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块成本2.5元的膏药,披上“千年苗医秘方”的外衣,再配上AI生成的“非遗传承人”站台,转身就能卖到59元——这届骗子的“科技与狠活”,简直让莆田系都直呼内行。从虚构的“唐付政”到花钱就能买的“非遗证书”,整条产业链行云流水:AI画皮、代工贴牌、中介办证、电商收割,堪称“诈骗界的工业4.0”。
讽刺的是,这套把戏能骗过百万消费者,却骗不过AI检测工具——手指多一根、证书少公章,破绽比劣质膏药的透气孔还大。问题来了:当骗子都在钻研Stable Diffusion时,监管还在用“肉眼验真”的原始模式?更荒诞的是,某些“非遗保护机构”活成了造假产业链的“认证外包商”,1500元就能给骗子颁发“文化遗产”,这哪是保护非遗,分明是给诈骗非遗申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