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11军副军长下山找粮食时被手下杀害,他弟弟后来成军分区司令员

文人相爱也相轻 2024-08-28 17:16:46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中国工农红军历史上,一共出现过三支红11军,第一支是1928年7月,以黄麻起义部队为基础组建的工农革命军第七军改编的红11军,军长吴光浩、党代表戴克敏,1930年4月,这支红11军再次改编为红一军,军长许继慎,政委曹大骏,副军长兼参谋长徐向前,政治部主任熊受暄,参谋主任朱亚伦,在随后长期的革命战争中,黄麻起义组建的红11军军长吴光浩、党代表戴克敏,还有后来的军领导许继慎、曹大骏、熊受暄、朱亚伦全部壮烈牺牲,只有副军长徐向前1955年被授予元帅军衔,1990年去世。

另一支是中央红军31师与赣东北革命根据地红十军短组建的红11军,军长周建屏、政委萧劲光、参谋长粟裕、政治部主任刘英,几个月后,红11军建制撤销,组建红七军团,开启了艰苦卓绝的战斗,在后来的战争中,军长周建屏牺牲、政治部主任刘英抗日战争时期担任闽浙赣三省特派员时被捕后就义,建国后政委萧劲光、参谋长粟裕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

今天我们重点谈谈广东东江工农红军改编的红11军,当时,农民领袖澎湃领导了海陆丰起义,成立了海陆丰工农革命军。参加南昌起义的24师余部突围到海陆丰地区,两支队伍合编为中国工农革命军第2师,下辖两个团,同时还有广州起义的部队,在这个基础上,东江各地队伍合编为红11军。军长古大存、政委颜汉章、副军长彭桂、参谋长龚楷、政治部主任罗欣然,在后来的战争中,这支红11军的领导只军长古大存活到建国后,曾经担任过副省级领导干部,而其它军级将领全部壮烈牺牲,其中,最令人感到痛惜的是副军长彭桂的牺牲。

1930年5月1日,广东丰顺八乡山滩下庄屋坪今名(八乡山镇滩良村),这个昔日名不见经传的小山村沸腾了,广东省区域内唯一一支列入中央红军序列的军级建制部队红11军在这里正式成立,天刚蒙蒙亮,周边方圆数十里村庄的赤卫军、农协会员、妇女会员、少先队员数千人,身着盛装,高举红旗,带着大刀、梭标、洋枪、火药枪、铁叉等各式各样的武器,拖着水桶粗、丈把长的土炮,从四面八方向这个村子汇集而来。整个村子红旗招展,热闹非凡,标语耀眼,军号高奏,鞭炮齐鸣。

英武矫健,容光焕发的新任命副军长彭桂健步登上高台,他腰板笔挺,态度和蔼,挥动臂膀,声音宏量地宣布:我们红11军正式成立了,我们的队伍是人民的队伍,严格遵守三大纪律六项注意,这样才能战胜敌人,多打胜仗,建立我们自己的根据地,他的演说,激起了会场上所有人的热烈掌声,使这些手握钢枪的红军战士,个个热血沸腾。当地人民纷纷唱起:当兵就要当红军,红军一心为人民。

红11军下辖46团、47团、48团、49团、50团和一个教导团;军部设立军校,由46团代管;还有一个200人的独立营,全军3000多人。从此,熊熊的革命烽火,在南粤大地越烧越旺,其战斗足迹遍及东江地区的梅州、汕头、潮州、揭阳、汕尾、惠州、河源等17个县市区,经历了大小战役百余次,先后在潮普惠、陆惠、揭丰华、梅埔丰、五兴龙、蕉平寻、惠紫河博等地创立了根据地,真正实现了“东江一片红”的目标。

副军长彭桂,别名彭丹,1903年生于广东海丰县坡平亚前彭村。他幼年时读过三年书,后因家贫而辍学。16岁时,他跟随父亲到香港、广州等地做苦力,曾参加人力车工会,任工会组长。彭桂作为国民革命军东征军先遣队成员,曾参与支援省港大罢工和反击陈炯明叛军95等斗争,表现十分英勇,屡立战功,后任海丰农军中队长。1927年4月底,彭桂参加海丰第一次农民武装起义,率领农军英勇杀敌。同年10月,彭桂参加海陆丰第三次武装起义,与彭湃等革命先辈们一起创建海陆丰苏维埃政权,历任工农革命军第五团副团长、海丰县委秘书处军事科长等职务。

彭桂担任红11军副军长后,由于其所处的军事斗争区域地处赣南、闽西中央革命根据地西南边缘,是南方的屏障和门户,更是广东军阀进攻中央苏区的重要基地,红11军在这一带创建的革命根据地,牵制着军阀部队对中央苏区的威胁,策应中央红军反“围剿”的胜利,特别是在敌人对中央革命根据地的经济封锁中,在红军队伍的协同下,这支红军的战斗的胜利,为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巩固、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受到了中央高层领导人的高度评价,同时,他也当选为临时中央执行委员。

在他的领导之下,在环境险恶的条件下,坚持斗争,不怕牺牲,使这块革命根据地一片欣欣向荣,先后在这里兴建起了兵工厂、印刷厂、被服厂和红军医院,今天,在广东汕头潮南区红场镇大溪坝村东北面1公里处有一天然石洞。是一块由花岗岩巨石覆盖而成,从东北向西南倾斜,当地人叫此为“老虎洞”,该洞深300米,洞内面积200多平方米,人工砌石分为四层平台。洞口位于岩洞南侧,两侧被人为用砖条垒砌高低不同2堵矮墙,遮挡住洞口一半。洞口前有一条人造石阶向上连接山道。洞内较为阴暗、潮湿,洞周围树木杂草茂密,较为杂乱。

然而,别看这不起眼的山洞,从矗立在旁边的一块红色标牌我们可以看到,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却是红军医院,彭桂等人领导的红军队伍,在打仗的同时,为治疗红军伤病员特意设立此医院,此处设有住院部、手术室、工作室和药房等,遗址尚存。红军医院为保持部队的战斗力作出了贡献。

为了保卫红军医院及根据地重要设施的安全,彭桂等设置了三种发现敌情的传递方式:一是烧火,敌人晚上来,就在山上点起烽火;二是放消息树(也叫放青),放倒消息树就知道敌人来了;三是吹螺号,发现敌人就吹号,并以号声长短表示敌人距离的远近。得到敌人来犯的消息,山区老百姓坚壁清野,作必要的转移,战士做好战斗准备,还击敌人。团司号长麦胜标的军号吹得非常好,通过他的号声不仅可以让红军战士了解敌人距离的远近,还能迷惑敌人。如在攻打高潭战斗时,敌人听到响亮的军号声,以为是正规军的大部队,不敢久战。

彭桂领导的红军队伍除了指导各部队打胜仗外,还努力开展先进组织的建设工作,更重视宣传工作,宣传员主要是十多岁的儿童,其中有一位做得最出色的宣传人员,便是彭桂的亲弟弟彭沃,他做宣传工作的主要任务,一是打破敌人说红军“杀人放火”等反动宣传,使人民群众真正了解红军;二是扩大宣传,发动群众参加红军,壮大红军队伍;三是策反国民党兵,对国民党士兵宣传穷人不打穷人,宣传红军官兵平等,要他们掉转枪口。宣传的方式有张贴标语、散发传单、颁布告同胞书、告白军士兵书等,但由于条件困难,纸张来之不易,主要还是口头宣传,宣传员深入到每家每户宣传。为了扩大宣传,团部还组织了文艺宣传活动进黄羌圩、新田圩等地,表演山歌、白话剧,教唱革命歌曲等。

军事斗争方面,在副军长彭桂的的率领下,取得了攻打五华安流镇、揭阳新亨镇、福建永定镜坑湖乡等一系列胜利,红11军建立了广大根据地人民踊跃参加红军,特别是广大官兵多次粉碎敌人的“围剿”这支红军队伍得到了发展壮大。就在这个时候,“左”倾冒险领导统领这支队伍,他们过低估计敌人的势力,指示红11军攻打汕头、潮州等区域中心城市。

令人没有想到的是,这支队伍在攻打潮安城,时,遭到敌人一个师及数个团的攻击,遭受重大损失而且没有攻入城市。但由于红军攻势太猛,使当地反动势力深为恐慌,急忙调集重兵对红11军军部所在地八乡山进行大规模“围剿”,同时,对八乡山进行经济封锁,使红军斗争环境异常艰苦。在这样的情况下,红军战士却毫无怨言,坚持斗争。

作为军事指挥人员的彭桂,根据敌我力量悬殊的情况,决定红军主力撤退,并转移到海陆紫及陆惠边界开展游击战争,此时,彭桂决定率部跳出敌人包围圈,转战紫金,北上江西与中央红军会师。彭桂等在乌禽嶂暂驻了一个多月,扫除了一些敌人据点,击败了进犯之民团。这一阶段,反动派对他发布通缉令,重金悬赏捉拿,他虽身处险境,但早已把个人生死置之度外。为对付敌人的通缉,他时东时西,晓宿夜行,乔装改扮,机智与敌周旋。他头戴竹笠,肩背箩筐,身穿农服,从饶平县北部绕过敌军岗哨,在根据地做了大量的工作。

然而,彭桂率领的队伍正准备北上时,在紫金青溪乡狗头嶂与敌罗克士残部发生遭遇战,双方损失惨重,队伍只剩下190多人。危急时刻,等分析了形势后认为无法再北上,应改变计划,遂决定分兵二路,一部分由朱炎率领转入紫金山区坚持活动,一部分由彭桂率领折回海丰,隐蔽斗争。彭桂回到海丰后,环境极端恶劣,部队给养极度困难,为了保存革命种子,彭桂便把一些同志疏散去香港,其余化整为零,分散活动。

而彭桂自己身边只留下十余人率领红军队员,隐蔽在赤石大安峒,待机发展。包括他的爱人黎呤娇和他的岳母、医官马克训、警卫员谢覃宽等人,在大安洞的石洞里坚持斗争。白天,他们走出石洞,晒太阳取暖,夜间则数人互相搂抱一团,借以御寒,坐以达旦,生活尽管这样艰难困苦,彭桂却红心不变。

为了解决这支队伍的粮食问题,身为副军长的彭桂亲自到山下筹粮,1933年5月的一个下午,医官马克训邀彭桂一起下山寻找粮食,彭桂带了警卫员谢覃宽与马克训同行。这天晚上,山洞的草丛里,虫鸣萦耳,忙碌一天的彭桂睡意蒙胧,此时一个手执锋利匕首的黑影,恶狼似地扑了过来,粹不及防的副军长彭桂壮烈牺牲,一代名将就此殒落,年仅30岁。

杀害这名副军长的正是医官马克训,此人早就图谋叛变,到新声村时,就把警卫员支到前面山头警戒,自己陪彭桂在山洞旁边的晒稻场上休息。天黑之后,被已谋叛变的马克训为了邀功请赏,乘彭桂无备,将其杀害。

彭桂牺牲后,他的老家亚前彭村的父老乡亲也同样遭受厄运。全村共有35户170多人,参加红军的有15人,在敌人10多次“围剿”中,这15户革命户被斩草除根,81人被杀害,房屋几乎全被烧毁。建国后后,亚前彭村每家每户几乎都有“光荣之家”的门牌,红彤彤的颜色引人注目,还出现了许多“一门两烈士”和“一门三烈士”的人家。特别是彭桂一家,为了革命涌现了“一门八烈士”,真是惊天地泣鬼神。

彭桂的父亲彭劳云,生于1870年,1925年参加农民自卫军,任赤卫队后勤队长,1928年牺牲于梅陇。彭桂的妹妹彭锦英,生于1906年,1925年参加农民自卫军,是海丰县第三区赤卫队员。1928年8月,在赤石大安峒的战斗中壮烈牺牲。副军长彭桂,不仅身先士卒,率领部队英勇作战,而且带领父亲、哥哥、妹妹以及堂哥和三个堂弟都投身到革命的洪流之中,尽显这个红色村庄为革命作出的不可磨灭的牺牲和贡献。

革命自有后来人。当时在红军童子团的彭桂的弟弟彭沃,参加了红军,一开始,红11军军部有附属医院,医生是德国留学归国,彭沃当他徒弟,成了医官。这时竟有电疗器,军部还有随营军校,他在革命的熔炉里锻炼成长,新中国成立后,先后任广东省珠江军分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粤东军分区副参谋长、汕头军分区司令员、湖南省军区副参谋长、广东省军区顾问等军职,1955年彭沃被授予开国大校,汕头军分区司令,后正军职离休。

东江红11军副军长彭桂,在土地革命时期曾经立下赫赫战功,要是活到建国后,肯定是一面旗帜,只要参与授衔,军衔不会太低,令人唏嘘的是,被一名可耻的叛徒杀害,留给后人的只是一座永恒的丰碑,更多的还有无限的叹息。

1 阅读: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