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书法不了解的朋友,一般很难接受狂草作品,甚至可以说对所有草书都嗤之以鼻,这是因为草书难以辨认,与楷书的端庄秀雅形成了鲜明对比。欣赏草书需要一定的审美基础和书法知识,而且不能只凭能不能辨认去判断好坏,如若不然,就要闹笑话了。
就比如“草圣”怀素有一件作品,就曾被讥讽为“标准丑书”“鬼画符”,它就是《大草千字文》。怀素,字藏真,俗姓钱,唐开元二十五年(737年)生于湖南零陵。他自幼聪颖,十岁时出家,过上了洒脱不羁的生活。怀素与李白私交甚笃,又曾与颜真卿一起学书于张旭。
怀素酷爱写字,却因家贫买不起纸张,于是寺院墙壁、芭蕉叶都成了他练字的地方。面对处处都是怀素的草书,李白大受震撼,写诗赞颂道:“起来向壁不停手,一行数字大如斗。怳怳如闻神鬼惊,时时只见龙蛇走。”
怀素草法由唐入晋,直追古人,他先是自学,再去向徐浩求教,之后辗转成了张旭的门生,一路上看到六朝碑刻、晋人墨迹,也都认真临摹,在与邬彤、颜真卿交流后,他深刻领悟到了张旭的“笔法十二意”,并以王献之书法为自己学习的对象。“颠张狂素”,怀素最终能与恩师平分秋色了。
怀素传世作品不多,《大草千字文》是其字数最多、笔法最为丰富的一件,可惜真迹已经不存,市面所知的拓本,清晰度最高、还原最为细腻的是西安知府余子俊在明成化六年(1470年)摹刻的版本,现藏于西安碑林博物馆,世称“西安本”,此帖共100余行、超过1000字。
《千字文》是由南朝梁员外散骑侍郎周兴嗣编写,四字一句,内容包含生活万物、宇宙运行,朗朗上口、用字常见,非常容易记诵,因此书法史上不少名家都写过这一题材的书法。在以草书写成的《千字文》中,怀素这件最为经典,时人称赞“字字欲仙,笔笔欲飞……此书独匀稳清熟,妙不可言”。
《大草千字文》起笔时而尖锋直入,时而逆锋,中锋行笔,笔画颇有篆籀意味。用笔凝重不失灵活,笔速疾徐有度,不一味求快。通篇笔势取圆,不露圭角,字中圈眼较多,可见调锋、运笔之自然灵活。转折处内敛遒劲,充满张力,通过逆入、涩行、紧收,使每一个笔画极具质感和力量感。
《大草千字文》字势圆劲,较之《自叙帖》间架更为纵长茂密,虽然牵丝引带,但基本上字字独立。字形大小错落,笔画粗细交替,行距、摆断反复出现,都为此帖增加了韵律感。当代国画家徐悲鸿称赞怀素此帖“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倘若能把这卷《大草千字文》中每个字都学透,并领悟其行气与章法的妙诀,那么再难的草书也不在话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