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环球网援引美国Axios新闻网当地时间3月30日报道,消息人士称,美国总统特朗普正计划5月中旬访问沙特阿拉伯,这将是他重返白宫后首次出访。Axios新闻网称,特朗普3月6日对记者称,他可能会在“未来一个半月”内访问沙特阿拉伯。报道说,消息人士称,美国有关高官与沙特同行最近几周讨论了此次可能进行的访问事宜。一名消息人士称,此前讨论的一个访问日期是4月28日,但后来行程推迟。根据一名美国官员和一名知情人士的说法,目前计划是特朗普于5月中旬前往沙特。
但要知道特朗普曾在此前放话,称自己会在上任百天内访问中国,和中方高层促膝长谈。结果呢?中国并未就此事给出准确答复。也正是因此,最近一段时间特朗普很着急。除了派心腹来中国探探路,他本人也在多个场合提前放风,说中方或许会在不久后前往华盛顿与其会晤,届时将讨论中美贸易问题,签署新的协议。不过咱们依旧没有接他的话,而是强调立场以及美国需要做出的改变。很明显,只要美国满足了我们的要求,不管是通话还是见面,一切都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特朗普(资料图)
3月11日,外交部发言人毛宁主持例行记者会。法新社记者提问,《南华早报》称中美领导人下月在中国会面,你能否证实?毛宁表示,这个问题我没有可以发布的信息。
以经验来看,在中美实现领导人会晤前,是需要经历一个高层互动阶段的,这既是为了增进互信,也是为了提前铺路。拜登时期,布林肯、耶伦、雷蒙多等多位部长级别高官,都快把中国门槛踏破了,这才换来中美会晤。可现在呢,特朗普仅仅只是派出参议员戴安斯访华,这就算是“投石问路”,但这个石头是不是有点太轻了呢?记得在拜登时期,率先开启美部长访华浪潮的就是布林肯。那么,按照惯例,在特朗普释放中美会晤意愿后,鲁比奥就应该立即行动。但鲁比奥早就被中国制裁,根本来不了中国。
特朗普(资料图)
中国非特朗普想来即来之地,中方无必须会见之理。中方立场明确:特朗普访华前应展现诚意,如部分取消关税或放宽出口管制。然其未有实际行动,仅凭空谈来访,故访与不访无实质差别。不如争取可合作对象。傅聪大使3月12日在安理会表示,今年是中国与欧盟建交50周年,中方对欧盟有信心,期望其成为可信赖的伙伴。中方践行多边主义,不希望欧盟不振。傅聪大使借联合国平台,公开表达中欧关系期许,展现诚意,同时言外有意,欧盟需领会。
而特朗普此次访问沙特的核心动机之一,是推动沙特对美大规模投资。他公开表示,沙特需承诺“四年内向美国公司投资1万亿美元”作为首访条件,并强调这与2017年首访时沙特承诺的4500亿美元相比“翻倍升级”。这种“出钱换首访”的模式,凸显其外交政策的交易属性。今年1月沙特王储已提出6000亿美元投资计划,而特朗普通过施压要求“凑整”至1万亿美元,反映出其将经济收益置于外交传统之上的实用主义逻辑。
沙特财政大臣(资料图)
值得关注的是,沙特财政大臣近期秘密访华,宣布增持3500亿元人民币外汇储备。这与其对美投资形成微妙平衡——如同在华盛顿与北京之间走钢丝。而特朗普团队对此的回应颇具深意:默许沙特阿美使用数字人民币结算部分对华原油贸易,但要求交易数据实时共享给美财政部。国际能源署数据显示,沙美石油贸易量在特朗普首访后激增43%,但同期中国从沙特进口原油的美元结算占比下降12个百分点。这种“三角平衡术”正在考验各方智慧,也埋下未来冲突的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