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把钱给我吐出来,老子一枪崩了你们!”和平年代,一位开国少将却对下属说出枪毙这种话,究竟是发生了什么事情,能让他如此愤怒?

新中国成立以后,国家除了恢复生产力以外,也很注重教育的发展,很多领导人也都积极响应政策,给学校捐款捐物资,使学生们能够得到更好的教育,开国少将李中权也是其中之一。
他在抗战时期曾在抗大二分校学习过,孙毅中将也曾担任过抗大二分校的校长,所以孙毅提议给母校修建一个纪念馆,李中权少将第一个支持。
他还将这个消息,告诉了当年的同学和战友,他们听到这个消息后,也都积极响应,于是这群人捐出了自己的多年积蓄,将其交给孙毅中将,由他统一管理。

为了更好的规划这笔捐款的用处,他们还特意筹备了一个筹款委员会,领导就由孙毅中将担任,而李中权则担任顾问。
可是还没等他们商量好这笔钱如何用时,孙毅就去世了,李中权只能暂时放下委员会的工作,为孙毅处理后事,等到他处理完这些事情再回到委员会时,却发现捐款的数额和账目对不上,竟然少了二十万。

二十万并不是一笔小数目,何况当时是2003年,这些钱的金额就想的更重大了,李中权先后算了好多遍,结果都对不上,这下子李中权急了,毕竟这是战友们的辛苦钱,他一定要揪出动了这笔钱的人,让他们把钱吐出来。
李中权开始对这笔钱展开了调查,抽丝剥茧后,终于将嫌疑人锁定在了委员会的两个工作人员身上。他将这二人叫来对峙,想让他们自己交代这件事,若是此时主动承认的话,可能结局还好一点。
可是这俩人就是仗着李中权没有确凿的证据,咬死不认。气的李中权直接说:“这要是在战争年代,我非一枪崩了你们!”

那俩人也是嚣张的很,偏偏还嘴硬,甚至还回嘴到:“现在可不是战争年代了,凡事都得讲究证据,不是你随随便便说枪毙谁就枪毙谁的!”
这句话给李中权少将气的半死,你们不是要证据吗?好,那就查下去,只要你人在这,事干了,还愁这不到证据吗!
接下来的一段时间,李中权都在搜集贪赃的证据,他们将捐款人的信息全部统计出来,从细节处查起,甚至为了寻找证据,连春节都没有好好过。

终于在李中权的坚持不懈下,搜集完了所有的证据,之后他带着整理好的证据,一纸诉状将二人告到了法院,铁证如山,这俩人就算是不承认想辩解都没辙了,只好承认拿了那二十万。
最后法院判处了他们的罪名,并让他们把那20万全数退回,抗大二分校的纪念馆也终于建成。
由此可见,李中权少将还是个性子刚烈之人,我想这也是来源于家庭的教育吧

与很多参加革命的人不同,李中权少将出身于一个红色家庭,几乎全家人都为革命奉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李中权出生于四川达县,家中一共九口人,可是由于家庭贫困,人口众多,所以就算是李中权的父母拼命干活,全年无休,也还是保证不了全家人的温饱问题。
当时四川达县的农民已经生活的够苦了,可是军阀和地主的压迫,让他们的日子更加艰难,有的时候,甚至要靠吃树皮和野菜为生。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李中权产生了读书的想法,只要他能考出去,就能改变一家人的现状,就能带家人过上好日子。
家里人也非常支持他的想法,拿出了所有的积蓄供他读书,李中权也不负家人的期望,每次考试都是第一名。1927年,12岁的李中权因为学习好,取了全县第一的成绩,也因此获得了免费上学的机会。

也就是在这一年,他接触到了共产主义,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1932年,李中权参加中国工农红军,次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红军被迫开始长征,而在这个时候,很多人都是举家参加红军长征的队伍,李家也是如此,除了李中权早夭的小妹以外,一家八口齐上阵,全都加入了红军的队伍,可是长征给他们带来了希望,同时也伴随着生离死别。

李中权的父亲在长征的途中,为了能够让战士们吃上一口热饭,李父冒着生命危险,跟着战士们出去砍柴,可是他们不幸被敌人发现,为了掩护红军战士,李父带上红军的帽子吸引敌人,最后跳下山崖,重伤牺牲。
除了李中权的父亲以外,李中权和其他的亲人,也仅在长征途中匆匆见了三面。
1934年,李中权跟随部队去往“茅峪镇”,路上他看到了自己的母亲和弟妹,见到亲人的李中权万分激动,可是时间紧任务重,李中权没有太多的时间和母亲叙旧,二人也仅待了两个小时,李中权就又匆忙出发了。

再次见面就是1936年的3月了,李中权所在的红四方面军经过宝兴城,打算在这里休整一夜,李中权在街上,看到了自己的母亲和弟妹。
这个时候的李母身体已经很不好了,再加上长途跋涉,患上了严重的寒腿病,所以日常行走都要靠着拐杖才行。
这一次,李中权和母亲待了一夜,他们聊了很多的事情,包括亲人的牺牲,如今他们一家人只剩下了母亲、李中权和他的三个弟妹。

母亲一遍遍的叮嘱李中权,照顾好自己的身体,坚定的跟红军下去,李中权全都记在了心里。天亮后,母亲送李中权离开,纵使有万般的不舍,可还有更重要的事情在等着李中权去完成。
第三次见面是两个月后,他们来到了四川西部的丹巴县,这次他们将要翻过大雪山,可是李母的腿连走路都要成问题了,有如何能翻过雪山呢。
他们心中都有预感,这大概是他们最后一次见面了,此时大部队已经出发,李中权看着母亲,满脸担忧,久久不愿离去。

此时母亲突然拨开李中权的手,对他说:“你是红军的指导员,你得跟着红军一起走,不要担心娘。”
看着李中权纠结不舍的眼神,身边地通讯员则表示要主动留下来照顾李母。可是李母却只摇摇头:“北上的红军,一个都不能少,你们都得跟着大部队。”
李中权就这样,在母亲的催促下离开了,他将自己身上的最后一点粮食和马交给母亲,希望他们能靠着这匹马离开雪山。

他甚至都不敢回头看母亲,他怕自己会有片刻的犹豫,这次的见面成了永别,母亲终究没有挺下去。
她临终前说的最后一句话就是“孩子们,跟红军走”。这句话牢牢的记在了李中权心里,此后余生,无论前路多么艰险,他都始终铭记党的教诲,忠于革命。
李家9人投奔红军,8人参加长征,5人牺牲,满门忠烈。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和总政治部为李中权的母亲王理诗同志,颁发了英雄母亲称号的奖章,以此来纪念她为革命做出的贡献。

父母对于李中权的影响很大,他确实在二老的教育和叮嘱下,将一生都奉献给了党和人民。
除了捐款为母校建纪念馆以外,他还在2011年,建党90周年之际,将自己多年积蓄的20万存款,全部当做党费上交给了国家。
2013年4月20日,雅安发生七级地震,李中权少将再次拿出10万元积蓄捐给灾区。
为祖国尽忠这件事,一直持续到了他生命的最后一刻。

2014年8月4日,李中权少将在北京病逝,享年100岁,按照李中权少将的遗愿,他死后将他葬在了八达岭陵园。
这里能第一眼看到长城的烽火台,如果祖国需要,烽火燃起,他就能在第一时间奔赴前线,再次为祖国尽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