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进把坏人招进门,结果董卓就把朝政给搅乱了。不过,董卓能搞乱朝政,是因为何进被杀了。要是何进还活着,董卓可能进不了京城,就算进了京,也不一定能捣乱朝政。尽管游戏一开始何进就送掉了人头,但这并不代表他特别笨。要是我们处在当时他的那个情况,可能也不见得能比他处理得更好。但重要的是,何进得真正成为靠得住的外戚,也就是说,得让他的亲外甥刘辩坐上皇位才行。灵帝去世后,留下了两个儿子,大的叫刘辩,是何皇后生的,也就是大将军何进的侄子;小的叫刘协,是由董太后一手带大的。因此,大将军何进能不能独揽大权,全看刘辩和刘协谁能坐上皇位。而谁能当皇帝,说白了就是权力斗争后的结果。何进大将军站在自己外甥大皇子刘辩这边,可另一边,大宦官蹇硕和董太后却力挺小皇子刘协。那时候,蹇硕打算哄骗何进进宫,打算趁机杀掉他,好让刘协当上皇帝。灵帝让他当了元帅,统领其他将领,连大将军都得听他的。蹇硕负责管西园八校尉,手握重兵,这是一支独立于大将军何进和朝廷之外的皇家军队。灵帝病得很重时,把刘协交给了蹇硕照顾。因为灵帝不太瞧得上大儿子刘辩,想在临终前把小儿子刘协托付给蹇硕。有了董太后的支持,让刘协当上皇帝,这事还真有可能。但宦官们之间也并非团结一致。在蹇硕和何进的争斗里,宦官集团的主力,也就是那十常侍,突然在关键时刻变了心,站到了对方那边。
十常侍并不是说只有十个太监头头,其实是有十二个。这里面呢,还不包括那个叫蹇硕的家伙。汉灵帝没法让那些老派的公卿大臣听他的,所以他就提拔了一些没有背景的宦官来帮他办事。这些人就是十常侍,他们不属于那些老牌势力。黄巾起义之后,军队变得更重要了。汉灵帝更进一步,他又找了个没背景的宦官蹇硕,让他来管西园八校尉。十常侍挑了何进,而把蹇硕给甩了。结果,蹇硕被打败杀了,董太后也突然离世,何进就真正当上了外戚大将军。因此,何进刚掌了大权,就急着想除掉宦官集团,这在心里头怎么也说不过去。虽说成大事者不拘小节,可要是对自己的伙伴下手,那不就像是自己砍掉自己的胳膊吗。有了宦官的支持,何进才算得上是真正的外戚。要想继续当这个外戚,何进还得靠宦官的支持才行。这是个需要从两个选项里挑一个的选择题。再者,何进得明确回答,这事儿不是他想怎样就怎样的。两次党锢之祸过后,宦官和士族之间仇恨深重,已经没法合作了。他们之所以还没动手打起来,全靠汉灵帝这个大佬在那压着呢。现在灵帝归天了,因此那两拨人得赶紧动手干架了。那为啥何进想和那些大家族联手呢?一个是士族势力大,不管是在朝廷里还是地方上,士族都很有影响力。大将军何进要是想指挥全国,就得靠士族的力量帮忙。另一种说法是,士族很有威望,换句话说,就是他们的思想和言论在大家心里最有分量。宦官虽然也有势力,但他们的名声实在不好。何进是东汉时期出身最低微的外戚。其他那些外戚啊,都是出身名门望族,有自己的背景和靠山。可何进呢,以前是个杀猪的,啥背景也没有,啥靠山也靠不上。因此,他既要有实力,又得有名声。士族集团这两样都能给他,但宦官集团就做不到了。所以,何进得做点实事来表明态度:只有把宦官除掉,才能赢得士族的支持。与此同时,何进的亲弟弟何苗,大都站在了宦官那边。还有何进的妹妹何太后,以及何太后的娘亲舞阳君,她们也都更偏向宦官集团。太监们肯定会站在皇帝这边,而那些大家族则肯定会限制皇帝的权力。所以,要是站在皇帝的角度看,太监们就不能被除掉,至少不能全部除掉。所以,何苗和何太后的想法,并不是没远见和心慈手软。他们可能看得没那么远,但也不一定就走错了路。
接着,何进就想了个办法,用一杯酒就让将领们交出了兵权。不动手杀他们也行,咱们可以像历史上那样,用酒宴让他们交出兵权。让何进劝十常侍自己放弃权力,然后回家安享晚年。这个办法说不定能行。再说,做事别太绝,以后见面还好说话,政治斗争也不会那么激烈。何进心里是这样盘算的,并且也是按照这个想法去行动的。那个太监团体到底是怎么想的呢?这帮人点头答应了。宦官和士族斗了很多年。从面上看,好像是宦官主动挑起的,但其实背后是灵帝在推动。宦官不过是灵帝用来跟士族较劲的一颗棋子。现在灵帝没了,宦官再继续斗下去,也没啥意义了。因此,主动放下权力,回家安享晚年,也是个挺不错的决定。太后慌了神,把中常侍和小黄门这些大宦官以及他们的亲信全打发回了老家,只留下何进平时信得过的人,在宫里守着。这样一来,宫里剩下的就都是何进的人了。何太后已经松了口,你们说让宦官们回去安享晚年,那就让他们回去好好养老吧。到了这个时候,何进才壮着胆子进了皇宫。所以,何进没傻到一开始就急着去送死。那他为啥还要进宫呢?进了宫之后,又为啥会被宦官直接给杀了呢?第一次党锢事件时,宦官阻止文人当官,这事儿还算轻的。可到了第二次党锢事件,宦官干脆动起手来杀人,这事儿就严重了。要是你们宦官掌了权,就会杀我们;反过来,我们士人要是掌了权,肯定也会对付你们。因此,士族集团得拼尽全力,决不能让宦官们活着逃脱。袁绍又写信给各个州郡,假装传达何进的意愿,让他们去抓捕那些宦官的亲戚家人。袁绍借着何进的名义,命令各地的州郡大肆捉拿宦官的亲属。
自己还在外面呢,家就已经没了。因此,袁绍这么一搞,宦官们也就没法回家安享晚年了。同时,“用一杯酒就收回兵权”的办法已经行不通了。到了这个时候,何进也别无他法,只能下定决心,把宦官集团一网打尽。接着,何进就进了皇宫。进宫主要是为了找何太后商量,把宦官们全都杀掉。大宦官十常侍虽然已经出宫,但宫里还有些小宦官。因此,提议把所有小宦官以及十常侍的手下都杀掉,再挑些三署郎来顶替他们看管原来的地方。不过,何进没料到宫里的情况会那么复杂。太监们在宫里混了这么多年,关系网错综复杂,对宫里的事儿比何进、袁绍他们可清楚多了。在这段时间里,十常侍成功说服了太后,他们不光进了皇宫,还暗中设下了陷阱。虽说他们没掌握兵权,但这几个大宦官亲力亲为,最终还是把何进给杀了。在张让这些宦官动手杀掉何进前,他们朝何进连问了四句话:第一,天下乱糟糟的,难道就怪我们吗?第二,何进你为啥这么没良心?第三,我们本想跟着你,你咋还要杀我们满门呢?第四,说我们不干净,那些士族公卿就清白吗?
因此,宦官杀掉何进,其实就是一种很不寻常的政治手段。就算是搞政变,也得先夺权,再控制军队,之后才能动手开打。可这种直接动手的做法,何进没想到,就连袁绍他们这些人也都没料到。宦官们搞出的这一出反常举动,何进和士族集团没料到,这也算正常。可说到引贼入室呢?明明朝廷自己能摆平的事儿,干嘛非得把董卓那些人给扯进来?这背后原因挺复杂。董卓能掌控朝廷大权,全靠一连串的碰巧和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