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处理作为长官的非黄埔系功勋将领和作为部属的黄埔系嫡系将领关系问题上,蒋校长常常私心泛滥,怂恿后者取代架空前者。
1938年3月,蒋校长任命14军军长李默庵升任新成立的第33军团军团长,主要指挥14军和刘戡93军,依然接受第14集团军总司令卫立煌指挥。
第14集团军本辖李默庵第14军(彭杰如第10师、刘戡第83师、陈铁第85师),郝梦龄(牺牲于1937年10月忻口会战)第9军,刘茂恩第15军。前者为卫立煌起家部队,后二者分别出自原东北军、河南镇嵩军系统,因此第14军对卫立煌来说非常重要。
黄埔一期生李默庵曾先后继卫立煌之后出任第10师师长、第14军长,背后都是蒋校长掺沙子的套路,实质上有慢慢架空卫将军的阴谋。
卫将军
升任第33军团长之后,李默庵很快对14军做出了人事调整。
他提议原第14军第85师长陈铁继任14军军长,14军第10师师长彭杰如出任14军副军长,原来14军副军长王劲修转任第10师师长,免去原来第10师副师长陈武的职务。
同时建议刘戡83师扩编为第93军(辖83师和独立第五旅),刘戡升任军长,同时兼任师长。
陈铁、陈武都是卫立煌的嫡系将领,刘戡、王劲修、彭杰如则是李默庵的亲信部属。你看出这个人事调整方案的门道没?
一旦升任军长不再兼任师长,势必很难指挥指挥得动第10师和85师,特别是把陈武驱逐出第10师之后,陈铁在14军就会“抓瞎”。
通过刘戡,李默庵还能牢牢掌控新组建的93军。这么一来,李默庵的33军团就成了铁板一块,卫立煌很难再插手指挥。
卫将军和李默庵(中)
李默庵的建议方案被蒋校长欣然采纳。可问题很快随之而来。
先跳出来的是陈武,他对被免职极为不满,游说彭杰如“明升暗降”被李默庵架空。陈、彭二人又说服陈铁和他们一起向卫立煌投诉。
这个结果李默庵压根没预料到:他以为升陈铁为军长,升彭杰如为副军长,他们都会感恩戴德,不想反弹这么大。
更恼火的是卫立煌,他一边亲自向蒋校长呈文,坚决反对李默庵的人事方案,并提出自己的方案,另一边托人做蒋氏的工作。
最后卫将军的方案胜出,如下:
陈铁任14军长,彭杰如仍任10师长,陈武任93军83师师长,刘戡升任93军军长,但不再兼任师长。
这个方案也有很多门道。它意味着什么呢?
刘戡
刘戡93军主力83师师长换成了卫将军的亲信陈武;
陈铁14军主力10师师长彭杰如从此被卫将军收服,后来还跟着去了东北任职;
这么一来,卫将军对33军团(14军、93军)就能顺手指挥,李默庵在33军团之内反而掣肘甚多。
到了1939年春天,李默庵见在14集团军不好再待,得到蒋氏、何应钦授意后主动请辞,从此彻底远离了指挥多年的基本部队,算是偷鸡不成蚀把米。
这一次“大战”,非黄埔系算艰难获胜了,只因为他是卫将军。
诸如此类非黄埔系和黄埔系博弈的案例,在蒋军系统内屡见不鲜,只不过最后得逞的往往是黄埔系,这毕竟更符合蒋校长的利益。
晚上出门不用问,合肥话当口令[笑着哭][笑着哭][笑着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