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曾志,这位中国革命史上的重要人物,在病重的时候,对她的三儿子蔡春华说了这么一句话:“有志气,不愧是我的儿子。”
这句话的背后,藏着曾志一生的革命经历,也藏着蔡春华用努力和坚持写下的人生故事。

曾志,原名曾昭学,1911年4月4日出生在湖南宜章县一个普通家庭。她家不算富裕,父亲是个私塾老师,家里有点书香气,但日子过得紧巴巴。
曾志从小就聪明,1923年,12岁的她考进衡阳湖南省立第三女子师范学校,开始接触外面的世界。那时候,学校里讲的平等、自由这些新思想,对她影响特别大。
1926年,她又考进湖南衡阳农民运动讲习所,这地方专门培养革命骨干,她在那儿听讲座、学理论,心里头那团火算是彻底点着了。同年10月,她加入中国共产党,从此一门心思扑在革命上。

加入共产党后,曾志没闲着。1927年,她在衡阳地委组织部当干事,跑农村、发传单,忙得脚不沾地。后来,她当过郴州中心县委秘书长、郴州第七师党委办公室秘书,组织农民运动,忙着开会、写材料,工作量大得吓人。
1928年4月,她跟着部队上了井冈山,先在红四军后方总医院干党总支书记,后来又管组织科、工农运动委员会民运股,还负责妇女组。
井冈山那几年,她没少下村动员群众,尤其带着妇女们参加革命,干劲十足。黄洋界保卫战的时候,她也在前线帮着干活,革命精神头不是盖的。
曾志这一路走来,靠的就是一股不服输的劲儿。她出身普通,但脑子活,眼界宽,敢想敢干。革命对她来说不是口号,是实打实干出来的。
她这辈子,信念坚定,啥苦都能吃,啥难都能扛,这性格也深深影响了她的儿女,尤其是蔡春华。

曾志的婚姻经历挺坎坷,跟那个乱糟糟的时代脱不开关系。她结过三次婚,每次都跟革命绑在一起。
1927年,她跟夏明震结婚,夏明震是烈士夏明翰的弟弟,也是共产主义战士。可惜,1928年湘南暴动,夏明震牺牲了,才23岁。曾志没时间悲伤,擦干眼泪继续干革命。
1929年,她在井冈山跟蔡协民结了婚。蔡协民是湖南衡阳人,1925年入党,当过中共湖南省委委员、湘南特委书记,革命资历很深。
两人结婚后没几年,1934年,蔡协民在战斗中牺牲,曾志又一次失去丈夫。她咬牙挺过去,继续带着队伍往前冲。
1935年,她跟陶铸结婚,这段婚姻算是她最长久的,陶铸后来成了党和国家领导人,两人一起经历了新中国建立后的风风雨雨。

曾志的婚姻听着挺悲惨,但她从没把自己当苦情戏主角。她跟蔡协民的婚姻虽然短,却生下了蔡春华,这孩子后来成了她最大的骄傲。
蔡协民牺牲后,曾志一个人扛起革命和家庭的重担,硬是没倒下。她这人,心硬得很,但对儿女的爱一点不少,只是那时候革命任务重,她实在没空当个全职妈妈。
曾志一共有四个孩子,长子石来发是跟夏明震生的,次子铁牛和三子蔡春华是跟蔡协民生的,小女儿陶斯亮是跟陶铸生的。
前面三个儿子因为战乱都没在她身边长大,石来发出生13天就被送走,铁牛没活多久就夭折了,蔡春华也是出生13天就交给别人养。
直到1941年陶斯亮出生,曾志才终于能自己带孩子。她这辈子,母爱跟革命责任老是撞车,没办法,谁让她赶上那个年代呢。

蔡春华,1933年2月出生,那时候正值战乱,曾志在一条乡间小路上把他交给一个同志的亲戚抚养。襁褓里的孩子刚13天,曾志就得回战场,没得选。蔡春华小时候跟着奶妈长大,家里穷得叮当响,吃不饱是常事。
4岁那年,他得了重病,全身溃烂,高烧不退,奶妈用草药给他治,条件差得没法说。病太重,医生只好给他切了两根肋骨和一个肾脏,手术简陋,麻药都不够,疼得他差点没熬过去。这场病留下了后遗症,他左腿落了残疾,走路一瘸一拐,身体也弱得很。
可蔡春华不是那种认命的人。病好后,他拄着棍子学走路,摔了爬起来,再摔再爬,硬是没让自己瘫在床上。长大点,他开始读书,家里没钱,他就借书看,晚上点着煤油灯熬夜啃书,手指头都磨出茧子。

1950年,17岁的他跟曾志相认,那时候他瘦得像根竹竿,脸色苍白,腿脚不利索,但眼里有股倔劲。曾志看着这儿子,心里挺欣慰,但也没多说什么,毕竟她不是那种煽情的人。
蔡春华后来考进西安化工工业技术学校,学的是化工技术。那年代上学不容易,他住简易宿舍,冬天冻得直哆嗦,晚上裹着薄被子复习,硬靠自己考了出来。
毕业后,他被分配到东北辽阳一家军工厂,干的是黄色炸药研制的工作。这活儿危险,手上老是沾着化学药剂,机器轰隆隆响个不停。
但他不怕苦,天天埋头钻研,汗水滴在工作台上。凭着这股韧劲,他愣是从一个残疾小子干成了工程师,技术过硬,厂里人都服他。
蔡春华结婚后,跟妻子住在工厂宿舍,日子过得紧巴巴,饭桌上常是咸菜稀饭,啥好东西都没有。他从不跟曾志要钱,也不靠家里帮忙,完全靠自己撑起一个小家。

曾志病重时的评价与深意
1998年4月4日,曾志87岁生日,北京医院的病房里,她躺在床上,身体已经很虚弱。三个孩子都在身边,大儿子蔡石红、二儿子蔡春华、小女儿陶斯亮围着她。
曾志看着蔡春华,说他虽然身体残疾,但从不用残疾证,靠自己闯出一片天。她用了“有志气,不愧是我的儿子”这句话,声音虽弱,却很清楚。这话一出,病房里没人说话,蔡春华低着头,眼眶有点红,但没吭声。
这句话不是夸张,更不是客套。蔡春华从小到大,吃尽了苦,身体不好还落了残疾,可他没抱怨过一句,也没靠着曾志的名头要过啥好处。他读书、干活、养家,全凭自己那股不服输的劲儿。

曾志看在眼里,知道这儿子跟她年轻时一样,骨子里有股硬气。她这话,既是夸奖,也是欣慰,觉得自己一辈子革命没白干,后代里出了这么个争气的。
曾志这辈子啥苦都吃过,井冈山打仗、丈夫牺牲、孩子送人,她从没退缩过。她对蔡春华的评价,其实也是对自己信念的一种延续。
蔡春华没辜负她,没辜负那个时代革命者的期望。他干工程师,为国家建设出力,这跟曾志当年为革命拼命是一个道理。母子俩,一个在战场上拼,一个在工厂里干,精神上是一脉相承的。

1998年6月21日,曾志在北京去世,享年87岁。她走之前留了遗嘱,要丧事从简,不麻烦组织。她这人一辈子就这样,不喜欢铺张,也不爱张扬。
6月26日,她的遗体在八宝山火化,之后骨灰按她的愿望撒在井冈山小井红军医院烈士墓旁。那地方是她当年战斗过的地方,骨灰洒下去,跟那片土地融在一起,也算圆了她的心愿。

曾志走后,蔡春华回了广东乐昌,在环保办公室干活。他住的地方简单,骑辆破自行车上下班,衣服洗得发白,鞋子破了也不换新的。
他工作认真,核查工厂排污数据,跑现场检查,啥都亲力亲为。加班是常事,晚上办公室就他一个人,桌上放杯凉茶,忙到深夜才回家。生活上,他跟妻子过得清贫,家里没啥值钱东西,儿女长大后,他老叮嘱他们踏实做人,别丢脸。
蔡春华这人,跟曾志一个样,低调、实在。他不爱说大话,也不靠母亲的名声捞啥好处,就是默默干自己的事。邻居都说他老实本分,同事也佩服他工作认真。他这辈子,没干过啥惊天动地的大事,但就是靠着那股“有志气”,活出了自己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