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蒋介石侍卫长接受采访称:蒋最大错误是接受雅尔塔协定

巴斯历史集 2025-04-22 19:01:52

郝柏村先生是台湾岛内的一个重要人物,他曾经参加过台湾岛内的“总统”大选,也是岛内第一位正式访问大陆的高官。

但是这都不算是郝柏村先生最具传奇色彩的地方,郝柏村先生曾经是蒋介石最亲近的贴身侍卫之一,他曾经亲身经历了中国政治格局最为翻天覆地的那几年。

在担任蒋介石贴身侍卫的六年间,郝柏村经历了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最后护卫着蒋介石从成都飞往台湾的人,实际上就是他。

赴台后,郝柏村由先后担任了“行政院长”,“国防部长”以及“参谋总长”等高位。

后来郝柏村写下了一本著作《蒋介石日记》,其中引用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而在他的著作中,蒋介石一生中最后悔的一件事情,就是接受雅尔塔协定。2013年郝柏村接受媒体采访时,同样也强调了这件事情...

蒋介石对于雅尔塔协定的初反应

后世关于蒋氏究竟为何接受明显对中国不利的雅尔塔协定,主要有着两种解释,一种是在苏联和美国的威逼下被迫签署。另外一种则是以签署卖国条约为代价,换取苏联不支持中共。

但是一言以蔽之,这两种说法多少都有些过于简单化了。

雅尔塔协定中的一个重点议题,就是苏联究竟何时对日本出兵,事实上所有人都很清楚一件事,那就是苏联对日出兵是必然的,只是究竟是什么时候?

这其中便涉及到了一个心理博弈,若是苏联出兵越早,那么苏联所付出的代价便越多,所取得收益便越高。

若是苏联出兵越晚,那么所付出的代价便越少,英美所付出的代价便越高,但是苏联所能索取的收益也越少。这其中需要掌握到一个关键的中间值,过早和过晚,都不合适。斯大林的选择,是直接在谈判桌上先把苏联能够获取的收益谈好,避免发生这种近乎于走钢丝的心理博弈。

蒋介石对于苏联可能的狮子大开口,其实是很清楚的,而且蒋氏也有着自己的消息渠道。在通过美方人员得知斯大林在雅尔塔会议上提及到了旅顺港,蒋氏便清楚斯大林没安好心,责令顾维钧多方打听雅尔塔会谈的内幕消息。

蒋介石最初认为罗斯福不会坐视中国的利益被苏联所侵占,所以他一开始虽然很悲愤,但是却没有那么担心,但是当美方将雅尔塔协议的细则通报给蒋介石后,蒋介石其实直接就心态崩了。

他原本希望抗战胜利后,能够收回中国的完整主权,包括旅顺和东北以及台湾。

至于这些港口和岛屿要不要租给外国,这件事不是不能谈,但是至少也要我蒋介石自己来决定吧!蒋氏接受不了的,是英美苏三国在背着他的情况下,直接将问题谈妥,而非问题本身。所以在获悉协定之初,蒋氏其实是不打算接受的,而是打算坚定的维护中国之主权。

那么后来蒋介石,又是因为什么接受了雅尔塔协定呢?

从排斥到接受

陶希圣曾经对蒋介石说过这么一句话:“罗斯福是理想主义者,但是斯大林是现实主义者。”

蒋氏对这句话可谓是深以为然,所以他很清楚斯大林索要旅顺港的唯一原因,就是为了重新构建俄罗斯帝国曾梦想的版图,获取一个温暖的远东不冻港,让俄罗斯民族真的拥抱海洋。

但是问题在于,俄罗斯民族的梦想所损害的是中国的利益,是他的利益,所以他无法接受。

蒋介石其实也算得上是一个民族主义者,他一直都以孙中山的信徒和追随者而自居,孙中山本身也是民族主义者。对于民族主义者而言,东北地区的主权显然非常的重要。然而斯大林却也给出了蒋介石所无法拒绝的理由,那就是停止支持中国共产党。

斯大林和中共之间的间隙早就已经出现了,在斯大林的看法中,中共是代表小农阶级的政党,早已“变质”,所以出卖中共不算是“出卖同志”。

然而讽刺的是,蒋介石其实很清楚,斯大林必须在远东扶持他,斯大林也没有别的选择。

因为早在战争结束之前,蒋介石就断定苏联未来在远东的敌人注定不是他,也不是日本,而是美国。对于美国而言,想要取得远东优势就必须争取中国,对于苏联而言,想要取得远东优势就必须争取让中国保持中立。

而如果美国明确支持蒋氏政权,那么斯大林就绝对不敢明确反对蒋氏政权。

这也就是为什么斯大林在雅尔塔会议上愿意支持美国的对华政策,同时也愿意承认蒋介石为中国唯一的合法领袖。

那么问题就来了,既然蒋介石完全可以不付出旅顺,就换取斯大林的支持,那么他为什么要“出钱”呢?

这听起来确实有些耍流氓,可是问题的关键恰恰于此,这就是所谓的“扶蒋远共论”说不通的地方,蒋介石固然坏,但是他不傻。

这里我们列出蒋介石的一段原话:“俄国已视美国为其假想敌,故其不能不以我国为其外交政策重大之目标,我国实力虽未充足,但在东亚与太平洋上国际之地位,对苏俄与英、美已居于举足轻重之势,故彼不能不厚交于我也。”

但是这种策略中存在一个大前提,那就是美国的态度,如果美国愿意“默契的”配合蒋氏,那么一切尚且安好。但是如果美国不愿意配合蒋介石,那么他的套路其实也玩不转,因为美国如果不给予蒋介石最大的支持,就会给斯大林更多的施压空间。

杜鲁门和罗斯福对东亚最大的观点冲突在于对日本的态度,罗斯福愿意采取“德国方式”来处理日本,但是杜鲁门作为一个极端的反共主义者,却只愿意独享日本。然而美国却偏偏不能独享日本,这无疑将会引起苏联的不满。

所以在中国和日本之间,杜鲁门选择了日本,而允许斯大林在中国获取更多的利益,以弥补斯大林的损失。

斯大林愿意接受杜鲁门的要求吗?

很显然斯大林也是不愿意的,所以这就使得三方间微妙的博弈,最终走向了一个爆发点。、

杜鲁门为了独享日本,决定投下原子弹,逼迫日本投降。而日本一旦在苏联未参战的情况下投降,就等于苏联在远东全面失败,什么也得不到。

所以在美国投下原子弹后,斯大林立刻对日宣战,八月风暴立刻开始,这实际上就是一场“跑马圈地”。蒋介石傻眼了,因为“八月风暴”后,中苏谈判之间的主动权来到了苏联的手中,他蒋介石属于不接受,也必须要接受了,唯一的问题在于他能够从这件事情上博取多少补偿?

蒋介石的补偿

“八月风暴”后,苏军直接南下东北,不仅直接夺取了旅顺港,甚至占领了整个东北。东北地区予取予求,等于斯大林说了算了,他想给共产党就给共产党,想给国民党就给国民党,此时的斯大林是有着全面的主动权的。

事已至此,蒋介石其实还是不愿意完全接受苏联的要求,外蒙古他愿意让,旅顺他也愿意让,但是中东路等路权他还是觉得可以争取。

那么问题来了,苏联愿意给蒋介石这个时间,让他继续争取利益吗?

显然是不可能的,所以在这个时候,斯大林允许共产党的队伍大规模的进入东北地区,但是却不允许共产党的队伍大规模的接管东北地区的主要城市,这实际上就等于是在给蒋介石一个压力,你看你如果再不同意,东北可就要姓共了!

直到这个时候,蒋介石才真的慌了,宋子文,王世杰和蒋经国三人接连警告蒋介石,尽快结束对苏谈判,否则谈判恐破裂!

宋子文甚至打算背着蒋介石,先行和苏联达成协议,幸好王世杰极力阻拦,才未成形。

最终,蒋介石被迫接受了雅尔塔协定,并且签署了《中苏友好同盟条约》。

后世的一部分人认为我党在“八月风暴”后派兵进入东北,等于是逼迫蒋介石和苏联人签订卖国条约,间接的将外蒙古推向了独立,这种说法很扯,因为“八月风暴”开始的那一刻,蒋氏就已经决意放弃外蒙了,和我党没太大的关系。

然而对于蒋介石而言,被迫接受雅尔塔协议却让他后来后悔终生。因为苏联在控制了东北地区,并且得到了旅顺港之后,压根也没有遵守《中苏友好同盟条约》的意思,我党实际上还是基本控制了东北大部,而后来苏联也没有履行不支持中共的“承诺”。

最重要的是,蒋氏后来输掉了内战,然而接受雅尔塔协定却使得他成为了“卖国贼”。如果他本来也打不赢,那么接受协议又还有什么意义呢?徒增笑柄罢了。

参考资料:

《蒋介石与雅尔塔协定的再认识》 李杨

《郝柏村新书解读“蒋介石日记”》 百味人生

0 阅读:14

巴斯历史集

简介:袁浩淼说汽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