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语“二百五”的由来背后的典故十人九不知

波哥故事荟 2022-08-18 20:17:17

在中国历史上,本来只是普通意义的数字,却被赋予了特殊的涵义,成为流传至今的典故,最典型的莫过于“二百五”这个数字,当你称呼某个人为“二百五”,他一定会跟你跳起来!因为它是一句骂人的话,那“二百五”这个数字到底是怎么来的呢?为什么会变成骂人的话呢?

据说在春秋战国时期,有一位大谋士被封为六国宰相,这个人叫苏秦。当苏秦在给齐国效力的时候,被刺客谋杀了,齐王听到这个消息后大发雷霆,下令立刻捉拿凶手。

竖中指骂人“二百五”

可是凶手早就逃之夭夭了,到哪里去抓?于是齐王灵机一动,想了一个办法——引蛇出洞。他命令士兵将苏秦的头颅割下来,然后挂到城门上,并张贴皇榜,上面写着:“苏秦死有余辜,他是内奸,齐王早就想除掉他,只是一直没有想到很好的办法,今天幸亏有义士为民除害,杀掉苏秦,真是大快人心!齐王下令,奖赏杀苏秦者黄金千两,请义士前来领赏。”

皇榜一贴,果然有效,很快就有人上钩了,而且直接来了四个人,他们一口咬定是自己杀了这个苏秦,士兵就将他们全都带到了齐王面前。齐王见到他们,恨得咬牙切齿,但是却顾作镇定地问道:“这一千两黄金,你们四个人打算怎么分呢?”

这四个人并不知道自己中了计,还高兴地回答说:“这好办,一千除以四不是等于二百五吗?我们每人分二百五得了。”齐王一听非常生气,怒喝道:“将这四个二百五给我拖出去斩啦!”

苏秦剧照

从此便留下了这个二百五的说法,人们常常用这个来形容傻瓜笨蛋。

关于“二百五”,在民间还有一种说法,说是有个秀才好不容易得了两名男丁,一个名叫“成事”,另一个名叫“败事”。有一天秀才要出门办点事,走之前就让成事写300字,败事写200字。晚上秀才回来之后,他媳妇对他说成事不足,败事有余,两人各写250个字,都是二百五。

另外就是我们古时候,按两来划分银子,一般五百两为整数,用纸包好,叫作一封银子,而这个二百五的正好就是半封银子,因为这个“半封”跟“半疯”为谐音,所以后人常常把疯疯癫癫的人也叫作二百五。

你还知道关于“二百五”的哪些典故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0 阅读: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