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鱼养殖场地中,防逃设施不可少,怎样搭建有效防逃屏障​

雨过晴说三农 2025-03-25 14:45:58

甲鱼养殖场地中,防逃设施不可少,怎样搭建有效防逃屏障

在甲鱼养殖的广阔领域中,甲鱼养殖场地的防逃设施是至关重要的一环。甲鱼作为一种具有一定野性的水生动物,在适宜的条件下,它们有着强烈的探索欲和逃脱本能。这就使得搭建有效的防逃屏障成为甲鱼养殖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之一。与其他一些相对温顺、不易逃逸的水产养殖品种不同,甲鱼的行动较为灵活,且对周围环境的变化十分敏感,一旦发现有可能突破围栏或者越过防护设施的路径,它们就会毫不犹豫地尝试逃离。这就好比一个充满好奇心又渴望新空间的孩子,只要看到一丝缝隙,就可能去探寻外面的世界。

与其他水产品种相比,比如鲤鱼,鲤鱼主要生活在水中,除非养殖水域与外界有较大落差或者连通到自然水域的通道未处理好,一般情况下很少会出现主动“越狱”的情况。而甲鱼除了会从水中逃逸,还能够利用其锋利的爪子和爪牙攀爬、掘土,从池塘边缘或者围栏薄弱处突破。例如,在一些简易的土池养殖中,如果没有设置合适的防逃设施,甲鱼很容易顺着池塘壁爬到岸边,然后利用岸边的草丛或者杂乱的枝条作为掩护,一点点地钻出防护范围。这种逃脱的风险在甲鱼养殖中比其他很多水产养殖品种都要高得多,也正是为什么防逃设施在甲鱼养殖场地中显得尤为关键。

首先是防逃墙的搭建。在甲鱼养殖中,防逃墙是常见的防逃设施之一。材质的选择至关重要,一般采用水泥砖结构或者玻璃钢板材质的防逃墙效果较好。以水泥砖结构为例,相较于普通的土墙,水泥砖防逃墙更加坚固耐用。它能够承受甲鱼在成长过程中频繁的碰撞和摩擦,不容易被甲鱼破坏。而且水泥砖结构可以砌筑得很高,一般建议高度在 1 米左右,这样的高度能够有效地防止甲鱼攀爬逃脱。这是因为甲鱼的力量有限,面对一米高的坚固水泥墙体,它们的攀爬难度极大。相比之下,一些简易的塑料围栏,高度虽然可能也不低,但由于其质地较软,甲鱼很容易凭借自身的力量在上面找到突破口。

在安装防逃墙时,墙根的处理也大有讲究。墙根需要埋入地下 20 厘米左右,这样可以防止甲鱼从墙根部打洞逃走。这就如同建造一座坚固的城堡,不仅要让城墙高大坚固,还要确保城墙与地面的连接紧密无隙。如果墙根没有埋入地下足够的深度,甲鱼就有可能利用土壤的松软,从墙根部挖出一条通往外界的通道。就像在一些老旧的养殖池中,由于当初建设时没有重视墙根的埋设深度,导致甲鱼频繁从墙根处逃逸,给养殖户带来了不小的损失。

墙面要用水泥抹面,并且要用水泥糊光,不能有缝隙和孔洞。这一细节的重要性不可忽视。甲鱼体型虽小,但它们的智慧和生存能力却不容小觑。如果墙面存在缝隙或孔洞,甲鱼就有可能从中钻出。这就好比一堵看似完整的墙上出现了一个小老鼠洞,很快就会被各种“小家伙”发现并利用。而且,光滑的墙面也让甲鱼难以找到攀爬的着力点,进一步降低了它们逃脱的风险。

其次是防逃网的使用。对于一些小型的甲鱼养殖池或者临时养殖区域,使用防逃网是一种便捷有效的方式。在选择防逃网时,材质和网目大小都需要谨慎考虑。一般选用尼龙材质的防逃网,这种材质具有良好的柔韧性和耐用性。网目大小要适宜,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如果网目太大,甲鱼容易从网眼中钻出;如果网目太小,在长期使用过程中容易被水中杂物堵塞,影响水的流通和水质。例如,在一些以小龙虾和甲鱼混养的养殖池中,如果防逃网网目过密,在清理小龙虾排泄物和食物残渣时就会非常困难,时间一长水质恶化,不仅影响甲鱼和小龙虾的生长,也增加了疾病的风险。而合适的网目大小既能防止甲鱼逃脱,又能保证良好的水体交换。

在安装防逃网时,要注意将防逃网四周固定牢固。固定方式多种多样,可以采用竹桩、木桩或者钢管等。以竹桩为例,将竹桩均匀地插入池边的泥土中,深度要足够,一般要在 50 厘米以上。这样可以确保防逃网在甲鱼的冲击和水流的作用下不会晃动或者移位。同时,防逃网与池边要有一定的距离,一般 20 厘米左右即可。这一距离的存在是为了防止甲鱼利用防逃网边缘与池壁之间的缝隙攀爬。就像在建造一个房间时,墙壁与窗户之间会留有一定的空间,避免出现容易被利用的死角。

还有池塘的进出水口防逃措施。在甲鱼养殖池中,进出水口的设置和管理直接关系到甲鱼是否会从这一通道逃脱。在进水口方面,可以采用喇叭状、底部漏斗的设计,并在四周安装滤网。这种设计的巧妙之处在于,喇叭状和底部漏斗的结构可以减缓水流的速度,使得进入池塘的水更加平稳,避免强大的水流冲击将甲鱼冲出。四周的滤网则能够有效阻挡甲鱼随着水流游出池塘。而出水口则需要安装可活动的弯管,水口向外且高于池塘最高水位 50 厘米左右。这 50 厘米的差距是一种巧妙的防止逃脱设计,当水正常流出时,甲鱼很难逆流游出如此高度的水口。而且可活动的弯管设计方便了日常的清理和维护,在需要对出水口进行疏通或者更换滤网时,可以灵活操作,不会影响养殖池的正常运行。

此外,防逃沟也是不可忽视的一环。在池塘四周挖掘防逃沟,宽度和深度都有一定要求。一般宽度为 20 至 30 厘米,深度为 30 至 40 厘米。防逃沟的作用十分显著,一方面能够将外逃的甲鱼拦截在沟内,使其无法到达养殖场之外;另一方面,也可以在沟内设置一些障碍物,如小石块、树枝等,增加甲鱼逃脱的难度。这就好比在城堡周围挖了一条宽阔且充满障碍的护城河,让敌人难以轻易攻破。

在甲鱼养殖过程中,对于防逃设施的设置,养殖户之间也存在一些不同的观点和争议。一些养殖户认为,过于复杂的防逃设施会增加养殖成本和管理难度,只要做到基本的防护就可以了。他们觉得甲鱼在自然环境中都有一定的适应能力,只要给予它们合适的食物和环境,它们就不会轻易逃逸。然而,另一些养殖户则坚持认为,必须要严格按照专业要求设置防逃设施,不能有丝毫的马虎。他们指出,甲鱼的逃脱可能会带来一系列的问题,比如逃逸的甲鱼可能携带疾病,回到野外环境后会传染给其他甲鱼,影响整个生态系统的平衡;或者逃逸的甲鱼可能进入自然水域,与野生甲鱼杂交,破坏野生甲鱼的基因。这两种观点就像两道碰撞的火花,引发了对甲鱼养殖中防逃设施重要性的深入思考。

在实际的养殖实践中,也可以看到不同的防逃设施设置所带来的不同结果。一些养殖场因为忽视了防逃设施的建设,结果甲鱼频繁逃逸,不仅造成了直接的经济损失,还影响了养殖场的管理和声誉。而另一些养殖场由于高度重视防逃设施的建设,采用了科学合理的搭建方法,使得甲鱼在养殖过程中很少出现逃脱的情况,养殖效益得到了有效保障。这说明,在甲鱼养殖中,防逃设施的搭建绝不是可有可无的,而是必须要认真对待的重要环节。

甲鱼养殖场地的防逃设施搭建是一个系统而复杂的工作,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考虑和设计。无论是防逃墙、防逃网、进出水口的处理,还是防逃沟的挖掘,每一个细节都关系到甲鱼是否会逃脱。虽然在一些细节上养殖户之间存在观点冲突,但从实际效果来看,重视防逃设施的搭建并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是确保甲鱼养殖成功的关键。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甲鱼的特性和逃逸的可能性,以严谨的态度和科学的方法搭建有效的防逃屏障,这样才能保障甲鱼养殖的顺利进行,让甲鱼养殖成为一项可持续发展的产业,为养殖户带来实实在在的收益,同时也为水产养殖行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同时,我们也应该意识到,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们对养殖品质要求的提高,防逃设施的搭建也需要不断创新和完善,未来或许会有更先进、更高效的防逃方法出现,让甲鱼在养殖场地内健康成长,为人类提供更多优质的甲鱼产品。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