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9日,海口警方通报的一起猥亵女童案件,撕开了艺术培训领域的一道伤疤。郑某峰以指导舞蹈动作为名,将罪恶之手伸向未成年女童,这一行为不仅触犯了法律底线,更玷污了艺术的神圣殿堂。在光鲜亮丽的艺术培训背后,暗藏着令人不安的阴影,这起案件折射出的,是整个艺术教育领域未成年人保护机制的严重缺失。
艺术培训机构本应是培养美、传播美的净土,却屡屡成为性侵害案件的高发地。这种现象的根源在于行业准入门槛的失守。当前,艺术培训机构的师资审核流于形式,对从业人员的背景审查形同虚设。郑某峰案件暴露出,一些心怀不轨者正是利用了这一监管漏洞,以艺术之名行龌龊之事。更令人担忧的是,许多家长对培训机构盲目信任,将孩子完全托付,却忽视了必要的安全防范。
艺术培训的特殊性为性侵害提供了可乘之机。舞蹈、表演等艺术形式需要身体接触和单独指导,这本是艺术教育的正常需求,却成为不法分子实施犯罪的掩护。在封闭的教学环境中,权力不对等的师生关系,使得未成年人处于弱势地位。一些培训机构为了维护声誉,对举报线索采取遮掩态度,进一步助长了犯罪分子的嚣张气焰。
构建未成年人艺术培训的安全防线,需要多方合力。教育部门应当建立艺术培训机构黑名单制度,对性侵害等违法犯罪行为零容忍。培训机构必须安装监控设备,实行透明化教学,杜绝一对一封闭教学。家长要提高警惕,选择正规机构,关注孩子的心理变化。更重要的是,要加强对未成年人的性教育,教会他们识别不当行为,勇敢说"不"。
艺术教育承载着培养下一代审美情操的重要使命,绝不能让罪恶玷污这片净土。只有建立起严密的保护网,才能确保每一个热爱艺术的孩子都能在安全的环境中追逐梦想。郑某峰案件的曝光,应当成为整顿艺术培训行业的契机,让艺术回归纯粹,让教育重拾尊严。唯有如此,才能还艺术教育一片清明,让每一个孩子的艺术之路都充满阳光与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