100万元、400万元,推动氢能、高效节能换热器重点实验室建设;对企业独立或牵头承担国家、省重大科技专项、重点研发计划、尖刀工程、揭榜挂帅等项目的,按国家、省实际到账补助资金的20%予以配套支持;完善“政产学研金服用”转化体系,实体化运营湖北科创供应链平台,每年安排不少于30万元予以支持。

知识产权是激励创新的“催化剂”、经济发展的“加速器”。大冶深入实施高价值专利培育工程和商标品牌培育工程。2024年全年获得专利授权1986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103件,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达10件。

科创引领工业振兴。大冶坚持高端化升级、数智化赋能、绿色化转型,加快打造一批数字车间、智能工厂和5G全连接工厂,深入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工业企业应用。推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融合发展,建强科创平台,推进产业创新,促进成果转化,推动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全力推进工业振兴攻坚行动,力争通过两年努力,实现工业总产值突破1000亿元、规上工业企业突破500家。

0 阅读:0

这个评趣事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