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采购芯片1.2亿颗保当下,百万年薪招募“天才少年”争未来

海风轻轻地吹 2020-08-04 19:24:11

今日上午,华为爆出天量大单:基于过往数据分析,加入华为预估每年手机出货量约1.8亿台,当前约三分之一的份额由中芯国际代工的海思和高通负责,还有超过三分之二的芯片订单由于种种原因,华为和联发科签订了合作意向书与采购大单,也就是说这笔订单涉及总计超过1.2亿颗芯片的交付。Digitimes Research的调查报告显示,自今年第二季度以来,华为明显增加了联发科天玑800的进货量,在此处理器的基础上产出多款华为畅享/荣耀新品手机。很明显,华为与联发科的合作,比华为和高通的合作要更加密切。

尽管联发科发言负责人兼财务长顾大为表示:“根据公司政策,我们不评论单一客户相关信息。”但是从此前发布的财报预期来看,联发科预计第三季度出货量将大幅增长,营收将达到825-879亿新台币(折合195-208亿人民币),环比增长22%-30%,远远超出市场预期。

如果说上述操作是华为为了保当下,那么自2019年启动的“天才少年”招募计划,则是华为争未来的强力举措。据长江日报8月3日报道,记者从华中科技大学获悉,该校今年计算机专业毕业的博士生张霁和姚婷入选华为“天才少年”。其中,张霁拿到华为“天才少年”最高一档年薪201万元。

“天才少年”是任正非于去年6月发起的用顶级薪酬招揽顶尖人才项目,他曾在EMT(经营管理团队)内部讲话中提及:“今年(2019年)将从全世界招进20-30名天才少年,明年我们还想从世界范围招进200-300名。这些天才少年就像「泥鳅」一样,钻活我们的组织,激活我们的队伍。”任总共还表示:“公司每个体系都要调整到冲锋状态,不要有条条框框,发挥所有人的聪明才智,英勇作战,努力向前冲。华为公司未来要拖着这个世界向前走,自己创造标准,只要能做成世界最先进,那我们就是标准,别人都会向我们靠拢。”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了解一下这几位“天才少年”。目前,全球仅4人拿到华为“天才少年”最高一档年薪201万元。分别是钟钊(本科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软件工程专业,博士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大学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秦通(本科毕业于浙江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博士毕业于香港科技大学机器人方向)、左鹏飞(本科和博士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计算机专业)、张霁(博士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计算机专业)。

张霁,湖北通山人,他是在一次国际会议上接触到华为的。8月3日晚8时许,张霁告诉记者,自己是今年5月底入职华为,华为招聘主要看的是研究方向和科研能力,其中研究方向是华为最为看重的。在本科期间,1993年出生的张霁,各门成绩一直在院系名列前茅,顺利通过英语四六级考试,国家计算机二级考试,获得全国ITAT职业技能大赛职业技能资格认证证书,成为老师与同学眼中名副其实的“超级学霸”。读研读博是张霁初进校园时就认定的目标。他对待学习没有拖延症,喜欢做好计划按部就班,因为这样常常让他事半功倍。“有志者,事竟成”,张霁刻苦学习,精心准备,终于在2016年成为一名计算机系统结构专业博士研究生,在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光电国家实验室继续深造。对科研,张霁认为首先是调研,然后和朋友分享,接着还要敢想,最后才开始付诸行动,“一定要敢想,连想都不敢想,那不会触发灵感”。

姚婷,湖南益阳人,计算机系统结构专业直博五年级。研究方向为新型存储介质(NVM,SMR),数据库和键值存储系统。读博期间,在CCF A类会议FAST、ATC,CCF B类会议IPDPS、MSST,CCF A期刊TPDS、TOS等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与左鹏飞和张霁相比,姚婷的特点是始终在各个小环境做到优秀,再随着环境的改变提升自己。从本科的历程中便能体味一二:参加辩论队、中英文演讲;担任外联部副部长、辅修第二专业英语对外翻译、支教;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全国大学生物联网大赛等等……在读博期间,也是敢于挑战自己的短板,抓住各种研究课题、论文写作、参加学术会议、出国学习交流的机会。

左鹏飞,在读博士期间,左鹏飞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了高水平论文10余篇,发表的OSDI'2018和MICRO'2018文章分别成为华中科技大学历史上首篇计算机操作系统顶级会议(OSDI/SOSP)论文和首篇计算机体系结构顶级会议(ISCA/MICRO/HPCA/ASPLOS)论文,在计算机操作系统和体系结构领域分别实现了华中科技大学历史上零的突破。关于什么是天才,左鹏飞的回答仿佛现代版鲁迅: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打游戏时间都用在实验室里了。他的日常时间表是这样的:他早上6时起床,,8时30分之前在实验室,学习到11时30分吃中饭,下午2时多到5时30分进实验室,晚上6时30分到9时30分在实验室,有时会呆到10时多,才回寝室睡觉。一周7天,5年几乎天天如此。

钟钊出生于1991年,本科就读于华中科技大学的软件工程专业。刚上大三的他,就在2012全国大学生数模竞赛中获得了湖北一等奖。而后,前往中国科学院大学自动化研究所攻读硕士、博士,硕博阶段攻读专业都是“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值得注意的是,钟钊的导师是中科院自动化研究所副所长刘成林,其多年来一直研究文档识别算法领域,有着“计算机的导师”之称。中国青年报援引刘成林的观点表示:“这几年研究所从事自动化方向的薪资都比较高。这个领域发展比较快,对人才的需求比较高,给的薪水比较高,这也是比较正常的。”他认为,钟钊能获高薪是由于他研究的是深度学习,在人工智能领域应用广,再加上他独立研究能力强,“现在整个人工智能领域都比较好找工作”。有意思的是,钟钊本人曾在人人网上感叹2014年李彦宏在百度推出的“少帅计划”挖人太狠,彼时,百度IDL针对30岁以下的优秀人才进行甄选和培养,被选入少帅计划的人才年薪将百万起步,上不封顶,同时还将得到李彦宏和IDL杰出科学家的亲自指导,并且获得赴美国硅谷工作的机会。钟钊称,“百度抢人比阿里狠多了,少帅计划这一出,华人圈的年轻大神估计都被挖走了”。并自嘲“100W+的薪资不是我这等搬砖(人)可以拿的”。时隔5年,百度当年聘用的“少帅”皆已离开,而钟钊却拿到了比少帅高出近一倍的年薪。

秦通,出生于1993年的香港大学机器人研究所博士生秦通同样获得182万元—201万元的年薪。也是华为顶尖学生中年薪最高的人之一。不论是香港科技大学机器人研究所博士生的学历,还是在IEEE TRO、ICRA、IROS、ECCV等国际顶级期刊和会议发表多篇论文,获得IEEE IROS 2018最佳学生论文奖的能力。对普通人来说,都是一个可望而不可即的目标。秦通的导师沈劭琨是机器人和无人机领域的大牛。主要集中在状态估计、传感器融合、定位和映射以及在复杂环境中的自主导航。而秦通的研究兴趣主要包括机器视觉SLAM,视觉惯导融合,多传感器定位。沈劭劼还是SSRR 2017的区域项目主席和SSRR 2015的项目联合主席。目前担任T-RO和AURO的联系人编辑。如此优秀的导师,成就了秦通这样一个顶尖的学生。

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华为承担了通常意义上来说常人甚至强人所无法承担的非常规技术困难和外国势力政治打压,每次我们担心华为快扛不住的时候,他总是用一个又一个备胎计划,一次又一次咬牙坚持,带给大家惊喜,带给大家希望,并引领着社会潮流,比如这次“天才少年”招募计划,不仅仅有希望解决华为的技术难题,还有可能彻底树立起数学家、物理学家、化学家等技术研究人员在社会上的高尚地位。如果有一天,丈母娘们都说,要嫁就嫁技术男,那么小编相信,华为的问题和中国社会的部分价值问题,都将得到较好的解决。

让我们一起祝愿华为,明天会更好!

0 阅读:6

海风轻轻地吹

简介:共赢理念的信奉者,网络行业的奋斗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