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感情就是两颗心的碰撞,一旦喜欢,即便备受磨难也不会放弃,而当真正的缘分到来时,无论是谁都难逃“情爱”二字。

国画大师徐悲鸿就曾在中年时期遇到了想要携手一生的姑娘,尽管两人年龄差距比较大,在那时的世俗目光中这样的感情是不被允许和接受的。

但是他们二人却紧紧相依,终于在1946年结为夫妻,奈何这段婚姻就如“昙花一现”,短短7年两人就阴阳两隔,听完他们的故事,你觉得感情是门当户对更重要还是尊崇己心更重要呢?

徐悲鸿的名字可谓是家喻户晓,他是我们熟悉的国画大师,在绘画上的造诣绝不是常人所能够比拟的,也正因他的名气与声望,他的感情生活才会引来诸多关注。
他经历过三段感情,有与原配夫人的“飞蛾扑火”,也有与学生孙多慈之间产生的“爱情花火”,到最后只剩下与妻子廖静文的“相濡以沫”。

徐悲鸿的原配夫人名叫蒋碧薇,在两人分开以后,她还曾写下一篇名为《我与悲鸿》的文章,其中的每一个文字都诉说着她与徐悲鸿之间的爱情以及她对徐悲鸿的“控诉”。

在她的文章中明确的表明在18岁时就跟随着“一无所有”的徐悲鸿开始浪迹天涯,然而这段感情到最后却没能画下最满意的画卷。

在蒋碧薇看来她与徐悲鸿二十多年的相处时光中,徐悲鸿唯一带给她的就只有“痛苦与厄难”,这段相知相遇,看似美好的感情,最终却只得到了这样的结局,也是令人惋惜。
徐悲鸿和蒋碧薇的婚姻是自主相爱的,不过在此之前蒋碧薇实际上早已有了婚约,在她13岁那年,她的父亲就为她定好了一段婚约。

奈何徐悲鸿的介入,让这段“父母之命”的婚约还未开始就被“扼杀”于摇篮中,蒋碧薇的家境非常好,在当时来说也算是名门望族,因此她与徐悲鸿的感情是不被父母所认可的。
但是尽管如此情爱一事又如何能够说得清楚呢,郎才女貌的两个人在艺术上都颇有天赋,闲聊之下对彼此的爱慕之意也更加深厚。

就这样18岁的蒋碧薇就跟着徐悲鸿离开了家前往了日本,这个决定让她的后半生都陷入了回忆的痛苦中。
两人先是前往了日本,后来又辗转前往了欧洲,在那里两人也的确度过了一段甜蜜又浪漫的生活,徐悲鸿作画,蒋碧薇学习音乐,虽说喜欢的东西不同,但同样是艺术的类型也让两人之间有许多共同话题。

不过这段感情最终随着两人的朝夕相处和家庭中的柴米油盐而慢慢破碎,在上世纪20年代末期,两人选择回到国内。
熟悉的生活并没能改变两人的生活现状,这样貌合神离的感情直到1932年被彻底终结,此时的徐悲鸿担任中央大学艺术系的主任,结识了在这里学习绘画的孙多慈。

年轻貌美的她又是一位天才画家,她的出现就无疑是让徐悲鸿久久未能拨动的心弦再次颤动,他对孙多慈的喜爱与欣赏更是难以掩饰。

也正因如此,他对家中那位与他漂泊了十几年的发妻开始越来越“反感”,直到上世纪30年代中期,两人彻底分居,这段感情也仅仅只差一张离婚协议。
蒋碧薇每天都陷入在悲痛以及对徐悲鸿的“怨恨”之中,在两人还未正式离婚时,徐悲鸿就已经与孙多慈开始了这段“师生之恋”。

不仅如此为了表达自己对孙多慈的喜欢,徐悲鸿的身上还随身携带着一枚刻有“大慈大悲”字样的印章,这个印章中的“慈悲”就是指的“孙多慈与徐悲鸿”。

在徐悲鸿与蒋碧薇分居以后,孙多慈也并不在意两人的关系,在徐悲鸿迁别地而居时还曾亲自赠送了100棵枫苗,只不过是以学生的身份。

虽说名义上是赠送给老师,但是作为徐悲鸿的妻子,蒋碧薇又怎会不知两人的关系,所以当这100棵枫苗种植后不久,蒋碧薇就下令让仆人们全部折断。

还未生根发芽就被拦腰斩断,蒋碧薇不仅是拔出了幼苗,更是用行动去警告了两人最终的结局。
奈何那时徐悲鸿正陷入与学生之间的感情中难以自拔,全然没有思虑两人的身份是否合适,在幼苗被斩断以后,徐悲鸿直接将书房名改为了“无枫堂”。

并且还自诩自己就是“无枫堂”的主人,这无疑也是对蒋碧薇的“挑衅”与对孙多慈的“钟爱”。
不过在那时世俗的目光总是“犀利又刻薄”的,孙多慈作为学生与老师陷入这种爱恋中,也是被人所“不耻”的,因此后来这段看似你侬我侬的爱情最终还是被终结了。

孙多慈就像是徐悲鸿画卷中的灵感,能够为他提供源源不断的新意,因此尽管后来两人并没有在一起,但在徐悲鸿的心中对孙多慈却是难以忘怀的。

就连廖静文都曾说过徐悲鸿与孙多慈才是最合适的一对,这段感情虽说在大众眼中看起来是完全无法接受的,但是对于徐悲鸿来说,孙多慈的确就是他最好的恋人。

孙多慈虽然最后没有和徐悲鸿在一起,但是蒋碧薇也没能与徐悲鸿走到最后,这两个女人在徐悲鸿的感情中都成为了“失败者”。
只不过相比起孙多慈无名无分来说,蒋碧薇就多了一重身份,在1945年两人协议离婚时,蒋碧薇不仅得到了100万元的赡养费,还得到了徐悲鸿的100幅画。

这些身外之物虽说能够支撑蒋碧薇后半生的生活,但是感情的痛苦却也将她牢牢困住,哪怕是生活过得去,内心世界也常常会难以接受。
徐悲鸿在经历了两段不圆满的感情生活后就遇到了廖静文,这个一直陪伴他直到生命消亡的姑娘。

廖静文的家室与蒋碧薇的差不多,虽说不是名门望族,但是家中也还是非常有钱的,在廖静文后人的回忆中老家祖屋的后山基本上都是廖静文家里的。
在那时能够有田地也是非常吃香的,并且廖静文的父母对她的教育问题也非常看重,在1929年廖静文就跟随父母前往了长沙居住。

先后就读于长沙市十一小学和周南女中,1939年年仅16岁的廖静文就顺利考进了中央美术学院。
廖静文的父母一共生育了10个孩子,但是在廖国斌的回忆中,10个孩子长大成人的就只有四个,那个年代动荡加上医疗水平不够,孩子夭折也成为了不少父母心中的遗憾。

廖静文与徐悲鸿又是如何认识的呢?
这完全是因为廖静文毕业以后的工作,在1943年廖静文就任职于中央美术学院筹备处图书管理员,当时主要的工作就是协助徐悲鸿。

在认识徐悲鸿以后廖静文就深深被他所吸引,众所周知徐悲鸿曾为孙多慈画了一幅肖像画以表达自己对他的感情,殊不知这样的“特殊待遇”廖静文也曾有过。

这张照片就是徐悲鸿为廖静文所画的肖像画,并且值得注意的就是,画作完成的那一年正是廖静文充当徐悲鸿“助理”的1943年。

她非常钦佩徐悲鸿,只要是与他在一起廖静文心中就非常开心,后来无论徐悲鸿去哪里工作、学习,廖静文都会陪伴在他的身边。

两人在1943年还同游了四川的青城山,长此以往的相处,加上廖静文本就是学艺术的学生,与徐悲鸿之间也有许多共同话题,两人的心也慢慢靠在了一起。
在1942年到1946年间徐悲鸿曾大病一场,尽管知道前路会十分艰辛,廖静文却还是坚持守在徐悲鸿的身边,照顾他的生活起居。

或许是这样的真心感动了徐悲鸿,1946年两人就结为了夫妻,不过这段婚姻也备受争议,毕竟那时徐悲鸿已经51岁了,可廖静文却是23岁的青春年华。

廖静文从不在意旁人的目光,她只坚定自己的内心,婚后她就一门心思的开始照顾徐悲鸿,奈何毕竟徐悲鸿的年纪已经大了,身体也远不如从前。

新婚后不久徐悲鸿就曾因血压和肾炎住进了医院,也正因这次住院的经历让廖静文感受到了绘画大师家中的“窘迫”。
徐悲鸿卖了画卷马上就会去购买书籍字画或是帮助其他贫困的学生、朋友,家里根本没有富裕的钱财,借钱看病的重担就落到了廖静文的身上。

虽说生活也经历了困苦的阶段,但只要两颗心还在一起,对于廖静文来说就足够了,可是最终这段感情还是随着徐悲鸿的离世而终结。
1953年9月26日徐悲鸿离开了人世,这是他与廖静文结婚的第七年,这一年她刚满30岁,感情的遗憾,生活的困窘都纷纷向她袭来。

七年间的相濡以沫却抵不过七年后的风雨婆娑,徐悲鸿虽然走了但他还留下了一双儿女,照顾子女的重担也全部落在了廖静文的身上。
为了能够永远怀念徐悲鸿并且照顾孩子们,她终生都没有再改嫁他人,将孩子们抚育长大,用一生去向世人诠释她对徐悲鸿热烈又汹涌的爱意。

直到2015年6月16日,廖静文离世终年92岁,从23岁开始她就以“徐悲鸿夫人”这个称谓作为自己最主要的身份,一直到离世都从未更改。

徐悲鸿和廖静文的感情是相依相偎更是徐悲鸿晚年生活中的鼓励与希望,虽说廖静文结婚七年就陷入了丧夫的悲痛,但这段感情中发生的点滴足以激荡她的后半生,她向世人展现了何为最纯粹的爱情。

凤凰网——failed: 三个女人三段情,勾勒徐悲鸿一生 2013-10-06

新京报——廖静文:一生守候徐悲鸿,如今魂已随君去2015-06-18

徐悲鸿是发掘了张大千,让他去中央美校去讲课,抬高了他的知名度,否则张大千估计也就是一个民间艺人。人是需要有贵人相助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