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出上联:“灯明月明,大明一统”,无人敢对,神童却巧对下联

墨色染流年如梦初醒 2024-12-02 14:40:41

明朝永乐帝朱棣完美继承了他爹的脾气,高兴的时候啥事都好说,一不高兴就要杀人,就连最亲近的人也逃不过一刀。

因此群臣都不敢在他面前过多表现,生怕自己成了他的“磨刀石”。就连朱棣出的上联,臣子们也没人敢给他对,最后还是被一个小孩给对上的。

这个小孩是什么人?他为什么能对出朱棣的上联?他又为何敢对朱棣的上联?

天子守国门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是个泥腿子出身,他原本的志向并不是当皇帝,他这也是被时代给赶到风口浪尖上了。

朱元璋所做的一切,不过是想活下去,过上好日子,让老百姓不再受那些官吏的欺辱。

朱元璋在向着自己的目标前进的时候,一步一步就当上了皇帝。

从古至今,朱元璋是得国最正的人,他赶走了奴役汉人的鞑靼,从外敌手里收复了大量的土地。等收复的土地够多了之后,他便顺理成章地当上了皇帝。

谁也没想到,当初那个在街上讨饭的小乞丐,居然能成为一国之君。

但是当了皇帝的朱元璋却并没有很开心,当皇帝确实不是一件开心的事,尤其是对于朱元璋这种有想法的皇帝来说,当皇帝可太累了。

清朝的雍正皇帝,也是一个有想法的皇帝,结果活活给累死了。朱元璋比雍正还好点,他的儿子朱标又懂事又能干,是个合格的接班人。

但是命运又跟朱元璋开了玩笑,让朱元璋白发人送了黑发人,这是谁也没有料到的。

朱标去世之后,年老的朱元璋不得不再次站出来主持大局。他本来都已经安排了养老计划,如今也泡汤了。这堆积如山的政务,总不能没人管吧?

朱元璋除了要处理政务,还得考虑一下自己的继承人问题,毕竟他的时间也不多了,继承人的事情,还是早点解决比较好。

按照刘伯温给出的主意,他们老朱家必须按照金木水火土的五行相克来,只要能顺利地循环往复,大明朝就能永远延续下去。

因此,朱元璋没有让人来替代朱标,直接让克制朱标木属性的朱允炆继承了皇位。

朱元璋觉得自己的儿子们应该会听话,但谁知他的儿子们个个都不老实,尤其是老四朱棣,靠着装疯卖傻躲过了削藩,反手就要跟自己的侄子打仗。

四年的靖难之役结束后,朱棣如愿以偿地登上了皇位。被朱元璋亲自培养的朱允炆,成了他四叔上位的垫脚石,最后只能在宫殿里放了一把火。

尽管朱棣声称自己没找到大侄子,大侄子应该是趁着大火逃走了,但是谁知道这不是他为了开脱而找的借口呢?

不久之后,朱棣正式入住皇宫,但是他此时不敢去坐那个龙椅,他总觉得自己的父亲仿佛就坐在那上面,恶狠狠地盯着他。

而且现在的局势很不稳定,朱棣虽然是第一个起兵造反的人,但不是唯一一个有本事造反的人。如果现在自己的其他兄弟打进南京,他没法阻拦。

因此,为了保证自己的安全,朱棣决定迁都,将国都迁到自己的北平去,那里毕竟是自己的老家,而且自己的长子和妻子也都在那里,感觉更安心一些。

于是,朱棣在南京城里紧急招募了一些顶级园林设计师,都调到北平去修建皇宫了。

趁着他们在北平修皇宫的工夫,朱棣又开始搞事,他先是找来了自己大侄子的老师方孝孺,想让他替自己写一道昭告天下的圣旨。

朱棣心想:既然全天下都觉得我是欺负侄子,那我让侄子身边的人出来为我说理,这下人们没得说了吧?

朱棣想得挺好,奈何方孝孺是个真正的硬骨头,打也打了,骂也骂了,好招、坏招都用了个遍,方孝孺就是不肯为朱棣写这道诏书。

就算朱棣拿着刀在他面前比划,方孝孺连眼都没有眨一下。

这下可把朱棣气炸了,他当即便下令,将方孝孺处以极刑。

尽管姚广孝已经提醒过朱棣:“就算方孝孺不投降,也请不要杀他。”但是朱棣早已将这话忘在了脑后,结果朱棣没想到,方孝孺一家全是忠烈之士。

方孝孺的弟弟自愿与他共赴刑场,他的妻子和两个儿子一起自缢身亡,他的两个女儿直接投河溺死……

方孝孺的死引起了很大的骚动,其他的藩王闻着味儿就来了,这可是他们起兵造反的最好理由。朱棣残暴,残害忠良,如此以往,国将不国……之类的,都是造反之人常用的套路。

当初朱棣造反的时候,用的理由更扯,说是皇帝身边有坏人,他要去保护皇上。

朱棣在南京这边待了两年多,北京这边终于修得差不多了,于是朱棣就带着仪仗队,浩浩荡荡地开始了自己的迁都。

为了防止别人造谣,朱棣事先给自己找好了理由,说自己这次迁都并没有其他的理由,只是为了更方便镇守边疆,也就是“天子守国门”。

国门也要繁华

朱棣刚把都城迁到北京来的时候,北京城并不热闹,这里本来就是偏远之地,而且还刚刚经历了战争,人少一点是正常的。

为了让这个都城看起来不那么寒酸,朱棣决定在当年的元宵节,举办一场盛大的花灯会,邀请了全国各地的人来参观。

等到正月十五元宵节,北京城内果然热闹了许多,来自全国各地的富商齐聚一堂,当地的老百姓也趁机赚了一笔。

到了元宵节当天晚上,朱棣也带着群臣走上街头,与民同乐。走着走着,朱棣突然停下了,他抬头望着天上的花灯,嘴里念念有词,像是在说什么。

随后朱棣脱口而出:“灯明月明,大明一统”,这上联一共八个字,也没有什么奇怪的,只不过这里的三个“明”不免让人产生一些联想。

朱棣虽然不承认建文帝,但是他确实是明朝的第三个皇帝,那么他口中的三个“明”,指的是不是他们爷仨呢?

群臣都不敢说话,生怕惹得朱棣不高兴,再害了自己的性命。

这时一个稚嫩的童音从一旁传来:“君乐臣乐,永乐万年”,一个孩子把下联给对出来了。

这个孩子名叫彭印山,是江苏人,他是跟着在朝为官的父亲一起来看花灯的,偶然遇到了朱棣在对对子,随口就给他对出来了。

彭印山可不是一般人,他从小就被人称为“神童”,写诗对对子都是张口就来。

朱棣知道彭印山的事后很高兴,还以为大明又有了一位才子,于是就将彭印山选为了“廪生”,也就是公费上学的学生。

但可惜的是朱棣的重视并没有让彭印山取得更高的成就,因为他十四岁就夭折了,果然是天妒英才!

0 阅读:270

墨色染流年如梦初醒

简介: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