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这五位名臣、名将,看上去是被冤杀,其实他们死得并不冤

历史微有趣啊 2025-02-06 13:56:35

俗话说:“太平本是将军定,不许将军见太平。”

历史上好多名臣武将就是因这句话而被杀死,所以许多人觉得他们死得真是太冤了。

不过有这样五位名将看似被冤杀,其实死得并不算太冤。

那他们当年究竟做过什么看似正确的事,以至于让我们都误会了?

饱受争议的袁崇焕

首先第一位登场的是来自明朝末年的袁崇焕,对于这位名将想必大家并不陌生,因为真的有许多人觉得他是冤死的。

觉得他冤死的原因,就是我们觉得袁崇焕对大明朝那么忠诚,结果还是被处死了。

袁崇焕自从上任后,在军事方面的表现可以说是可圈可点。要是没有他在的话,或许明军也不会暂时收复辽东。

此外,袁崇焕一生清廉节俭,从来没有贪污过一两银子,而且自从他去抵御金军那天,他就随时做好了牺牲准备。

明朝末年,随着形势越来越严峻,在许多将领投降后金的情况下,袁崇焕却依旧能够坚守本心,这一点也很难得。

有功绩,品质又如此良好的大臣被杀了,所以我们觉得这实在是太冤了,其实崇祯帝换成你,你也会杀他的。

在没有经过皇帝允许的情况下,袁崇焕擅自将一位叫毛文龙的总兵给斩杀了。

袁崇焕虽有功,但还没到那种先斩后奏的地步呢。

而且不管毛文龙如何,也轮不到他袁崇焕来杀。再不济,你也得先和皇帝说一声吧。

此外,乱世用人,讲究的是论才不论德,不管怎么说吧,人家毛文龙那时候抵御后金还是不错的,还曾生擒过敌方一位主将。

所以毛文龙和袁崇焕一样,都算是抵御外敌的大功臣,所以这把人家杀了多少有点不合适。

还有一点就是,袁崇焕在辽东时经常和清太宗皇太极互传书信。

虽然两人聊天的内容并无什么不妥,但这让崇祯帝不得不怀疑,袁崇焕有想要投靠外敌的想法。

这一点,不论是谁都会怀疑的,而且当时许多将领都外逃了,再加上城内各种流言乱传,所以袁崇焕就走进了刑场。

一个大臣,好端端的和敌人来往密切,这不就给了那些仇人们报复的机会吗?

所以说袁崇焕太没有政治眼光了,如果他坚守本心,只是在辽东打仗,没有那么多传信的事,估计他也不会被冤死。

政治低能的白起

接下来这位是来自战国时期的著名将领白起,这个人就更不陌生了,我国历史上为数不多被称为“杀神”的武将,不过长平之战那40万应该是虚数。

白起这个人,其实和上面的袁崇焕差不多,他很有能力,但就是没有政治眼光。

白起这个人也是很奇怪,也不知道他从哪里学的本事,反正一出场就会用兵,而且最重要的是,他遇到了贵人,也就是宣太后芈月的亲弟弟魏冉。

在魏冉的刻意提拔下,白起终于开始领兵作战了,帮大秦收获了不少土地。

要说当时论打仗方面的能力,别说是在秦国了,即便是在整个春秋战国时期,白起说自己打仗是第二,没几个敢说自己是第一的。

但一般越是白起这样军事大能的人,政治方面越低能,毕竟人无完人嘛。

白起最后之所以会被处死,就是因为他曾多次拒绝秦昭襄王。即便是秦王来到了自己家亲自拜求,白起最后依旧是没有同意。

你说不同意也就算了,白起说的那些话也不好听,比如他说:“要是打这样不会获胜的仗,那我还不如去死呢。”

又是拒绝又是说不好听的话,估计秦始皇来了都觉得自己的脸挂不住了。

古代帝王亲自去大臣家拜访被拒,这传出去可是很丢人的事。

所以白起不仅政治低能,还不懂得站在他人角度考虑问题。估计换成其他人,也会是这样的下场,所以白起死得也不冤。

贪婪的蓝玉

然后这位同样是来自明朝,他叫蓝玉,与袁崇焕不同的是,他来自明初,而另一个来自明末。

蓝玉这个人啊,许多人说他建立了那么多军功,最后被杀着实有点太可惜了。

其实何止蓝玉,像朱元璋后来杀的那些功臣们,基本上都挺冤的,为何这么说呢?

尤其是自从朱标离世后,为让自己的孙子继位后江山不被人给夺了,所以朱元璋就把那些开国功臣们解决得差不多了,但凡是有点问题的,基本上都入土了,蓝玉就是其中之一。

那被杀了这么多人,为何就蓝玉比较冤枉呢?其实说白了,蓝玉这人就和上面的白起一样,都是军事大能、政治低能。

蓝玉虽然军功没有徐达他们那么高,但也算是军中的一根顶梁柱了。

就是因为有这些军功在,蓝玉越来越嚣张跋扈。

自从蓝玉有钱后,他就开始招揽自己的亲信,由此他也是有了许多干儿子和家奴。

像他私自养的这些人,他们只听命于蓝玉。像人家朱元璋给他们下命令,人家全当没听见。

敢不听命于皇帝,这样的人到最后基本都没什么好下场。

此外,蓝玉这个人还十分贪婪,面对朱元璋封给他的太子太傅,蓝玉还嚷嚷着想当太师呢。

你要说他贪婪也就算了,最让朱元璋不开心的是在,这个蓝玉太不安分了,整天到处惹事。

比如蓝玉曾经强占老百姓的田地,御史得知这件事后就去处理了,结果他们被蓝玉给打了出来。

还有那次蓝玉班师回朝时,因为喜峰口的官员没有及时开门,于是蓝玉直接把大门给拆了,朱元璋得知后都快气坏了。

有这样一个不省心还很贪婪的官员,处死他自然没有什么可冤枉的。

养私人部队的商鞅

接下来这个主人公是来自秦国的商鞅,他要比白起早一些。

要说整个大秦最应该感谢的人,就是商鞅,因为是这个男人让秦国真正走向了富强。

要是没有商鞅当年的变法,还不知道战国什么时候才能统一呢。

许多人之所以觉得商鞅被杀太冤枉了,就是因为觉得他做出的贡献实在是太大了。

我们不得不承认,商鞅变法的内容的确是好的。即便是他后来被杀了,但大秦依旧在用着他当年的变法政策,据说一直持续到了秦朝灭亡。

商鞅一共进行过两次变法,一次比一次严厉。就拿第二次来说,就连太子都犯罪了,由此不难看出,这多少有点太严厉了。

太子虽然犯罪,但是商鞅不太好意思处罚他,于是就罚了他的两个老师,由此商鞅和太子党结怨了。

后来秦王病重,商鞅由于深受信任所以掌握了秦国的军政大权,瞬间他就成了秦国表面上的老大,朝中事务基本都由他说了算。

这突如其来的权力可是让商鞅太膨胀了,以至于他都开始培养自己的私人部队了。

等到最后新上任的秦王要捉拿商鞅时,商鞅居然亮出了自己的私人部队。

本来他还挺冤枉的,但你用私人部队来攻打秦国,那就死得不冤了。都有私人部队了,不论是谁都不可能饶了他,这可以说是每个帝王的红线。

想谋权篡位的韩信

最后这位同样是我们的老朋友,他是来自大汉王朝的韩信。论军事能力,丝毫不比“杀神”白起差;论政治能力,两人完全是八斤八两。

韩信这个人也是非常神奇,他的本事也不知道从哪里学的,反正一出场也是一个军事大才。

不过韩信一出场并没有遇到贵人,而是换了一个公司后才遇到。

但韩信不幸的是,他这个叫萧何的贵人啊,既可以说造福了他,又可以说是亲手毁灭了他。

当年要是没有萧何的苦苦劝告,那韩信一上来是当不上大将军的。

最后吕雉要是没有萧何引诱,估计韩信也死不了。

韩信这个人啊,也算是有点军功自傲,跟明朝的蓝玉差不太多。

不过蓝玉那时候只是很贪婪,暂时还没有什么别的想法,但韩信就不一样了,在别人的蛊惑下,他居然开始想方设法除掉刘邦,然后自立为帝。

既然有了新的想法,那就要去亲自实践一下,毕竟只有这样才有可能会成功,于是韩信就让人故意叛乱,然后引诱刘邦去讨伐他们。

而韩信,则趁机入宫去杀掉太子和吕雉等人,如此大计可成,但是很不幸,韩信的这些想法早就提前泄露了。

得到韩信要来杀自己,吕雉也很是慌张,于是他就把韩信的贵人兼克星叫了过来,也就是萧何。

利用韩信对自己的信任,萧何把韩信叫了过来,然后韩信就没了。

起兵叛乱想要自立为帝,自然是不会冤死。

以上便是我国历史上看似冤死,实则是自己作死的5位名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没有政治眼光。

但凡他们懂一点什么叫“皇帝的想法”,那他们可能也不会死得这么惨,只能说人无完人吧。虽然他们死得不冤,但死有余辜还谈不上!

0 阅读: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