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的临床表现主要是“多饮、多食、多尿、身体消瘦”,这与中医的“消渴病”描述非常相似。消渴这个词最早出现在《素问·奇病论》中,包括《黄帝内经》中还提到了肺消、膈消、消中等不同的名称。在《黄帝内经》看来,五脏虚弱、过量摄入肥甘厚味食物以及情志失调是导致消渴的主要原因,而内热则是主要的病理机制。《黄帝内经·素问·奇病论》中提到:“糖尿病是由肥美的食物引起的,肥腻的食物会使人发热,甘甜的食物会使人腹部胀满,并且其气上溢,最终转化为消渴。”《灵枢·五变》则说:“五脏柔弱的人,容易患上消渴病”,其中,阴虚最容易引发消渴。因此,滋阴是治疗消渴病的根本。

临床,对于消渴病的治疗,我常常采用玉女煎和六味地黄汤加减治疗,六味地黄汤方子中熟地滋肾填精;山萸肉补养肝肾涩精;山药滋补脾阴,固摄精微。这三种药物搭配起来,能够滋养肝肾脾,被称为“三补”。同时,泽泻可以利湿泄浊,防止熟地的滋腻产生病邪;丹皮能清泄相火,抑制山萸肉的温涩作用;茯苓能淡渗脾湿,帮助山药健脾,这三者被称为“三泻”。这些药物可以渗湿浊、清虚热,平衡身体的病理状态,以治疗疾病的表面症状。治疗的主要方法是滋补肾阴,并适当清虚热,这与唐代医家王冰所说的“壮水之主,以制阳光”的理论相吻合。

玉女煎中的石膏能够清除胃部的热邪,熟地则滋养肾水不足。当两者合用时,能够清除火邪同时滋补肾水。知母能帮助石膏清除胃部的火邪,同时也帮助熟地滋养肾阴并清除相火。麦冬则能养阴生津清热。怀牛膝则引导热邪下行,使邪热从下面排出,同时还能活血化瘀,共同治疗少阴不足、阳明有余的症状。
熟地、山药、山萸肉这些药材可以滋阴补肾。如果再加上附子、肉桂,可以温补肾阳。这样,滋阴药和温阳药一起使用,可以达到阴阳平衡的效果。正如《景岳全书·新八方略》中所说:“善于补充阳气的人,必定在滋阴的同时寻求阳气的补充,这样阳气得到阴气的帮助,生化作用就会无穷无尽;善于补充阴气的人,必定在温阳的同时寻求阴气的补充,这样阴气得到阳气的帮助,源泉就不会枯竭。”还有,天花粉和石膏合用,可以清除肺和胃的热邪,并养阴生津,从而缓解口干口渴的症状。如果多食易饥,可以加入栀子、黄连来清除胃火。如果尿量频繁,可以加入桑螵蛸、五味子、覆盆子来益肾缩泉。当下肢麻木时,可以加入鸡血藤、红花、伸筋草来舒筋通络、活血,使气血运行通畅,从而消除麻木。如果胸闷、胸痛,可以加入三七、红花来活血化瘀,从而改善心肌的供血。

还有中医有“百病皆因痰做崇”之说,如果患者大便稀薄,可以加入苍术、白术来健脾渗湿,调理脾胃功能,以补养后天之本。当感到明显的疲乏无力时,可以加入紫河车来补益气血,增强人体的免疫功能,进而提升身体的抵抗力,使正气战胜邪气。
总结以上,玉女煎和六味地黄汤都可以滋养肾阴、清除肺和胃的热邪,标本兼治。正如《临证指南医案·三消》中所说:“如果疾病发生在上部,如膈膜之地,形成了燎原之势,就可以使用张景岳的玉女煎、六味地黄汤加天冬,麦冬、龟甲来清除阳明的热邪,以滋养少阴。这样一方面可以挽救心肺的阴液,同时也兼顾了真液。至于用壮水的方法来制约阳气,则有六味的补三阴,再加入牛膝来强化肝肾。医生需要根据病情的变化,灵活斟酌和运用这些治疗方法,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可以说,玉女煎和六味地黄汤加减,运用得当,可以取得非常好的治疗效果。
我是中医博士王树鹏,大家有糖尿病等疾病的相关问题,欢迎在评论区留言给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