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个音乐作品都倾注了创作者的心血与情感,但在华语乐坛中,抄袭事件屡见不鲜,原创音乐的发展与版权问题一直都是备受关注的焦点。近日,黄霄雲就因首张个人专辑《没语季节》和一系列版权争议,引发了公众的热议。
事情的起因是黄霄云在翻唱《烟火里的尘埃》时,在歌曲结尾处加入了华晨宇2018年为《孩子》创作改编的标志性吟唱段落,却并未标注这一段落的原创来源。
部分网友更是相继指出,该吟唱段落原是华晨宇与歌迷在演唱会中的即兴创作,而黄霄雲的版本虽购买了词曲版权,但吟唱段落并非原曲固有部分,这部分是属于华晨宇的原创部分,黄霄雲却没有给予足够的尊重与明确标注,强烈要求明确标注改编来源。
对此,黄霄雲的粉丝认为其版本已获版权方授权,不存在侵权问题。黄霄雲团队也于3月31日郑重发表严正声明,指出已通过正规、合法的流程,获取了《烟火里的尘埃》一曲的 “词曲著作权授权”,并强调始终尊重音乐行业版权规则。但对于争议核心的《孩子》吟唱段落的来源及归属权问题,声明中却避而不谈,这也使得争议进一步发酵。
在这场争议中,我们看到了音乐创作中的版权边界模糊所带来的种种问题。
音乐创作,从来都不是孤立的个体行为,它是在前人作品的基础上不断传承与创新的过程。每一个创作者都应当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明确标注引用与改编的来源,这是对原创精神的基本尊重,也是维护音乐创作生态健康发展的基石。
对此,喵小姐认为,黄霄雲在此次争议中的行为确实存在不当之处。
如果黄霄云方认为这个Ending的结尾编写来自他们已购买的西楼原作,那么提供原曲有这个段落的证明,便是最有力的回应。反之,如果该段落确实是华晨宇的独创编排,那么坦诚地承认并给予恰当的署名与致谢,不仅能够平息这场风波,更能彰显一个音乐人应有的胸怀与担当。
在当今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音乐作品的传播与分享变得更加便捷,但同时也使得版权问题更加复杂与敏感。每一个音乐创作者都应坚守创作伦理的底线,尊重他人的创意与劳动成果。只有这样,华语乐坛才能产生更多优质的音乐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