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军副营长闻到汽油味,上山追杀韩军,美军少校跪地求饶
1951年元旦,朝鲜战场上演了一场惊心动魄的追击战。志愿军第66军197师590团尖刀营副营长王有根接到一项艰巨任务:率领一连直插华岳里,消灭驻防的韩军一个联队部和榴弹炮营。面对十倍于己的敌军,王有根毫不犹豫地带领战士们向目标进发。然而,当他们赶到华岳里时,眼前的景象却让人大吃一惊:整个村庄火光冲天,敌人早已不知所踪。就在王有根一筹莫展之际,一股熟悉的气味飘来,让他精神为之一振。这股气味究竟是什么?它又如何帮助王有根找到了敌人的踪迹?更令人好奇的是,为何最后会有一位美军少校跪地求饶?这场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最终会以怎样的结果收场?
1951年元旦,朝鲜战场硝烟弥漫。就在这个本该阖家团圆的日子里,志愿军第66军197师590团尖刀营副营长王有根却接到了一项令人胆战心惊的任务。
团长严肃地对王有根说:"小王啊,你带一连从高秀岭直插华岳里,配合主力部队消灭那里的韩军一个联队部和榴弹炮营。记住,要插得猛,跑得快!慢了,敌人就会坐上汽车跑掉的。"
王有根一听,心里咯噔一下。华岳里?那可是敌人的老窝啊!据情报显示,那里不算炮兵营,光是步兵就有1000多号人马。再看看自己手下这一个连,满打满算也就100多号兄弟。这敌我力量对比,着实让人直冒冷汗。
更要命的是,王有根对华岳里的地形和敌人部署一无所知。平日里打仗,总要先侦察一番,摸清敌情。可这回倒好,连个像样的地图都没有,就要带兄弟们往虎穴里闯。
王有根一边琢磨着任务的艰巨,一边组织连队做战前准备。他召集连排干部开了个简短的会,交代了任务要求。
"弟兄们,这次任务凶险异常,但咱们志愿军从来不怕艰难险阻。"王有根语气坚定地说,"我们要像老虎钻山一样,迅速穿插到敌人后方,打他们一个措手不及!"
连队的战士们听了,个个摩拳擦掌,跃跃欲试。可王有根心里清楚,这次行动的风险有多大。万一半路遇上敌人的巡逻队,或者暴露了行踪,后果不堪设想。
就在出发前,王有根又叮嘱道:"大家都给我打起精神来,路上不许大声喧哗,一切行动听指挥。遇到紧急情况,宁可站着死,绝不跪着生!"
说罢,王有根带领一连悄悄离开了阵地,向着华岳里的方向摸去。天色已晚,朝鲜的冬夜格外寒冷。战士们踩着积雪,小心翼翼地前进,生怕发出一点响动。
就这样,他们顶着凛冽的寒风,在漆黑的夜色中跋涉了近两个小时。终于,前方侦察员传来消息,说是抓到了两个俘虏。
王有根赶紧跑上前去审问。没想到,这两个俘虏带来了一个让人意想不到的消息:华岳里的敌人准备天黑以后撤退!
这个消息犹如一记惊雷,炸得王有根头脑发懵。敌人为什么要撤退?是不是已经察觉到我军的行动?还是有什么阴谋诡计?
正当王有根冥思苦想之际,连排干部们急得直跳脚:"副营长,咱们快干吧,可千万别让敌人跑了啊!"
王有根定了定神,一咬牙,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全连跑步前进,给敌人来个突然袭击!"
就这样,王有根带领着一百多号兄弟,顶着刺骨的寒风,踏着厚厚的积雪,向着未知的危险奔去。每个人心里都明白,这一去九死一生,但为了完成任务,他们义无反顾。
一路上,王有根不停地提醒自己:要插得猛,跑得快!可谁知道,等待他们的将是怎样的惊险?华岳里的敌人,究竟会不会像那两个俘虏说的那样撤退?这支孤军深入的队伍,能否顺利完成这项不可能的任务?

王有根带领一连的战士们,顶着刺骨的寒风,一路小跑向华岳里挺进。每个人的呼吸都在寒冷的空气中凝结成白雾,但没人敢停下脚步。他们都明白,这是一场与时间赛跑的行动。
就在他们离华岳里还有不到一公里时,前方突然传来一阵喧哗声。王有根立即做出手势,全连立刻停下脚步,警惕地观察四周。原来是一群韩军士兵正在路边烤火取暖,丝毫没有注意到潜伏而来的志愿军。
王有根当机立断,低声下令:"一排、三排,立即发动冲锋!"话音未落,志愿军战士们就像猛虎下山一般扑了上去。韩军士兵还没反应过来,就被打得七零八落,仓皇逃窜。
这场遭遇战来得快去得也快,王有根来不及细想,立即带领一连继续向华岳里进发。然而,当他们跑到离华岳里还有几百米的山头时,眼前的景象让所有人都惊呆了。
只见整个华岳里火光冲天,浓烟滚滚,将夜空都染成了红色。村子里不时传来爆炸声,像是有人在焚烧弹药。这情形,哪里像是有千余人驻守的军事重地,反倒像是一个正在被抛弃的阵地。
王有根顾不上擦拭额头上的汗水,赶紧命令副连长王芝荣带领三排,迅速跑到华岳里附近的小山岗上,做好战斗准备。同时,他自己带着其他人小心翼翼地向村子靠近。
然而,当他们进入村子时,眼前的景象更加让人难以置信。整个村子竟然空无一人!到处都是被焚烧的痕迹,地上散落着各种文件和装备的残骸。一个侦察员跑来报告:"副营长,我们把全村都搜遍了,连个敌人的影子都没看到!"
王有根一时间有些发懵。这可如何是好?敌人呢?那个所谓的联队部和榴弹炮营呢?难道真的让他们逃之夭夭了?
就在这时,一名战士在村子里的一间屋子里发现了一些有趣的东西。那是一堆被匆忙丢弃的文件,其中有一份是韩军联队部的作战命令。王有根仔细查看后,终于明白了事情的来龙去脉。
原来,就在前一天,韩军联队部接到了上级的紧急撤退命令。上级警告说,中国志愿军即将发动大规模进攻,如果不立即撤退,很可能会全军覆没。这个消息把韩军吓得魂飞魄散,连夜就开始准备撤退。
但是,仓促撤退难免会留下许多痕迹。王有根在村子里发现了大量被遗弃的军需物资,甚至还有几门没来得及带走的迫击炮。这些发现让王有根意识到,敌人的撤退可能并没有走远。
就在这时,一名战士跑来报告,说在村子南边的公路上发现了新鲜的车轮印记。王有根立刻意识到,这很可能是敌人撤退时留下的痕迹。
他立即下令全连集合,准备沿着这条线索继续追击。就在这时,一阵微弱的发动机声从远处传来,虽然很轻,但在寂静的夜晚却格外清晰。
王有根眼前一亮,他知道,这就是他们要找的目标。敌人虽然已经撤离了华岳里,但显然还没有走远。现在,真正的追击战才刚刚开始。
"同志们,"王有根对集合起来的战士们说,"敌人就在前面不远处。咱们追了这么久,可不能让他们就这么溜了。都打起精神来,现在才是咱们立功的时候!"
战士们听了,个个摩拳擦掌,跃跃欲试。他们虽然已经连续行军多时,但想到即将追上敌人,疲劳似乎一下子就消失了。
就这样,王有根带领着一连的战士们,顺着公路上的车辙印,向着黑暗中隐约可闻的发动机声追去。他们不知道前方还有什么样的危险在等待着他们,但每个人都下定决心,这次无论如何也要将敌人一网打尽。
王有根带领一连的战士们沿着公路上的车辙印快速前进。夜色浓重,寒风凛冽,但没有人喊苦喊累。每个人都憋着一股劲,誓要追上逃跑的敌人。
忽然,王有根猛地停下脚步,鼻子使劲地抽动了几下。他转过身,对身后的战士们低声说道:"你们闻到了吗?"

战士们面面相觑,不明白副营长这是怎么了。王有根见状,又深吸了一口气,然后说:"汽油味!这是汽油的味道!"
这下,其他战士也纷纷使劲嗅了起来。果然,空气中飘散着一股淡淡的汽油味。在寒冷的夜晚,这股味道格外明显。
王有根兴奋地说:"敌人的汽车一定就在前面不远。这股汽油味,比什么都香!"
副连长王芝荣也闻到了这股味道,不禁感叹道:"副营长,您这鼻子可真灵啊!要不是您,咱们还真发现不了这个线索。"
王有根摆摆手,说:"别废话了,赶紧追!敌人肯定就在前面不远。"
于是,一连的战士们加快了脚步,顺着越来越浓的汽油味向前追击。虽然夜色已深,但每个人的精神都格外亢奋。他们知道,胜利就在眼前。
追了大约一公里,王有根突然听到前方传来一阵发动机的轰鸣声。他立即做出手势,全连停止前进,悄悄地匍匐在地上。
王有根仔细聆听了一会儿,然后对身边的战士们小声说:"听到没有?是汽车发动机的声音。敌人就在前面!"
一名年轻的战士忍不住问道:"副营长,咱们这么追下去,真的能追上敌人的汽车吗?"
王有根笑了笑,说:"怕什么?咱们志愿军打仗,就是要'两条腿追上敌人的汽车'。再说了,咱们还有秘密武器呢!"
说着,他转头对身后的迫击炮排长使了个眼色。迫击炮排长会意地点点头,悄悄地带着几个战士开始架设迫击炮。
这时,王有根对全连下达了新的命令:"现在,我们分两路行动。王芝荣,你带一排和二排继续沿公路追击。我带三排和迫击炮排从山上包抄。记住,一定要快,不能让敌人跑了!"
命令一下,战士们立即行动起来。王芝荣带领一排和二排的战士继续沿着公路追击,而王有根则带着剩下的人悄悄爬上了旁边的山坡。
就在这时,前方突然亮起了一串刺眼的车灯。王有根立即做出手势,所有人都趴在地上,屏住呼吸。
车灯的光芒在黑暗中格外醒目,照亮了一段蜿蜒的山路。王有根仔细观察,发现那是一支长长的车队,至少有二十多辆车。
王有根知道,机会来了。他对身边的迫击炮排长低声说:"看到没有?就是那个位置。给我来几发炮弹,打他个措手不及!"
迫击炮排长点点头,立即开始调整炮管。不到两分钟,一声低沉的"咚"声响起,紧接着,一发炮弹呼啸着飞向敌人的车队。
"轰"的一声巨响,炮弹正中车队前方。紧接着,又是几发炮弹接连落下。敌人的车队顿时陷入一片混乱,车灯纷纷熄灭,只听见一阵阵慌乱的喊叫声。
王有根见状,立即下令:"冲啊!"

一连的战士们像猛虎下山一般冲向敌人的车队。敌人显然没有想到会遭到突然袭击,一时间竟然忘记了还击,只顾着四散逃窜。
在混乱中,王有根发现敌人并没有全部待在车上,而是有一部分人躲进了附近的山林里。他立即调整战术,命令部分战士继续追击逃入山林的敌人,而自己则带人控制了敌人的车队。
就这样,凭借着敏锐的嗅觉和果断的决策,王有根带领一连的战士们成功追上并包围了敌人。但是,他们还不知道,更大的惊喜还在后面等着他们。
王有根带领战士们控制了敌人的车队后,立即开始清点缴获。然而,眼前的景象却让他们大吃一惊。只见车上堆满了各种军用物资,有枪支弹药,有罐头饼干,甚至还有几箱未开封的威士忌。但奇怪的是,除了十几辆美式吉普车上有一些韩军家属和孩子外,竟然一个敌军士兵也没有。
"副营长,这是怎么回事?"王芝荣一脸疑惑地问道,"敌人难道真的全跑了?"
王有根皱着眉头,仔细打量着周围的情况。突然,他注意到一辆吉普车上有异常动静。只见一个身穿便装的男子从车上跳下来,手里紧紧抱着一个皮箱,转身就要往山下跑。
"站住!"一个机警的战士大喝一声,但那人置若罔闻,继续狂奔。眼看就要跑远,那名战士果断开枪,只听"砰"的一声,那人应声倒地。
战士们立即冲上前去查看情况。那人已经断气,而他紧抱着的皮箱里,竟然装满了机密文件和大量美金。
王有根仔细翻阅这些文件,脸上露出了恍然大悟的表情。"我明白了,"他对周围的战士们说,"敌人不是傻子,他们肯定是躲到山上去了。这些车只是用来转移物资的。"
话音刚落,突然从前方200多米远的一处小山包上传来密集的枪声。显然,敌人的主力就藏在那里。
王有根立即做出部署:"王芝荣,你带一排继续控制这些车辆和物资。其他人跟我来,我们去会会这些躲在山上的'老鼠'!"
说着,王有根带领剩下的战士们向山上发起了冲锋。敌人的火力很猛,子弹像雨点一样在志愿军战士们头顶上呼啸而过。但这丝毫没有减缓志愿军战士们的冲锋速度。
就在这时,王有根注意到山坡上有一个隐蔽的掩体,里面不时闪出枪焰。他立即招呼身边的几个战士:"跟我来,我们从侧面包抄过去!"
几个人借着夜色的掩护,悄悄绕到了掩体的侧面。王有根一个手势,几颗手榴弹同时飞进了掩体。"轰"的一声巨响过后,里面的枪声戛然而止。
趁着这个机会,其他战士也纷纷冲上山头。敌人的抵抗很快就被瓦解了,不到半小时,整个战斗就宣告结束。
等尘埃落定,王有根开始清点战果。这一清点不要紧,竟然发现俘虏了200多名韩军士兵,其中还包括几名军官。
正当王有根interrogate这些俘虏时,一个战士兴冲冲地跑来报告:"副营长,你猜我们在山后面发现了什么?一长串敌人的十轮卡车,上面还拖着12门榴弹炮呢!"
王有根闻言大喜,立即带人去查看。果然,在山的另一侧,十几辆大卡车排成一串,每辆车上都拖着一门威力巨大的榴弹炮。而最前面的一辆卡车,正好被之前的迫击炮炮弹击中,横在路中间,把整个车队都堵住了。
就在这时,一个战士押着一个穿着特殊制服的外国人走了过来。那人虽然被俘,但神情倨傲,显然不是一般人物。

"报告副营长,"那个战士说,"这是个美国人,好像是韩军第36联队的军事顾问。"
王有根打量着这个美国人,只见他肩上的徽章显示这是一名少校军衔的军官。没想到,这个美国少校一见到王有根,突然"扑通"一声跪在地上,颤抖着用蹩脚的中文说道:"中国的将军,请饶命!我投降!我投降!"
王有根看着这个跪地求饶的美军少校,不禁哈哈大笑起来。一旁的战士们也都忍俊不禁。
"起来吧,"王有根说,"我们志愿军不杀俘虏。"
就这样,王有根带领一个连的战士,不仅成功追上并击溃了敌人,还缴获了大量武器装备,俘虏了数百名敌军,其中还包括一名美军顾问。这场战斗的胜利,无疑给了志愿军一个巨大的鼓舞,也让敌人深深感受到了志愿军的威力。
天色渐明,寒风依旧凛冽。王有根站在山头,俯瞰着眼前的战场。昨夜的激战痕迹犹在,缴获的敌军车辆和武器装备在晨光中熠熠生辉。他深吸一口气,开始组织战士们清点战果。
"报告副营长,"一名战士兴奋地跑来,"我们统计出来了。这次一共毙伤俘虏敌人609名!"
王有根点点头,继续询问:"武器装备呢?"
另一名战士接着汇报:"缴获汽车4辆,大炮22门,各种枪支408挺。还有大量的弹药和军需物资。"
听到这个惊人的数字,即便是经历过无数战斗的王有根也不禁倒吸一口凉气。要知道,他们这次出发时只有一个连的兵力,面对的却是装备精良、人数众多的敌人。能取得如此辉煌的战果,简直是创造了奇迹。
就在这时,团长的电话打了过来。"小王啊,"团长的声音里充满了兴奋,"干得漂亮!你们一个连打出了一个团的气势啊!"
王有根谦虚地回答:"这都是全连官兵共同努力的结果。"
团长继续说道:"这次你们的战果,已经引起了师里的注意。师长亲自打电话来表扬了。对了,你们连里有谁表现特别突出的?"
王有根想了想,说:"报告团长,这次战斗中,副连长王芝荣表现得很勇敢。还有迫击炮排的同志们,他们的精准射击为我们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团长听后很是高兴:"好,我这就向上级汇报。你们等着立功受奖吧!"
放下电话,王有根转身对战士们说:"同志们,咱们的战果已经报上去了。上级首长都对我们的表现非常满意!"
战士们听后欢呼雀跃,有人甚至激动得跳了起来。但王有根很快又恢复了严肃:"别高兴得太早,现在最重要的是要处理好这些缴获的武器装备和俘虏。"
于是,大家又忙碌起来。有的战士负责看管俘虏,有的负责整理缴获的武器,还有的负责清点军需物资。整个山头热闹非凡,俨然成了一个小型的军需仓库。
就在这时,一名年轻的战士突然问道:"副营长,咱们缴获了这么多东西,该怎么运回去啊?"

王有根笑了笑,说:"你这个问题问得好。我们不是缴获了敌人的卡车吗?就用他们的车把这些东西运回去。"
说着,他转向几个会开车的战士:"你们几个,去把那些卡车都发动起来。咱们这就把战利品运回去!"
正当大家忙得不可开交时,团里派来的增援部队也赶到了。他们看到眼前的场景,无不感到震惊和佩服。
一位团里的干部走到王有根面前,竖起大拇指说:"王副营长,你们这次可真是立了大功啊!这么多缴获,连师部首长都惊动了。"
王有根谦虚地说:"这都是全连官兵共同努力的结果。我们只是做了应该做的事情。"
那位干部继续说道:"别谦虚了。我听说师长已经决定给你们连记特等功,你和王芝荣副连长都要立大功呢!"
听到这个消息,周围的战士们都欢呼起来。王有根虽然表面上保持着冷静,但眼里也闪烁着喜悦的光芒。
就在这时,一名战士突然喊道:"快看,那个美国少校醒了!"
大家的目光立即被吸引了过去。只见那名昨晚跪地求饶的美军少校缓缓睁开了眼睛,一脸茫然地看着周围的中国军人。
王有根走上前去,用英语对他说:"早上好,少校。欢迎来到中国人民志愿军的阵地。"
美军少校愣了一下,然后苦笑着说:"我从未想过会以这种方式参观中国军队的阵地。你们真是太厉害了。"
王有根平静地回答:"这就是战争的残酷。今天你是俘虏,但我相信终有一天,我们会以和平的方式相见。"
美军少校听后若有所思,不再说话。
随后,在团里增援部队的帮助下,王有根带领一连的战士们开始有序地撤离战场。一辆辆装满战利品的卡车缓缓驶出山区,向着志愿军的阵地驶去。
看着这些满载而归的车辆,王有根的脑海中不禁浮现出昨晚追击时的情景。从闻到汽油味开始,到最后取得如此辉煌的战果,这一切恍如梦境。
但他很快就将这些思绪抛到脑后。因为他知道,战争远未结束,更多的挑战还在等待着他们。而这次的胜利,不过是漫长抗美援朝战争中的一个小小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