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洗牌,锂电产业如何破局?

锂电有点忙 2024-02-09 10:09:18

经历了十年的快速扩张,中国锂电产业在2023年降速换挡,驶入新的产业周期。当下,锂电行业正经历一场由市场驱动的深度洗牌,关键看哪家企业能抓住机遇,穿越周期。同时,这种市场行情也给真正有实力的企业提供了弯道超车的机会。首先要能生存下来,然后将迎来3-5年的快速发展期。

今年以来,下游需求增速放缓,产业链价格持续下跌,同质化严重,产能过剩,资本趋于收紧,盈利能力分化......多重变局之下,考验着所有企业的战略应变。在行业整体承压的背景下,新能源锂电产业链如何求生求变,已成为业内关注的焦点。

回顾2023年,锂电行业内充斥着对原材料价格的讨论、对产能过剩的隐忧。从正极到负极、从电解液到隔膜,从动力电池到储能电池,库存高起、产能利用率不足,成为全行业的最大挑战。

从车端来看,旧车型、旧渠道已积累大量库存,在新能源汽车市场增速放缓,渗透率提升减速的情况下,燃油车车企和新能源汽车车企轮番降价,多数新能源车企在毛利+库存承压下直接导致亏损。国内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已超过30%,温和增长取代高速增长是行业发展必经之路。

电池端来看,行业深刻洗牌下,头部企业的市场集中度持续提升,其中国内动力电池装机Top10的市占率近四年来每年市占率都提升近2个百分点,2023年1-10月Top10市占率已经达到97.6%,预计2024年Top10的市占率仍有进一步上升空间。

材料端来看,一方面是下游强烈的降本诉求,另一方面是产能的超前规划和规模放量,导致供大于求的失衡状况持续。市场数据显示,正极材料、负极材料、隔膜、电解液等细分产业链目前的产能规划均远超于2025年市场的需求上限。加之,部分企业为推进规模降本能力,加快产能投建、爬坡的速度,使得产能过剩的时间节点提前,产能过剩的严峻性拔高。由上述不同产业链环节、多重因素引发行业周期性变化,已经在电芯、隔膜、铜箔、碳酸锂等全产业链价格引发降价潮。

目前,我国新能源锂电产业呈现出利润偏低、发展偏快的特征。电池头部企业技术发展相对停滞,行业进入多元化发展阶段。锂电池迎来了高质量发展角逐期,进入到技术创新为导向的深水区。随着锂电池行业进入到高质量循环阶段,过去以“电池为王、资源为王”的状态,将发生彻底改变。

随着锂电全产业链进入到洗牌阶段,上下游竞争格局正处于重塑过程之中。锂电产业生态陡然严峻。周期已至,关键是如何破局。

01、猛戳下游痛点, 突破行业增长的瓶颈

锂电下游需求增速放缓,渗透率遇到瓶颈。

2023年1-11月,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同比增速下降至36.7%,渗透率提高到30.8%,其中A00级渗透率接近100%,A0级47%,而乘用车大本营A级的渗透率尚在26%,传统车仍在顽强抵抗。

过去几年,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快速增长,但充电方便、续航不敏感、网约车(能耗敏感)等群体的挖掘趋于充分,渗透率面临瓶颈,如何进一步拓宽潜在客户群体,是新能源汽车行业集体面临的挑战。在快充方面,由于消费痛点正在从续航焦虑转为补能焦虑,快充已经成为市场刚需。

在这个背景下,换电、快充和PHEV等能量调配方式,成为推动新能源汽车走向纵深的重要抓手,也成为锂电企业和主机厂纷纷发力的方向,从模式创新到技术突破,各显神通。基于这样的行业痛点,在快充和PHEV两个方面重点发力,助推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提升。

02、爆款引领,突破同质化内卷的泥潭

爆款引领,并不陌生。

历史上,三元方形曾是电动乘用车推广初期的爆款型号,而280Ah则是储能电池推广初期的爆款型号,这两个爆款也一度成为当时市场紧俏的品种。

如今,谁又将引领风骚?

面对同质化的严峻形势,基于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不断输出具有差异化的优质产品,打造绝对差异化的“短刀”爆款来竞争市场、赢得客户。

03、技术创新,突破降本增效的天花板

降本增效,是锂电创新的永恒主题。产业周期淘汰下,回归行业发展的主题和最基础的东西,就是技术和质量能力。

但是,锂电创新不易,约束条件较多,需要同时兼顾成本、安全性、能量密度、循环次数、温度性能甚至资源保障等因素。在艰难的创新背景下,近年锂电行业进行了各种极致探索。现有锂电池技术已相对成熟,燃料电池、钠电池、固态电池等技术路线和产品正在加速推进市场化应用。从产品创新的特点来看,2024年电池产品技术产品聚焦于四大方向:第一是安全性的提升;第二是能量密度的突破;第三是快充性能进阶;第四个是一体化、轻量化带来的减重。

04、突破储能瓶颈是抢抓产业机会的关键

也正是因为新能源汽车行业增速放缓、利润横盘,加之近年来技术成熟与安全可靠的风、光能源大放异彩,储能作为稳定清洁能源发电波动、提高系统消纳能力的关键手段,凸显出投资价值和大规模的应用前景。

北京大学教授、中关村新型电池技术创新联盟理事长其鲁表示:“经历小型锂电池产品到电动汽车大规模在中国崛起,我们已经准备好跨入新的锂电池应用时代,就是储能时代。明年,储能时代将从中国开始走向世界。”

“储能可以提高电力系统调节和对新能源的消纳能力,助力电力系统转型,将成为保障能源安全的核心技术之一,新型电力系统需要不同时长的规模化、高安全储能技术,尤为重要的是长时储能技术。”南方科技大学碳中和能源研究院院长赵天寿现场指出,构建新型电力系统需要促进新型储能多元化发展,支撑多能互补能源体系建设;长时储能技术存在较大缺口,是储能技术的重要发展方向;电化学流体电池易模块化、时长灵活、安全、无地理限制,适合于长时、大规模储能,通过技术创新突破储能瓶颈,是抢抓产业机会的关键。

05、国际化布局,突破国内市场的局限性

国内市场太卷,“走出去”成为锂电行业尤其头部企业的必然选择。

在“本土化”政策的驱使下,国内不少龙头企业开始践行“全球化思维,本土化实施 ”的理念。越来越多的企业从单纯的产品出口向产业出口转变,努力拓展海外市场,建立研发/生产中心,实现生产本地化、供应链本地化。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我国锂电池企业海外建厂数量约32个(包含电芯、模组PACK工厂),其中,22个工厂公布了规划产能,总计超过552.5GWh。从项目地点来看,统计在内的32个海外项目中,21个为欧美地区。

中国锂电发展目前在全球来说,是产业链最完整、规模化最大、最成熟的行业,锂电智能装备在全球的竞争格局中也是走在前面的。

在出海方式上,中国锂电企业在海外募资、本土化工厂建设、技术合作等多种方式开展探索。不过,中国企业出海亦有多方面问题值得注意。首先是产业链配套,欧美锂电产业链的空白不仅仅需要电芯厂商出海,还需要材料、设备厂商的海外配套,从而强化整体供应链的实力。其次出海时间点,海外锂电市场仍有窗口,但是产业的高速发展也在吸引众多海外和本土企业的布局,产业出海要趁早。最后,格林美董事长许开华提到,出海模式成其久远,要有良好的心态和理念。在产能上要注意中国产能和日韩产能、欧美本土化产能的平衡;在价格上,要控制价格生态,避免恶性竞争;在经营模式上,要秉持“先进+绿色+文化融合”的理念,力求长远。

从下游到上游材料端,锂电全产业链过剩已成产业界领袖们的共识,行业继续推进结构性产能清理并寻找新的市场增量空间成为锂电企业的共同出路。产业周期淘汰下,回归行业发展的主题和最基础的东西,就是技术和质量能力。锂电作为技术革新迭代更快的高新制造行业,唯有提升产品品质、优化制造成本、提高生产效率才是取得竞争的优势所在。以更低的成本创造出更高质量的产品,构建稳定的供应链体系,实现全产业链健康良性的商业竞争生态,是新能源锂电企业在深度洗牌中成功穿越周期的关键,也是中国在新能源锂电领域持续保持领先优势的根本所在。

作为动力锂电池的“消费大户”,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前景与锂电池行业高度相关。2025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预计突破2000万台,到2030年预计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会在5000万台到6000万台之间。基于现状,新能源锂电长期向好态势不变,加上全球储能市场的飞速增长,将带来整个锂电产业的快速增长。

“山海无限,扶摇可接;行而不缀,未来可期;行则将至,做则必成。”无论是身处阵痛期、亟待升级破局的锂电行业,还是吐故纳新、蓄势待发的老牌央企,一切尚未结束,一切未来可期。

0 阅读:0

锂电有点忙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