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桓公是春秋时期鲁国第15位国君,在位期间并没有太过出名的政绩,不过却留下两大污点。
其一,鲁桓公是鲁隐公之弟,后来听信谗言杀死鲁隐公,自己做了国君。
其二,鲁桓公是春秋第一绿帽子王,他娶了一个非常漂亮的妻子,在一次带妻子回娘家之时,却无意中发现妻子跟她哥哥通奸,结果悲剧了。
弑兄上位鲁隐公名息姑,是鲁国第13任君主鲁惠公长子,不过是庶出。
息姑成年之后,他的父亲鲁惠公为他说了一门亲事,对象是一位宋国之女。
当宋女来到鲁国之后,鲁惠公一见此女貌若天仙,便忍耐不住,夺了儿子的妻子,将其迎娶为正妻,并与她生了一个儿子,取名允。
公子允虽然是幼子,但是他的母亲是鲁惠公的正妻,子以母贵, 于是鲁惠公将其立为太子,身份还在公子息姑之上。
公元前723年,鲁惠公去世,公子允年仅9岁,于是群臣拥立年长的公子息姑继位,是为鲁隐公。
据《春秋公羊传》记载,鲁隐公当时是辞而不受的,他觉得自己是庶子,国君之位本就是太子的,只是众臣以太子年幼反对。
再加上,鲁隐公认为,若是自己一再反对,恐怕大臣们会另外挑选一个继承人,这样就更没公子允什么事儿了。
还不如自己为弟弟摄政,待公子允长大之后,再将君主之位还给他。
桓幼而贵,隐长而卑,其为尊卑也微,国人莫知。隐长又贤,诸大夫扳隐而立之。隐于是焉而辞立,则未知桓之将必得立也。且如桓立,则恐诸大夫之不能相幼君也,故凡隐之立为桓立也。——《公羊传·隐公·元年》
就这样,鲁隐公做了11年的国君,与公子允一直相安无事。
公元前712年,一个名叫羽父的大臣,来到王宫拜见鲁隐公,并神神秘秘地让他挥退左右,说有机密之事禀告。
鲁隐公以为此人真有什么要事,便依言屏退左右,没想到羽父语出惊人,竟然开口让鲁隐公除掉公子允。
他说,国君之位本来就是公子允的,当年公子允年幼 ,无法继承国君之位,现在他已经成年了,一定会想着夺回国君之位。
他建议隐公为免除后患,只有杀死公子允。
鲁隐公是个厚道人,听了他羽父的话,非常气愤,他说:“国君之位本来就是公子允的,我只是代他做十几年国君,现在他确实长大了,所以我正在菟裘那个地方修建宫殿,准备以后就在那里养老。我本来就决定将国君之位还给太子!”
听了鲁隐公的话,羽父大为吃惊,这与自己的剧本不一样啊!
在他的预料之中,哪怕鲁隐公不想杀公子允,也绝对不会甘心归还王位,这样的话,起码鲁隐公不会将二人的话泄露出去。
可是看鲁隐公这话的意思,他并非恋栈不去的人,这样一来,他极有可能将自己怂恿他杀死公子允的话泄露给公子允。
羽父越想,越是后背发凉,如此一来,只有一个办法了!
回去之后,羽父又找到公子允,在公子允的面前诬陷说鲁隐公要除去公子允,让公子允先下手为强,并毛遂自荐,说自己甘愿做公子允手上的刀。
就这样,年轻的公子允听信了羽父的谗言,让羽父去杀了鲁隐公,自己坐上了国君之位,是为鲁桓公。
大美人文姜在周朝时期,齐国是一个很特殊的诸侯国,因为姜子牙的缘故,齐国是周武王分封的最大一个非姬姓诸侯国。
所以,很多诸侯都以娶到齐国公室之女为荣,连很多任周天子的王后都是来自齐国,包括周武王的王后邑姜。
而齐国公室是姜姓,在春秋时期,一般男子以称氏,而女子称姓。
所以,春秋时期很多有名的女子都叫某姜,比如邑姜、文姜、齐姜、夷姜、宣姜,等等,这其中的“姜”代表的就是出自齐国姜姓。
鲁桓公时期,齐国的君主是齐僖公,作为春秋三小霸之一,齐僖公多次主持多国会盟,名声大噪,而他有两个漂亮的女儿的消息也传遍了诸国。
尤其是小女,不仅生得天姿国色,更兼才华横溢,所以人称“文姜”。
鲁桓公继位第3年,他便派人向齐国求亲,迎娶文姜,齐僖公答应了这门婚事,鲁桓公欣喜不已。
然而,他不知道的是,这门婚事给他到底带来了什么。
鲁桓公之死公元前706年,鲁桓公迎娶文姜之后的第三年,文姜给他生了一个儿子,公子同,被立为太子。
公元前694年,文姜已经嫁到鲁国整整15年。
这一年,鲁桓公与齐国国君约好在泺地会面,商议大事。这时候的国君已经不是齐僖公,而是齐僖公之子齐襄公,也就是文姜的哥哥。
文姜得知此事后,便央求鲁桓公带着她一起回到齐国,她说自己嫁入鲁国,多年未归,十分想念齐国的亲人 。
鲁桓公也没有多想,便带着文姜一起来到齐国。
谁知道,刚来齐国没多久,他便见宫中奴仆看自己的眼神怪怪的,好像自己头上长了草一样。
鲁桓公担心齐国会对鲁国不利,便暗中派人在宫中打探消息。
没想到,他派出去的人很快打探到了一个对他来说,屈辱万分的消息,原来齐国并非打算对鲁国不利,而是他妻子——文姜,正在宫中与齐襄公偷情。
而且,从手下打探的消息来看,似乎这并不是初次,而是从文姜出嫁之前,二人便已经有了苟且之事。
只不过,当年齐襄公还只是太子,不敢明目张胆,只敢偷偷摸摸地来, 而现在齐襄公是齐国君主,言行更加放肆了起来,根本不怕外人发现。
得到这个消息之后,鲁桓公懵了,心中的怒火驱使着他去找齐襄公和文姜这对奸夫淫妇,但是理智却告诉他,这并不是一个好主意,毕竟他们现在在齐国的土地上,而且齐国可是比鲁国更强大的诸侯。
鲁桓公怒火焚身,派人将文姜找了回来,一见到文姜,他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劈头盖脸就是一顿臭骂。
齐襄公通桓公夫人。公怒夫人,夫人以告齐侯。——《史记·卷三十三·鲁周公世家第三》
从小娇生惯养,身份尊贵的文姜何曾受到这种待遇,再加上刚与兄长阔别已经,久旱逢甘雨,正是心情舒畅的时候。
文姜受不了气,便去齐襄公面前告状。
齐襄公也是个暴脾气,听到自己的妹妹被骂了,而且连着自己一起骂了,便派公子彭生去将鲁桓公杀死。
可怜一代诸侯,就这么窝囊地死在了异国他乡。
鲁桓公死后,鲁国派来使者要为他讨还公道,齐襄公便杀死了公子彭生,向鲁国赔罪。
鲁国新任君主是文姜之子,上位之后便没有再追究鲁桓公被刺一事,与齐国重修友好,只是文姜害怕被愤怒的鲁国人降罪,不敢再回到鲁国,干脆长留齐国。
立太子同,是为庄公。庄公母夫人因留齐,不敢归鲁。——《史记·卷三十三·鲁周公世家第三》
从鲁桓公上位来看,他本来就是缺乏主见的一位君主,所以才听信谗言,做了弑兄上位之事。
若是得知文姜与齐襄公之事,暂时不宣之于口,待回国之后再与文姜理论,想必悲剧不会发生。
毕竟身处他国,能做出这种事的齐襄公是什么秉性也是可想而知的,不能将自己置于危险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