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俄乌冲突到巴以冲突,为什么空袭解决不了核心问题?

军机图 2023-10-31 10:57:50

这个问题的答案归根结底就是一句话:空中打击具有局限性,而当前的局部冲突又层次过低,论述有点繁琐,且慢慢看。

自从“人猿相揖别”以来,人类作为陆生哺乳动物就面临一个基本问题:生存空间局限于陆地。没什么人能脱离陆地生存,而且人类社群规模越大,所占据的陆地面积也就越大,相对来说也就越难以瓦解或摧毁——一个最基础的问题,只要生活在陆地上的人仍然存在,那么人类社群就不会消失,而把某一地域的人全部消灭又很难通过单一技术手段实现。而且,有组织的人类社群可以通过建筑工事和掩体、有组织迁移避难、对侵略一方发起反击等手段避免人口损失。

从这一角度来看,空中打击在消灭敌方有生力量问题上具有先天劣势——纵使空中打击平台的传感器再如何先进,想完全扫描到某一地域中活动的全部敌方人员也断然没有可能(更别提人还能跑),因此哪怕不计代价地使用空中打击手段歼灭某一区域内的敌方人员,也几乎不可能做到让该地域内空无一人。如果想在不依赖地面部队的情况下让这一区域始终不被敌方重新占领,就必须在敌方彻底放弃抵抗之前持续对这一地区进行空中打击、确保敌方人员只要进入这一区域就会阵亡或负伤,哪怕此区域内已经完全没有敌方人员活动。

而从失地一方的角度而言,既然人还有活着的,就仍然有组织起反击的可能,即便必须放弃对某一地区暂时的地面占领也能在敌方停止攻击后再次入驻。这个问题已经有过战略家进行了精辟的总结:存人失地,人地皆存;存地失人,人地皆失。这就使空中打击成为一种“暂时性”的攻击手段:在一定时期内,空中打击可能确保敌方某一区域内的主要目标悉数毁伤,但长期来讲只要有人愿意迁入这一地域就必然能进行重建。说到底,空中打击是一种“打了就走”的攻击模式,它能够很好地解决“摧毁”的问题,却难以解决“控制”的问题。

由此来看,单纯通过空中打击似乎确实很难实现彻底摧毁敌方战争能力的目的。然而必须意识到的问题是,目前的局部冲突中,使用空中打击手段本身就是相对“不太划算”的手段,无论俄罗斯还是以色列,其面对的冲突对手从综合实力上来说都不高,对其进行空中打击往往局限于针对战术目标的袭击,在战略层面如果考虑到国际社会政治压力或控制冲突层级的问题,实际上根本没多少目标可以打。

人虽然生活在陆地上,但打仗要用武器、生存要吃粮食,如果能有效摧毁敌方的战略节点,虽然不能迫使敌方放弃地域控制,但仍然能够在一定时期内摧毁敌方战争能力,迫使敌方放弃抵抗或坐到谈判桌前。

而如果再把战争形式向更高层级考虑、到了国际社会主要强国之间爆发军事冲突的层级,空中打击手段在解决“核心问题”上的作用就更不能忽视了。此种层级的军事冲突特征在于交战双方的基本实体都规模极大、即便将双方军事力量耗尽也无法完全摧毁对方,因此对敌方战略目标的摧毁、通过削弱敌方战争能力将其潜在损失上升到敌方难以承受的能力,进而迫使敌方放弃战略意图。

且不提战略轰炸机能够发射带有核弹头的巡航导弹大幅削减敌方战争能力,发射战略弹道导弹、使用热核武器彻底摧毁敌方政治、经济和军事的重点节点,同样是一种“空中打击”。尽管战略核武器本身攻击范围就极其有限、即便是强如美国和俄罗斯这样的核大国也无法单纯通过投射战略武器实现摧毁敌方战争潜力的目的,但却也必须考虑如自身的重工业基地一类目标被摧毁对其战后国际地位的影响。

总结,在人类社会已经高度发达的当下,指望通过全面歼灭敌方人员实现“核心”目的早已没有可能,无论是地面作战还是空中打击事实上都没法达到这个目标,对敌方关键目标的“控制”和“摧毁”才是实现目的的关键。

而在当前以低价值目标为主的局部冲突之中,战术空中打击手段既不够经济、又在作战效果上有所欠缺,所以才出现必须大规模依赖地面作战的情况。倘若在具有大量高价值战略目标、并具有工业产能的国家之间发生高水平军事冲突,则可能完全是另一种局面。

2 阅读:2205
评论列表
  • 2023-10-31 22:25

    在一定时期内,空中打击可能确保敌方某一区域内的主要目标悉数毁伤,但长期来讲只要有人愿意迁入这一地域就必然能进行重建。说到底,空中打击是一种“打了就走”的攻击模式,它能够很好地解决“摧毁”的问题,却难以解决“控制”的问题。

    1983-1997 回复:
    当今这个时代,谁愿意再去攻城略地?
  • 2023-11-06 21:37

    还好,我们人多。

  • 2023-10-31 20:32

    喜欢我的内容吗?那就疯狂点赞吧!

    用户11xxx34 回复:
    [点赞][点赞][点赞]

军机图

简介:军机图,分析解读每日发生的军事新闻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