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渡大渡河的18名勇士,在1955年时,授衔最高的一位是什么军衔?

九品写史官 2024-11-19 05:33:05

在红军长征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长河中,强渡大渡河无疑是最为惊心动魄的一幕。

1935年5月,面对汹涌澎湃的大渡河和敌人坚固的防线,18名勇士挺身而出,他们以非凡的勇气和坚定的信念,谱写了一曲革命者一往无前的慷慨壮歌。

那么,这18名勇士中,在1955年新中国首次大授衔时,军衔最高的一位是谁呢?让我们一同走进那段历史,探寻这位英雄的光辉足迹。

▶大渡河上的英勇壮举

1935年5月,中央红军巧渡金沙江后,继续北上,准备强渡大渡河。大渡河是岷江最大的支流,水流湍急,两岸悬崖峭壁,地势险要,素有“天险”之称。

而敌人早已在大渡河沿岸布下了重兵,企图凭借天险阻止红军前进。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红军指战员们没有退缩,他们决定在安顺场渡口实施强渡。

担任强渡任务的是红一师一团一营。一营长孙继先接到命令后,迅速组织了一支17人的奋勇队,准备向大渡河对岸发起冲击。这17名勇士中,有连长熊尚林、二排长曾令明、三班长刘长发等,他们都是红军中的精兵强将。

在孙继先的带领下,勇士们冒着敌人的枪林弹雨,奋勇向前,最终成功夺取了敌人的阵地,为后续部队渡河创造了条件。

可是,强渡大渡河的壮举并没有就此结束。

由于安顺场渡口船只有限,无法满足大部队渡河的需要,红军指战员们决定在泸定桥实施第二次强渡。泸定桥是一座横跨大渡河的铁索桥,桥面由13根铁索组成,下面是汹涌澎湃的河水,形势极为险峻。

为了夺取泸定桥,红军指战员们组成了22名勇士的突击队,他们在火力掩护下,冒着敌人的炮火,沿着铁索桥向对岸发起了冲锋。经过激烈的战斗,勇士们最终占领了泸定桥,为红军主力顺利渡河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十八勇士的传奇故事

在强渡大渡河的壮举中,18名勇士的名字被永远铭记在了历史的丰碑上。

他们分别是孙继先、熊尚林、曾令明、刘长发、张表克、张桂成、萧汉尧、王华亭、廖洪山、赖秋发、曾先吉、郭世苍、张成球、萧桂兰、朱祥云、谢良明、丁流民、陈万清。

这些勇士中,有营长、连长、排长,也有普通战士,但他们都有着共同的信念和勇气,为了革命的胜利,不惜抛头颅、洒热血。

遗憾的是,这18名勇士的命运却各不相同。在强渡大渡河后,他们中的大多数人都在后续的战斗中牺牲了。

熊尚林在抗日战争时期,跟随部队在平型关打过日本人,后来又跨过了太行山,参加过开辟平北抗日根据地的作战。但在1942年6月18日,他在随部队转移途中于张家口的崇礼县不幸牺牲。

其他勇士也大多在长征途中或抗日战争中英勇献身,只有孙继先一人活到了新中国成立。

▶孙继先:十八勇士中的最高授衔

孙继先,作为十八勇士中的一员,他的传奇故事并没有随着战友们的牺牲而结束。在强渡大渡河后,他继续跟随部队北上,参加了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等一系列重大战役。在抗日战争时期,他更是屡建奇功,为抗击日本侵略者立下了赫赫战功。

新中国成立后,孙继先的军事才能得到了党和国家的充分肯定。1955年,在新中国首次大授衔时,他被授予中将军衔,成为十八勇士中军衔最高的一位。这一荣誉不仅是对他个人英勇无畏、屡建奇功的肯定,更是对十八勇士英勇事迹的崇高致敬。

在随后的岁月里,孙继先继续为国家的国防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1958年10月,他被任命为第二十训练基地司令员,肩负起了建设新中国第一个导弹综合实验靶场的重要任务。在孙继先的带领下,建设团队克服了种种困难,最终成功建成了这个综合实验靶场。这一成就不仅为新中国的国防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也为后来的科技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结语:英雄永垂不朽

岁月流转,时光荏苒。如今,当我们站在历史的长河中回望那段烽火连天的岁月时,那些曾经为了革命胜利而英勇献身的勇士们仿佛又浮现在了我们的眼前。他们用生命和鲜血谱写了一曲曲革命者一往无前的慷慨壮歌,他们的故事将永远被后人铭记和传颂。

孙继先,作为十八勇士中的最高授衔者,他的传奇故事不仅是对个人英勇无畏的颂扬,更是对那段光辉历史的深情回望。让我们铭记这些英雄的名字和事迹,让他们的精神永远激励着我们前行。在未来的日子里,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和挑战,我们都将勇往直前、无所畏惧,因为在我们心中永远燃烧着那团不灭的革命火焰。

0 阅读: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