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隰县|《康熙隰州志》:《千佛庵碑记》《千佛庵碑》里的“小西天”

博故 2025-01-02 16:16:41

千佛庵又称“小西天”,位于山西省临汾市隰县西边的凤凰山上,因游戏《黑神话·悟空》的爆火,作为取景地之一的小西天一时名动天下,喜迎八方来客。

小西天千佛庵依凤凰山势而建,寺内殿宇沿东西中轴线错落分布形成前、中、上三进院落,建筑面积仅有1100平方米。因大雄宝殿内有千尊佛像而得名,满堂木骨泥质悬塑精巧玲珑,1900多尊彩塑如层峦叠嶂一般耸立,呈现出仙宫佛国、金碧辉煌的迷人景象,“小西天之前无满堂悬塑,小西天之后无悬塑满堂。”堪称中国雕塑史上的“悬塑绝唱”。

寺院三分之二殿堂均为双层建筑结构,层层叠叠,曲曲折折,小中见大,曲径通幽,既有一般寺院之格局,又有园林建筑之妙趣,风格特点可用“小、巧、精、奇”来概括。

沿山路而上,过三道山门,即来到小西天的下院。无量殿(4)是下院的主体建筑,坐西向东,面阔三间,内奉释迦、弥陀、药师三佛和二胁侍菩萨。下院南北两厢分别为接待室(6)和藏经舍(5)。单间韦陀殿(7)与无量殿(4)相对,内奉韦陀像一尊,殿后为僧舍。

僧舍外两侧各开一门,由此进入前院。地藏殿前临山谷,背靠僧舍,内祀地藏菩萨和道明、闵公像。从地藏殿两侧拾阶而上,钟鼓二楼叠建于下院僧舍的顶部。再由南北端两门洞更上一层,即为孤桐峰,峰顶建摩云阁,内祀观音,外祀奎星。经下院无量殿北侧券洞内沿阶攀登,即来到上院之文殊阁,由之可登临上院。大雄宝殿坐落于上院正西,面阔五间,两翼辅以文殊、普贤二阁。

千佛庵由燕僧道亮即东明禅师创建,其生于明万历年间。幼年从师落发五台山,静心虔修。中年南下,先后结庐普陀山、天台山、武夷山、天竺山和庐山,十余年间,广泛参学,并以慧远为祖师而宗净土。自悟学有所成便由南而北讲经弘法,在下邑岭后村静心修禅三年。其间,曾作七昼夜水陆大斋,四方信徒前来拜谒诵经。

一次东明禅师偶然路过隰州,见西北有一山形如凤凰,遂定名凤凰山,立寺于其巅。“晚而至隰,相城西北隅一山,负乾向巽,形类凤凰。”“遂于中斥地作庵焉。”

但此时正处于明清兴替之际,战乱频仍,资金短缺,建寺过程并非一帆风顺。

崇祯二年(1629年)开建,大雄宝殿建成则“递至甲申”,即明崇祯十七年(1644年)建成。在大雄宝殿明间脊檩下方题记有“昔崇祯拾柒年岁次柒月壬申贰拾柒日壬子午时上梁大吉,奉直大夫庚辰特用钦授隰州知州浙西戈用忠,将仕郎吏目郭从善”。

直至顺治七年(1650年),“奉佛正位于殿中”。清顺治八年(1651年),建韦陀殿。顺治十三年(1656年),制作大雄宝殿悬塑。顺治十八年(1661年),千佛庵增修大雄宝殿两侧的文殊、普贤两殿。前后历经30余年,大体规制已定,后历代又不断增补修缮。

小西天大雄宝殿(1944年美国合众社、伦敦泰晤士报记者哈里森·福尔曼摄)

崇祯十六年(1613年),隰州州判杨季淳来到隰州千佛庵,写下了《千佛庵碑记》。清顺治七年(1650年),武昌道道员李呈祥撰《千佛庵碑》。

1710年(康熙四十九年)《康熙隰州志·卷二十四 艺文》

千佛庵碑记

杨季淳

东明师真所谓开山祖也!一瓶一钵,万水千山。晚而至隰,相城西北隅一山,负乾向巽,形类凤凰。中为身,南北岩展翅而前,两腋细流涓涓不绝,城东苍龙山突起,文昌阁峙其巅,与茲山正相拱。北来诸水,入怀黄路河,一带豀(溪)流,亦西奔到宫。水聚而南,州城塞其口,洵胜区也。遂于中斥地作庵焉。

洞口牓(榜,匾额、公告)曰“路入西天”。鑿崖取道,幽径耳。出径而登,得平旷地,序所谓刳阜(kū fù,剖开阶梯起伏的山丘)拓境者此也。

甃(zhòu,以砖瓦砌墙)无梁殿三间,中龛诸佛,前缀以轩,旁翼以廡,对面韦陀殿三间,尊者坐后,即直出正门也。门外特聳(耸)一峦,为孤桐峰,峰顶有小筑,为摩云阁。峰之侧有幽径,牓曰“小洞天”。北出左有小禅窟,穿牗取明。于北为閒(闲)房峰,前即凤头也。故亭不取方取圆,曰“八卦亭”。旷览无礙(碍),真可豁塵(尘)襟,空眼界矣!

师于州城中坐钉龛,龛(供奉佛像、舍利的小阁、盒子)今犹在。右旁崖少却,师之禅窟也。窟中萧然,佛一尊,单一条,四大之外,了无长物。前数级而下为库窑,所谓“小洞天”盡(尽)此矣。

于无梁之上,复构层殿五间。戈明府为之倡,郭法曹为之和,州人相继施助,西成之日,亦即此殿成之日也。殿之南侧有北极殿,亦窑空耳。北极右为厨窑。窑侧又得一幽径焉。径稍宽,中置一磑(wèi硙,石磨),傍有一小禅窟,师初闢(辟)土时安息处也。曲而南出,稍西有禅窟,面南颇敞。诗所谓南岭恰宜松者此也。为师高足静修之室。由静室而上有一窟,为往来行脚安单处。厥后为凤尾矣。

师幼从师出家,削发五台,虔修三十年。后朝南海,因结庵住普陀,而天台,而武夷,而天竺,而匡庐。又自南而北,出都门,於保定下邑岭后村,静摄三年,作七昼夜水陆大斋,饭众万五千人。虽不复归五台,而募修五台佛殿者再,前后费千五百金,其不忘本始如此。

夫以海阔天空之识,偶到隰便作住山计,迨(dài,等到)于茲土(兹土,这个地方)有宿缘焉。师诚能动物,随往金钱,辄如所愿,然毫不因以为利,惟愿与大众上结天缘,中结人缘,下结鬼缘已矣。此檀越所喜施而乐助也。大抵十分圆满志愿,十分透彻真诚。是师开山心印,好眷属,佳儿孙,心心相续,印印相承。则此山与天壤俱敝,而道场与此山俱永矣!是所望也,后人勖(xù,勉励)哉。

癸未仲春前别驾金檀杨季淳记

千佛庵碑

李呈祥

出北门而望,有山翼然。面绕城堞,背擁岗巒(峦),大河平涵,旁溪瀅带。山形倚伏,俱含飞动之情;脉络纵横,實(实)挾(挟)囘(回)翔之势。

余自少登临,辄(总是经常的意思)徘徊不能去。

燕僧道亮,住锡此山,更名“凤凰”,取其似也。乃渐剗(铲)险就夷,去草开翳,因曲直以作基,延袤而立表。林衡(古官名,《周礼》地官之属,掌保护巡守林木。)授矩,梓匠挥斤(指木工挥动斧头),上拱天霄,下准地轴。绀宇嵯峨(指高大雄伟的佛寺),若对流霞之阙;灵钟飘飏,似开梵率之宫(指佛教的宫殿或寺庙)。

自已巳遞(递)至甲申,而正殿既已落成,禅堂因而既構(构),蓋(盖)已经营三十余载,计费貲(资)三千有奇矣。既而九服失图(指天下失去秩序),三灵(天地人/日月星)在疚(指处于忧患不安中),野色萧條,屋庐焚荡,而山寺独存,法鼓无恙,固诸佛之降祥,亦老僧之昭格也。

今国家奄有海甸,削平寓宇,幽顯(显)一致,吴越同风,朱甍(朱红色的屋顶)与象魏(指宫门两侧高台称阙,古将法律条文悬挂于此,称“象魏悬法”。)争光,贝阙偕皇图巩固。老僧犹以两廡未周,佛像尚缺,复谋于其徒(弟子)兴秀、孙(徒孙)隆鑑(鉴),将重兴版筑,棲(栖)妙果于香城,大啓神光,绘金相于璇刹。时于亲承简命,抚治南州,方铸古佛五躯,兾(冀)度大众三厄。

而道亮适持钵南来,乞予圆成彼愿。因捐资助缘,劝募成功。并命礼请所铸诸佛,归于此山,务使珠幡华盖,俨然双树林中,碧马金轮,宛矣诸天座上。庶了人天之善果,聿成龙象之巨观。以顺治七年奉佛正位于殿中,阅半载而寺功始尽毕。

老僧并请予识之碑,以示万世焉。

0 阅读: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