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此文之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一则便于后续为您推送文章,二来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们坚持创作的动力,感谢您的支持与喜欢!

文/编辑|哔哔说事儿

3月21日清晨,四川大学华西校区北门飘起阵阵椒香。摊主费宇熟练地将土豆泥堆成火山状,撒上秘制辣椒面——这位复旦公共卫生系退学生,用50斤土豆和一口铁锅,搅动了全网关于“学历价值”的世纪辩论。

2024年2月,费宇提交退学申请时,导师那句“你疯了”的质问犹在耳畔。一年后,他的土豆泥摊位首日营业额突破700元,两个500人粉丝群秒速爆满,七成顾客竟是复旦校友。“在实验室调配试剂,和在小吃摊调配酱料,本质上都是创造。”费宇的朋友圈宣言,像一柄利刃刺穿了社会对“体面人生”的固有想象。

1. 叛逆崇拜派:“他卖的不是土豆泥,是反内卷宣言!”
“人生是旷野,不是轨道”的呐喊刷屏评论区。网友点赞他挣脱“孔乙己长衫”的勇气,更将此事与清华博士送外卖、人大硕士收废品等现象并置,视作“高知群体对职业价值的重构”。正如费宇所说:“摆摊让我直接看到顾客的笑容,这在实验室里永远感受不到。”

2. “国家花百万培养的人才就干这个?”
质疑声同样汹涌:
- 数据迷雾:首日700元营业额≠净利润,扣除50斤土豆、两人力成本后,实际日收入或不足300元;
- 资源浪费论:家长痛心“拿他当反面教材,儿子却说要退学”,学者警告“追捧退学是毒鸡汤,100个费宇里99个会失败”;
- 社会隐喻:当“985光环”成为卖点,恰暴露对学历的畸形执念。


1. 学历贬值恐慌
《2023中国就业报告》显示,研究生月薪仅比本科生高800元。费宇坦言:“读完研进疾控中心月薪6000,不如摆摊自由。”这撕开了教育投资回报率的残酷现实。
2. 成功学定义崩塌
年轻人正在重构价值坐标系:“粉丝数=成功指数”的新标准,让“读书-工作-买房”的传统脚本黯然失色。正如豆瓣热评:“我们骂费宇,其实是怕自己没勇气成为费宇。”
3. 阶层流动通道异化
当卖土豆泥日赚700元超过白领月薪,当清华博士称“送外卖比写论文快乐”,体面生活的定义正被颠覆。智联招聘数据显示,2023年本科以上灵活就业者占比达21.7%,五年翻三倍。

专家解读
这不是“读书无用”,而是多元选择的觉醒复旦大学教授梁永安指出:“高学历者进入各行各业是社会发展必然,他们的创新思维可能激活传统业态。”但中山大学社会学者提醒:“个案不应被神话,需警惕将‘向下流动’浪漫化的风险。”
教育的终极之问:我们究竟在培养什么人?
费宇的土豆泥配方藏着答案:土豆蒸煮时长精确到秒(学术训练的严谨),辣椒面“凭感觉撒”(市井智慧的灵动)。这场争议最终指向教育的本质——不是制造标准化零件,而是培养“能创造幸福生活的人”。
你支持高学历者摆摊吗?
A. 支持!人生不该被定义
B. 反对!教育资源需珍惜
C. 先给我来份火山土豆泥

注:本文综合封面新闻、极目新闻等报道,数据来源可靠,转载请注明出处!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没有低俗等不良引导。
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作者简介】
哔哔,90后自由撰稿人,每天聊聊趣闻趣事和分享个人成长感悟。有料有态度,携手大家,共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