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再轻易陪酒,女生因失恋聚餐饮酒,猝死后3个闺蜜被判承担责任

风中铃 2023-10-30 14:30:01

男生们喜欢称兄道弟,殊不知在友谊这件事上,女生认真起来,往往情谊更重。自《诗经》里,便有“闺中密友”之说。

而且很多人表示,其实同性之间往往更能理解对方的处境,反倒比男生、女生谈恋爱,有更多共同语言。但是,老话讲“君子之交淡如水”。

无论什么性别和身份,跟朋友相处都需要有理智和分寸。不然一旦发生意外,不但坑了自己还容易导致别人也受牵连。

女生因失恋聚餐饮酒,遭遇不幸后,闺蜜被判承担责任

家长对后代的教育,可不光是保持成绩而已。从长远来说,培养他们的人格和处事之道,才是更不可忽视的。

都说评价一个人,看看其朋友如何便能猜出一二。选择跟什么人惺惺相惜和形影不离,往往有着相似的价值观和兴趣爱好。

这个时代女生比以前有更多自由,但同时曾经没有的一些隐患,也随之而来。比如出去聚餐,女生也不乏喜欢畅饮的人。有的女子,何曾想过自己会“倒在酒里”,再也醒不过来?

网络图片,非涉事人

根据知名媒体报道,一名女生小秋,疑似因失恋而找到几个好友要求聚餐。她们相约在小琪家里筹办,席间这名“为情所困”的小秋因情绪失控,喝的最多,光是白酒就一斤多。

而做东的小琪陪同饮酒,喝了大概半斤。还有两位因不喜好这口,所以只吃菜未饮酒。但大家都没有料到,原本是想让朋友发泄情绪,然后住一晚;结果夜里发觉小秋断了气。

送医后还是晚了,结果家属将几名女生全部告上法庭,认为大家“没轻没重”,等于间接地坑了女儿。其实类似的情况,网友们以前也听说过。

只不过以往大多是男性比较爱喝。但法律面前,不会因为男生、女生而轻视责任。最终,三个闺蜜被判承担相应的责任,在聚餐时没有发挥有效的劝阻作用。

所以,共同饮酒那位,要担负6%的责任,约5万。而滴酒未沾者,同样有疏于劝诫的责任,承担3%赔偿,每人2万多。

处理结果是对“狐朋狗友”的告诫,别轻易劝酒和陪酒

在生命面前,其实失恋这种问题显得很不起眼;只不过我们站在后人的视角,说什么都缺乏意义。只希望屏幕前的读者们,吸取教训,不要因暂时的挫折而伤害自己。

但很多网友为三个闺蜜不值,人家失恋需要大伙陪着宣泄悲伤,猝死是很特殊的情况,跟自己的身体素质有很大关系。

别人好心陪同共饮,最后要负责;而且即使没喝,也要吃瓜捞。那么以后谁还敢轻易跟别人聚餐呢?饮酒对于成年人而言,是一种自由;而且我们的文化里,本身也用此代表情谊。

出门聚会完全不喝,似乎不现实。而且,我们能管好自己,又有什么办法管别人呢?都是成年人,倘若别人并非劝酒,而是对方自己非要“痛饮”导致的意外。

那么,像以上三个闺蜜,尤其是那两个滴酒未沾的女生,岂不是有些冤枉吗?这里我们需要用社会视角去解读。

处理中,会依据是否劝诫等情况划定责任。女子自己不顾及身体,承担最主要的责任。餐桌上其他人,承担部分责任,是对“狐朋狗友”的告诫。

这提醒大家,聚餐时有义务相互观察和提醒,以安全为重。不能以任何由头,故意劝他人多喝。看到别人不节制、失去理智,也要进行劝阻。否则出事要承担更多的代价。

有分寸的益友,不会随意劝酒

这件事的本质,不该成为是否该为失恋而痛苦的话题。更关键的问题,是聚会时如何把握分寸。在朋友面前偶尔失态,可能无所谓。

但不能及时保留理智,忽视了酒精的隐患,最终搭上自己。还有一个重要的问题值得后生自我警醒。劝人喝酒、陪同别人聚会,都存在一定风险;别等出事再觉得后悔。

还有一些人,可能总是分不清哪些是真正的朋友,哪些只是酒肉朋友。笔者认为,有分寸、为你考虑的益友,可以拿酒助兴,但绝对不会随意劝人多喝。

任何东西都需要适可而止,饮酒时忘乎所以,这未必是“真性情”;反而是缺少分寸和责任感的表现。即使没有发生严重的意外,多少人酒后失态,言语和行为上既得罪别人,又自降身份。

【话题】你如何看待陪同者的责任呢?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