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3月9日那个略带寒意的春日清晨,杜小华再次踏上了前往包头的旅程。这条路,对他而言,既熟悉又陌生。熟悉,是因为这十四年来,他无数次在心中描绘过儿子小米奇丢失的场景;陌生,是因为每一次踏上这片土地,他都带着一丝渺茫的希望,却又害怕再次失望而归。

杜小华,一个寻子了十四年的父亲,他的故事像一部沉重的史诗,记录着一位父亲的坚持与艰辛。2011年的春天,6岁的小米奇在包头意外失踪,从那一刻起,杜小华的世界便塌了。他四处奔波,足迹遍布大江南北,只为找到那个曾经在他膝下承欢的小儿子。

电影《亲爱的》让杜小华的故事走进了更多人的视野。影片中的四位家长原型,如今只有他还在孤独地寻找着。这份坚持,让人敬佩,也让人心疼。十四年,对于一个家庭来说,太长了。

然而,生活不仅仅只有寻找。杜小华家中,还有年迈的母亲需要照顾,有叛逆期的孩子需要引导,有妻子一个人苦苦支撑着这个家。每当夜深人静,杜小华都会感到一阵无力。他知道,自己不能只顾着寻找小米奇,而忽略了家中的亲人。

3月11日,杜小华在面对红星新闻记者的采访时,声音里透露出一丝哽咽。他说,以后要稍微放慢一点寻找的脚步了,因为家里老人年纪太大了,他每次外出都担心母亲会出什么意外。孩子们也在叛逆期,妻子一个人忙不过来。

但放缓脚步,并不意味着放弃。杜小华的眼神中依然闪烁着坚定的光芒。他说,他只是放缓一下脚步,并不是放弃,也不是绝望。他相信,只要心中有爱,有希望,就没有什么能够阻挡他找到小米奇的决心。

杜小华的故事,是千万寻子家庭的真实写照。他们用自己的坚持和勇气,诠释着父爱的伟大。愿杜小华的寻子之路不再孤单,愿小米奇能够早日回家,让这个家庭重新找回曾经的欢笑与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