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五大书记排名,刘少奇提升到第二位,朱老总退居第四,为何?

追溯历史五千年 2023-10-29 18:13:36

大家都知道,在抗日战争即将结束的时候,我党召开了七大,并在七届一中全会上决定了一些重要的事情。

在1945年的春风中,延安的山岗上迎来了中国共产党的一个历史性时刻——七届一中全会的召开。

这场会议上,选举产生了中央委员44人,中央候补委员33人,同时选出了五位杰出的领导人,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被公认为“五大书记”。

在那个特殊的历史时期,总司令朱德的地位显得尤为重要,他自红军时期起就已是军中的灵魂,凭着他深厚的威望和经验,他在军中是无人可替代的存在。

然而历史总是在不断变迁,到1949年的七届二中全会,中国的政治形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毛泽东主席在会上所做的报告,不仅总结了党在过去的斗争中取得的辉煌成果,更为新中国的建设和发展指明了方向。

更重要的是,五大书记的排名也发生了变化,毛主席和任弼时的排名没有变化,刘少奇从第三名提升到第二名,这是为何?

毛主席毫无疑问地位居首位,他被视为全国人民的选择,经过解放战争的实践,毛泽东思想被证明是拯救中国的唯一路径,是推翻反动派的决定性力量。

毛主席的历史地位进一步巩固,他成为新中国的最高领导人,这是中国的幸运,也是人民的幸运。

与毛主席相对立的是排名最末的任弼时,他是五大书记中年龄最小的,也是身体状况最差的。

在战争年代,任弼时在国民党的监狱中遭受酷刑,身体严重受损,医生曾告诉他适当减少工作量,但他却依然坚持工作。

在这样的背景下,为了他的健康考虑,将其排在最后是最好的选择,既不会让他觉得中央不重视他,也给了他工作的机会。

至于中间的三位,一切还得从七届二中全会的任务说起,当时我国急需从一个农业基础的国家,向工业化、现代化国家迈进。

从这一决定大家也可以看出,解放战争的胜利大局已定,现在全党的中心任务是抓经济了。

朱德同志在土地革命战争期间一直是毛主席战争决策的主要协助者,担任全军总司令,因此当时的主要任务是打仗,所以朱德同志位居第二位。

然而,随着党工作的重心转向经济建设,刘少奇和周恩来的能力和经验在抓城市工作和经济建设方面更为突出,因此他们的排序上升。

当然也可以从多个角度来解读,朱老总出生于1886年,1949年时已经63岁,他是五大书记中年龄最大的,相对体力衰退。

相比之下,刘少奇和周总理都处于黄金年龄,当时都是51岁,正值壮年,这使得他们更适合承担重大工作任务。

实际上,早在七届一中全会过后,毛主席到重庆与国民党进行谈判的时候,延安的实际负责人就是刘少奇了。

这是毛主席在出发前往重庆之前,亲自作出的工作安排,毕竟国民党反动派总是背信弃义,反复无常,去重庆谈判的危险严重存在。

因此,毛主席必须考虑好他之后的事情,在经过考虑后,他让刘少奇代理主席的职务,主持党政军的工作。

而当时五大书记排名第二的朱德同志也在延安,主要负责的还是军事工作,并没有负责全面工作。

七届二中全会之后,刘少奇因为懂农民和土地,中央便把起草《中央关于土地问题的指示》的任务交给了他。

事实证明,毛主席的决定是对的,刘少奇在全国土改上做出了巨大贡献,而且完成的非常成功。

但总的来说,无论排名,大家的目标只有一个,那就是建立新中国,至于贡献不论大小,这没有可比性,他们都是新中国的创立者。

致敬英雄!

29 阅读:17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