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江卿曻
编辑|江卿曻
前言
近年来,全球经济增长的格局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变革,无论是美国、还是日本,乃至中国,各国的GDP增速都在这一背景下展现出不同的轨迹。
2025年初的经济前景中,美国和日本的表现成为了焦点,前者甚至预测将面临衰退,而后者也未能避免经济放缓的局面。
那么在如此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下,2025年第一季度,美国、日本和中国的经济增速究竟会呈现怎样的趋势?这其中,何为各国经济增长背后的关键因素?
美国经济增长的暗涌
亚特兰大联储的GDPNow模型近日预测,美国第一季度的GDP增速将为-1.8%,这一数据的发布不仅意味着美国可能即将陷入衰退,更揭示出美国经济深层次的结构性问题。
从关税政策到消费疲软,经济增长的多个重要支撑正在逐步崩塌,一方面,特朗普政府自上任以来通过实施关税政策意图加快“美国优先”的经济发展步伐。
然而实际情况却不尽如人意,关税的增加并没有如预期般刺激国内生产,反而导致美国国内企业面临巨大的成本压力。
进口商品价格的上涨迫使美国消费者支付更多的费用,而这些成本最终转嫁给了整个社会。
以汽车产业为例,美国对进口汽车征收的高额关税直接影响了消费者的购买力,导致汽车销售大幅下降。
美国的消费市场一向是全球经济的引擎之一,但如今却显现出放缓的迹象,消费信心不足,家庭支出受限。
另一方面,关税政策的直接后果之一是出口增长的停滞,美国企业曾期望通过加征关税促进本土生产并降低进口商品的市场份额,但结果却是全球供应链的紧张,导致产品生产成本大幅上升。
尤其是在与中国等主要贸易伙伴的摩擦下,美国出口受到了严峻挑战,多家企业反映,关税政策使他们的产品在海外市场的竞争力大打折扣,进而影响了整体出口水平。
美国在国际市场的份额不仅未能上升,反而面临了下降的压力,这也在很大程度上拖累了GDP的增长。
此外美国国内的企业投资也出现了明显的疲软,根据多个经济学者的分析,许多企业在面临不确定的贸易政策和市场环境时,纷纷选择缩减资本开支。
过去几年中,美国企业曾大规模进行基础设施投资和生产设备的更新换代,但如今,这些投资开始放缓。
一些企业尤其是在制造业领域,已经将资本支出计划推迟,甚至取消了部分项目,这使得本应拉动经济增长的投资环节,成了经济增长放缓的一个重要因素。
然而最为令人担忧的还是美国的劳动市场,尽管美国的失业率在某些领域有所下降,但整体薪资水平的增长未能跟上物价的上涨。
美国民众的购买力受到通货膨胀的压制,实际工资水平逐年下降,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消费者的消费意愿。
而与此同时,企业的盈利情况也并不乐观,整体经济增长的动力不足,进一步放大了衰退的风险。
这一切的交织下,美国的经济形势变得愈发复杂,此前,很多分析机构曾预测美国经济将继续稳步增长,但如今,这些乐观的预测开始显得不切实际。
在美国的经济困境中,许多人将目光投向了另一大经济体,日本那么作为全球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2025年第一季度,日本经济又将呈现怎样的局面呢?
日本经济的负增长
根据日本内阁府的初步统计,第一季度的GDP环比下降0.5%,按年率计算降幅达到2.0%,这一数据不仅揭示了日本经济的深层问题,而且也表明,这个长期依赖出口和内需驱动的经济体,正在遭遇多重挑战。
首先内需的疲软成为了日本经济增长的最大障碍,长期以来,日本的消费市场一直是支撑其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然而如今,个人消费的低迷已成为日本经济的主要拖累因素。
数据显示,2025年第一季度,日本的个人消费环比下降了0.7%,并且已经连续四个季度出现负增长,这是自2009年以来日本首次出现此种情形。
经济专家普遍认为,消费疲软的原因主要在于两个方面,一方面是通胀压力的持续上升,另一方面则是工资增长的滞后于物价上涨。
日本厚生劳动省的数据显示,尽管日本的名义工资有所上升,但扣除物价因素后,3月份的实际工资收入同比下降了2.5%,且已连续24个月同比下降。
另外日本经济面临的另一个严峻问题是,家庭消费的持续萎缩与内需的下滑紧密相关。
根据总务省的数据,2025年3月,日本去除生鲜食品后的核心消费价格指数连续31个月同比上升,而去除物价变动因素的两人以上家庭实际消费支出连续13个月同比下降。
这些数据表明,日本的民众在面对高涨的物价时,选择了缩减支出,高企的生活成本,尤其是日常消费品的价格上涨,使得消费者对于未来经济前景的信心持续下滑。
与内需的疲软相对,外需的下滑同样让日本经济雪上加霜,日本一季度出口环比下降了5.0%,为四个季度以来的首次下降。
分析人士指出,出口下滑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方面,丰田集团的数据造假丑闻导致部分汽车制造商停产,进而影响了汽车产品的出口量。
另一方面,上一季度日本的货物和服务出口曾出现过2.6%的增长,基数较高也使得本季度的出口增速相比之下显得更加疲弱。
更让日本经济面临压力的,是日元贬值的持续趋势,2025年4月末,美元对日元汇率飙升至159.99,创下34年来的历史新低。
日元贬值虽然在某些方面可能有助于提高日本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但其带来的负面影响也不可忽视。
日元贬值直接推高了进口原材料和能源的价格,令日本企业的成本大幅上升,尤其是在依赖进口资源的制造业领域,负担变得更加沉重。
日元贬值加剧了日本零售业、航空业以及能源行业的压力,令这些行业的经营状况更加严峻。
尤其是在能源价格攀升的背景下,日元贬值对国内消费者的负担无疑进一步加剧,整体经济消费力的下降也因此加剧。
尽管如此,日本经济并非完全没有希望,专家预测,随着丰田集团等车企的生产线恢复正常运转,第二季度日本GDP有望实现正增长。
同时随着春季劳资谈判的进行,工资的增长或将带动个人消费的回暖,在这种情况下,日本能否借助这一短期回暖摆脱长期困境,恢复增长势头,仍然需要观察。
中国经济的稳步增长
与美国和日本的经济困境相比,中国的经济表现显得相对稳健,尽管在全球经济环境日益复杂的背景下,中国依然面临着外部压力和内部挑战,但中国的增长势头并未因此停滞。
根据最新的预测,2025年第一季度,中国的GDP增速预计达到5.2%,这一增速不仅超过了美国和日本,显示出中国经济在全球经济复苏中的重要作用,也反映了中国在面对复杂形势下的韧性。
内需的回暖是推动中国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之一,尽管全球经济面临多重不确定性,中国政府通过一系列政策举措促进了国内消费的增长。
尤其是在国家补贴政策的支持下,家庭消费逐渐回升,中国政府在多个领域采取了灵活的财政政策,通过加大对民生的投入以及对低收入群体的支持,刺激了消费需求的增加。
这种内需驱动型的增长,使得中国经济能够在全球经济增长放缓的情况下,依然保持较为快速的增长。
同时中国的出口也显现出一定的复苏迹象,尤其是在科技和制造业领域,尽管美国等国家的贸易政策对中国构成了较大压力。
但中国企业通过技术创新和优化产品结构,在全球市场中依然保持了强劲的竞争力。
特别是在高科技领域,中国的企业在国际市场中的份额逐步扩大,成为全球供应链中不可忽视的一环。
中国制造的高端产品逐渐占据了更多的市场份额,尤其是在半导体、绿色能源等新兴行业,出口增长表现出了强劲的势头。
全球经济的不确定性仍然是中国面临的一大难题,尤其是国际贸易环境的变化对出口造成了压力。
此外中国经济在面临内部挑战时,必须更加注重结构性调整和高质量发展,在过去的几年中,中国经济的增长主要依赖于传统的投资和出口驱动,但这种模式已经难以持续。
结语
美国的经济可能面临衰退,日本则面临内需和外需双重压力,然而,中国凭借较强的内需增长和出口复苏,依然保持着较为稳定的增长态势。
尽管中国面临着外部压力和结构性挑战,但通过政策调控和创新发展,中国经济依然展现出强大的韧性。
参考文章
中国银行2025-03-27《中国银行研究院发布《2025年二季度经济金融展望报告》》
半岛都市报2025-03-17《经济“数”语|超预期!一季度“开门红”,稳了》
如果你也喜欢我的文章,不妨点个“关注”吧!小生在此谢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