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越作战时,粟裕大将不过72岁,为何却让73岁的许世友挂帅出征?

侠客在心中 2024-10-12 21:02:41

在1979年的对越自卫反击战中,中国军队分为东线和西线两个作战方向。东线兵团由广州军区司令员许世友上将指挥,当面之敌为越军第一军区部队,而西线兵团则由昆明军区司令员杨得志上将指挥,当面之敌为越军第二军区。

对越自卫还击战

既然这场战役是围绕东西两个不同的战线展开,由两个不同的大军区分别执行作战任务,那么人们自然会对两者进行比较。无论是当年的参战官兵,还是现在的军事爱好者和普通网友;无论是战争结束后不久的官方战评,还是过去45年来的民间观点,都普遍存在一种看法:许世友上将的指挥能力受到质疑,认为西线(云南方向)战场的表现优于东线(广西方向)。

这种看法的主要依据包括两点:云南方向的战斗进程似乎比广西方向更为顺畅,同时云南方向的伤亡人数也相对较少。客观来看,这两个观察点确实存在。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可以断定西线的战绩优于东线。原因何在?因为两个战区的作战规模和难度存在差异。如果不考虑到这些具体条件而简单地进行比较,得出的结论既不科学也不准确。

东西两线总指挥:许世友与杨得志

在东线广西方向,我军投入的兵力、越军的参战人数以及战场的地理范围都明显超过西线云南方向,因此战役的规模更为庞大,所承担的作战任务也更为严峻。由于规模的扩大和难度的增加,广西方向的伤亡人数相对较高,但相应消灭敌军的数量也更为可观。具体来说,与云南方向相比,广西方向消灭越军的数量是云南方向的2.46倍,而伤亡人数则是云南战区的1.97倍,这样的比例是合理的,属于意料之中的结果。如果从敌我交换比的角度来评估歼敌效率,西线云南方向实际上并不如东线广西方向高效。

开国上将许世友

“至于这一仗打得如何,中央军委是肯定的,外界有不同的说法,下面有不同的认识,这不奇怪,还是让广大干部去评说,让广大人民去评说,让历史,让后人去评说吧!”——许世友

在1979年,当时十大元帅中还有四位健在,大将中也有四位,这其中的诸多战将都是打仗的一把好手,论资历论能力都不在许世友之下,尤其擅长以大兵团打歼灭战的“战神”粟裕,那时候比许世友还年轻1岁。

粟裕与许世友

首先,粟裕大将的军事才能和战略眼光高于许世友将军是毋庸置疑的。

粟裕大将的指挥艺术精湛,他能够灵活运用战术,根据战场形势的变化做出迅速而准确的决策。粟裕大将的历史评价极高。主席曾称赞他:“在我的战友中,有一个最会带兵打仗的人,这个人叫粟裕。”刘伯承元帅也曾评价他:“百战百胜,是解放军最优秀的将领之一。”

粟裕不仅在具体的战役指挥上表现出色,更在整体战局的把握上展现出了高超的艺术。他能够站在全局的高度来考虑问题,将每一次战役都置于革命战争的大背景之下,这种宏观的战略思维使他能够在复杂多变的战争环境中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做出正确的决策。

粟裕大将

所以在理论上,粟裕大将若在1979年领导对越自卫还击战,可能会取得比原计划更优的战果。然而,为何军委最终决定由许世友和杨得志指挥,而非粟裕大将?

首先,是身体健康原因不允许他再度上战场,虽然粟裕1907年出生,是新中国成立时的年轻开国将领之一,但历经百战,粟裕大将六次在战斗中受伤。由于当时战争时期的艰苦条件,难以得到及时的治疗,他的头部一直留有三块弹片,直到他去世后火化时才被取出,他的胳膊也留下了永久性的残疾,同样由于健康问题使得他在建国初期缺席了朝鲜战争。

自1958年被解除总参谋长职务后,粟裕虽然未脱军装,仍在军队工作,以国防部副部长的身份来到军事科学院任副院长,不久又任院党委第一副书记,协助院长叶剑英工作。但已经离开了军事第一线领导岗位,这不仅对他的军事生涯产生了重大影响,也为他晚年的健康问题埋下了隐患。而许世友和杨得志一直在大军区担任要职,未曾离开过战斗部队。他们对敌我双方的情况有着深刻的了解,这是胜利关键,因此他们更适合担任前线指挥的角色。

粟裕大将

而粟裕在是否对越作战的问题上持有异议,首先,他考虑到了北方邻国的态度和可能的反应。当时中苏关系紧张,苏联有可能利用这一机会直接进行军事干预,这对于正处于发展关键时期的中国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威胁。其次,他对越南的军事实力有着清晰的认识。越南在对抗法国和美国的战争中表现出了极强的韧性和战斗意志,并且在战后接收了大量美军遗留的先进武器,这使得中国在可能发生的战争中面临巨大压力。第三,粟裕深知当时中国军队的状况。刚刚经历了动荡的十年,军队建设和现代化都还处于起步阶段,加之我军在丛林作战方面的经验不足,这些都是对中国军队不利的因素。最后,粟裕考虑当时中国经济尚未完全恢复,一旦进入战争,必将对国民经济造成不小的影响。基于这四点考虑,粟裕大将选择了反对出兵越南。这也就意味着高层不会再考虑让其挂帅出征。

尽管粟裕大将没有亲自担任指挥,但他在对越自卫还击战中仍然发挥了重要作用。他每天都会关注前线战局的细微变化,并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建议。这可能是粟裕在这一时期最适宜的工作方式。

1 阅读:1143
评论列表
  • 2024-10-14 16:21

    你也好意思,粟裕因为伤病连抗美援朝都去不了,更别说将近三十年以后了,许世友打小练武出身,身体倍棒,当时论资历,职位,没人比他更合适

侠客在心中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