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不能禁止孩子玩手机?这是我见过的最好答案

孩子的心您要懂 2024-09-24 22:10:39

你有过这样的时候吗?

孩子蜷着腿在沙发上抱着手机,全神贯注地打游戏。你声嘶力竭地喊他吃饭。但他连头都不抬,你气急,上前夺走了他的手机。

他立马开始在沙发上撒泼打滚,不给手机就不停止哭闹。你气得火冒三丈,但依旧无计可施。

相信这个问题困扰着亿万父母。在大多数父母看来,电子产品就是洪水猛兽,觉得孩子一旦沾上了它,后果不堪设想。

真相真的如此吗?

今天这篇文章,我们就来聊聊孩子玩手机这件事。

孩子沉迷手机的真相是什么?

上世纪50年代,科学家做了一个科学实验。他们先在小白鼠脑部负责产生多巴胺的区域植入了一对电极。

然后再在小白鼠的笼子里放置一根杠杆。小白鼠只要碰到杠杆,就会刺激到脑中的电极产生多巴胺。

多巴胺是大脑分泌的一种神经化学物质,能够给身体带来愉悦感。

然后令人咋舌的一幕就出现了:小白鼠们开始疯狂地撞击杠杆,一天要撞7000多次。

由此科学家们得出结论:动物会专注于刺激大脑释放多巴胺的行为。

大脑会自然地记住哪些行为给我们带来了愉悦感,然后渴望更多。

“成瘾”这件事,就是这么来的。它是人脑奖赏回路的一部分,是我们的本能。所以它才那么根深蒂固,难以拔除。

孩子们在各种游戏、视频平台上得到了快乐,刺激了多巴胺的分泌。

久而久之,对电子产品就开始欲罢不能。同时,青少年的大脑尚未发育成熟,他们更渴望奖励。互联网公司抓住了这一点,给孩子们狠狠提供了情绪价值。

正如书中描述的那样:在每个屏幕的另一端都有一个完整而庞大的工作团队。

他们的工作目标就是要让每一个用户对自己公司的产品上瘾,瓦解人们的意志力。

这就是青少年对电子产品上瘾的真相。

禁止孩子玩手机可行吗?

了解了这个真相后,我们就会明白:

完全禁止孩子使用电子产品,其实是在跟人脑的奖赏机制做对抗,是在跟本能做对抗。

我们怎么可能战胜得了本能呢?

知乎上有位母亲的讲述十分真实:

把孩子的手机没收掉,不再让他玩耍。

一开始的时候,他好像确实乖了,看着也顺眼了许多。但过没多久,保准再犯。

只是从躺在床上玩儿换成偷偷玩,白天在学校借同学的手机玩儿;晚上在被窝通宵玩儿,从“地上”转入“地下”。

痴迷程度非但没有降低,反倒是越来越深。久而久之,亲子关系都可能出现严重问题。

所以,一刀切,很多时候非但没法解决问题,还会制造新的问题。并且,现在的孩子将要面对的世界与过去几十年甚至上百年都有所不同。

网络打破了地域上的隔阂,帮助我们和外界沟通、还能让我们学到更丰富的知识、看到更广阔的的世界。

作者希米·康一家居住在加拿大,而他们的亲戚远在英国、美国。

虽然儿子们跟表哥、表弟不常聚在一起,但他们因为常一起上线玩儿游戏仍亲密无间。

如果不是电子产品的出现,他们之间的关系很可能会因为物理上的距离而变得生疏。

而且,互联网上除了各种各样的游戏、眼花缭乱的信息,还有很多日新月异的技术资讯和新鲜信息:

关于AI、关于学习、关于思维方式... ...

一旦完全限制电子产品,孩子也就失去了一个和外界沟通的桥梁,无法链接到更广阔的世界。

久而久之,就会被这个日新月异的世界落下。

如何帮助孩子不被手机“控制”?

①给孩子切实的关心与陪伴

作者何艳娟讲过一个故事,一位老同学跟她求助,说之前工作忙,孩子一直丢给公婆带。

现在儿子15岁了,成天就想着打游戏,软硬兼施也无济于事。

何艳娟很为难,孩子已经过了最佳教育期,改变的希望很渺茫,她只能建议同学多花时间陪陪孩子。

然而一年后,这位家长却找她报喜,说儿子考上了重点中学。

其实,父母切实的关心和陪伴,才是拯救孩子“手机成瘾”的最好解药。

《中小学生及家长网络游戏认知与态度研究》报告显示:孩子沉迷电子产品与亲子间关系密切相关。

也就是说,父母与孩子越亲密,越关爱孩子,孩子越不会沉迷于电子产品。

也许对于被迫为生计奔波的农村父母来说,经常陪伴有些困难,但我仍希望父母尽可能地把孩子带在身边。

哪怕不在孩子身边,也可以多和孩子传达关心和爱,让孩子知道,自己并不孤单。

②帮孩子建立多元化的兴趣爱好

你有没有发现,当一个孩子有自己特别感兴趣的事情,比如踢球、跳舞、画画的时候,是绝对想不起来玩手机的。

心理学家米哈里也提出,人在从事喜欢、有挑战且擅长的事时,更容易体验到全神贯注的状态。

想要让孩子远离手机,不妨帮孩子建立多元化的兴趣爱好。

平常可以多观察孩子的兴趣点,在孩子空闲无聊的时候,带他去打球、学跳舞、爬山……甚至可以去干干农活、看一些闲书等等。

千万不要图省事,扔给孩子一个手机就什么也不管了。

当孩子与其他事物建立了链接,获得了更持久的乐趣,他就会忘记虚拟世界中那些短暂如泡沫般的快感了。

③引导孩子看高质量的手机内容

面对时代洪流,想通过隔绝的办法来避免孩子接触手机,几乎是不可能的。

堵不如疏,如果孩子实在想玩手机,可以注意以下2点:

限制孩子使用不良的App和游戏等,可以打开青少年模式,培养孩子健康的使用习惯;

引导孩子看一些高质量的内容,比如一些制作优良的动画片、纪录片、电影等等。

正如一位班主任所说:

“不管是手机、游戏还是视频,它们所起到的作用完全取决于我们自身的打开方式。”

选择高质量的内容,不仅可以防止孩子过度沉迷,还能高效率的向大脑输送知识,开阔眼界。

教育,就是一场长跑,需要我们家长跟孩子多交流,建立亲密的链接,给孩子做好榜样,孩子就会打心眼里尊重父母,认识到父母是真正爱自己的,是为自己好。

如此,孩子自然也会去整理自己,向父母学习,向父母所期待的方向成长。

而这,就是教育的意义所在。

6 阅读:1222
评论列表
  • 2024-10-07 20:25

    游戏 也就小学那段时间有点喜欢玩 就内一段时间 然后觉得游戏也没啥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