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中不仅仅只有“爱情”,更是贵族教科书

知历史 2019-05-16 10:08:13

一句“窈窕淑女,君子好求”可以说是中国人都知道的一句《诗经》名句,但其实《诗经》总共包括305篇,成书于春秋中期,孔子也曾参与其的修订工作。《诗经》对中国文化乃至于思想都有着分非常深刻的影响,从内容上来说,它绝不是只是一本普通的爱情诗歌集,它更是一种思想、一种普世观念的传递。

《诗经》中的内容很多都是关于爱情,关于男女之事,然而最终这样一本“古代言情诗歌集”为何成为了当时贵族的教科书?其中只有贴近这本古诗集才能了解到它的丰富魅力!诗经总共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其中具体来说《颂》有40篇,《雅》有105篇(《小雅》中有6篇有目无诗,不计算在内),《风》的数量最多,共160篇,合起来是305篇。而影响最大的当属“风”里的内容。

“窈窕淑女,君子好求”“蒹葭苍苍,白露为霜”这些内容都是出自“风”中的内容,而也是现代人接触《诗经》最为多的部分。《风》包括了十五个地方的民歌,包括今陕西、山西、河南、河北、山东等地。它本身即是一种诗歌,也是一种史料,有助于现代人对当时社会进行全方面的了解。

从内容上来说,《诗经》传递的是儒家思想价值观,自秦汉以来,更是成为士大夫必读书目,相较于《论语》《春秋》之类的儒家经典,《诗经》本身就更接地气多了,它反映了很多平常人的生活以及观念,其中《无衣》篇反映了当时老百姓对于战争的厌恶,而《硕鼠》一篇更是永远的成为了贪官污吏的代名词。

当然,其中也有很多正能量的内容:“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因为曹老板的引用更是成为千古绝唱。其实,在那个时代,学习《诗经》是一个人想要成为有文化、有知识的基础,如果《诗经》都没读过,那是要被人嘲笑的。

从文学的角度来说,《诗经》开创一种独特的文风:比兴。而后续继续沿用这种写作手法的包括屈原、李白、白居易、苏轼等一众大家。诸如:“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关于《诗经》的评价首先就以编著者孔子的话来说:“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思无邪。 ”就连一向鄙视中国传统文化的胡适也说:“《诗经》并不是一部经典,确实是一部古代歌谣的总集”。国外的学者这样评价:(《诗经》是)东亚传给我们的最出色的风俗画之一,也是一部真实性无可争辩的文献。”

其实无论别人如何看待《诗经》,这部书只有我们亲自读过之后才能真正明白其主要想表达的东西,虽然里面有些观点对于现代人来说并不实用,但是作为一种增长见识的途径,阅读也是很有必要的。

本文来自知历史工作室原创作品 未经许可 禁止转载

0 阅读: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