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万里长城是世界八大奇迹之一,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关于长城,我们也有很多典故,例如孟姜女哭长城,以及不到长城非好汉的说法。长城已然成为了经典的国家名片之一。长城币自然也是由于他而产生的。
长城币可谓是当代中国流通硬币与流通纪念币的开山鼻祖,又可称之为试机币,是1979年中国人民银行总行授权沈阳造币厂设计并发行的。长城币于1980年4月15日开始发行,一直到1986年停止发行,历时七年。这里说的长城币,并不仅仅是长城币本身,还包括了与其成龙配套的其他三种辅币,合称长城套币,以下简称长城币,长城币共有一角、贰角、五角和一元四种面值,严格意义上说,属于第三套人民币的硬币版别,目前早已退出流通。
一直以来,钱币收藏和投资价值均以发行量、存世量、及其发行背景来判断其价值的。我认为,长城币无论作为单枚币进行评级收藏,还是按照套币收藏,以及其发行量、存世量,材质来说,都具有值得收藏和投资的潜力,其实他的价值一直被低估,目前已逐渐的被发掘。
1.发行的数量有限
长城币作为第三套人民币的普通流通硬币是所有流通硬币中发行和流通时间最短、发行数量最少的硬币。长城币从1980年开始发行,1986年结束发行,总共发行了7年。其中对社会公开发行的,作为真正流通的硬币,只有1980年、1981年、1983年、1985年这四个年版,其中贰角币对社会公开发行仅1980、1981、1983三年。我们可以从下面的数据中看出,长城套币相对于后期发行的牡丹和菊花套币的发行量是最为稀少的。
在发行的长城套币中,1982、1984、1986年版的长城币套币由于主要是为了国际交流,所以在当年的发行量很少,而且属于精制币。因此,82、84、86版的长城币价值相对来说也较高。而在这其中又以1986年一元硬币最为可贵,这一年的长城币没有少许量发行,而是刊行的套装币,世界仅仅发行了660套,可见其稀少程度!
2.发行年代较为久远,存世量稀少
根据相关资料,结合笔者多年的观察得知,当年的长城币不仅参与了实际流通,而且使用率较高,当时的长城币大量进入流通领域,难免会有损坏,且发行时间焦躁,又经历了30多年的岁月洗礼之后,好品相的长城币越来越少,除了1元面值的长城币外,其他的辅币全部采用易氧化的铜锌合金材料铸造的,因此很难保存,全品圆光币的存世量更少;再加上其中有一部分长城币,尤其是精致长城币是用来对外交流的,因此在国内好品相的长城币存世量极少,近几年来,长城币的价值在逐渐被挖掘,逐渐受到了人们的重视,其收藏价值也实至名归,并以套币和评级币收藏为发端,其收藏和投资价值日益凸显。
3.材质特殊,币面精美
长城币的设计非常精美,材料独特,发行的长城币中,3枚角币是由铜锌合金制作,而一元硬币则是由镍铜合金制作,相比现在市场上流通的硬币(锌铝合金)来说其材料成本都比较高,而且一元铜镍合金币与八十年代发行的大多数纪念币采用的同样材质,设计风格、大小也一致。长城币正面图案为国徽、国名和年号,背面为长城和面额,色泽一般呈现为镍白色,材质为铜镍合金,币外缘为间断丝齿,在当时来说制作难度很大。也就是说,早期的普通纪念币的材质、设计思路和工艺都是受到这枚一元长城币的启发和传承的。由于长城套币作为我国首套流通硬币,恰好处于改革开放初期,同时担负起流通和出口创汇的职能,因此在设计、印刷、发行等方面都是非常精致的,堪称一套工艺品。长城币的设计精美,汇合了全国的知名专家发展设计、锻造、刊行,凝聚了很多人的心血和努力,功底博大、制造优美。因此长城币作为一件具有艺术价值极高的收藏品是显而易见的。
4.面值创新,具有独特的历史意义
由于1980年之前所发行流通的硬币都是分币,而在长城币的发行中,出现了史无前例的角币和元币,其中2角的硬币更是迄今为止我国发行的唯一一枚2角面值的硬币。由此可见其发行背景及其规格之高,正面图案的长城、背面图案的国徽更是极具代表意义,可见长城币在中国钱币史上、货币发行史和金融史上都具有无可比拟的历史价值、收藏价值和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