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越多市场就越大,而在历史长河中,那些以人口论来分析社会变化的朝代,往往都会走的比较远,为了适应人口增长,各王朝纷纷出台了相关的人口政策。
因为在一般情况下,人口发展都是先小后大,人口在生产力发展和国家财政收入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因此,关于人口观演化的研究,也可以视为我们历史研究的一个主要内容。
自华夏文化产生之日起,国家就建立在一个以农耕文明为根基的社会上。发展农业要坚持“以人为本”,最早期的人口思想就是在对农业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实践总结中形成的。
我们的传统人口论,正好符合中国自春秋、战国以来农业得发展,时至今日我们国家还是以农业为主工业为辅,因此这一点在实际的社会当中也是十分有用的。
这个人口论的起源,是从唐尧时期的“三多”开始的,也就是“多子、多孙、多福”。这一人口观念在中国早期的夏商周三个奴隶制时期最为突出。随着社会向父系氏族的发展,以集约化、大规模的劳动为主导,从而形成了以父权为核心的个体婚姻制。
儿子越多越好,这样他们就可以种地,保护自己的家园,在古人看来下地干活就是男人的标志,伴随着人类的生产力越来越高,土地已经变成了一种战略性的稀有物资,华夏大陆进入了一种“存量搏杀”的状态,也就是说只有靠暴力才能抢夺到属于自己的生产资料(即土地)。
最早的军事斗争是以家族为基础的父系氏族为基础,然后在商王朝成立了一支由数以千计的男人组成的武装部队,这个时候民族的意识才逐渐被唤醒。到了战国时代,各国都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以扩大自己的国力,增加自己的人口。
在这一方针的指导下,壮年男子都被征募参军,年迈的老人都在家务农。战争是为了争夺土地、人口和自然资源,而耕种却是为了保证自身的发展。
从这一点上来说,那个时代的战斗主要是为了争夺物资,因为人口就是资源想要发展,就必须要有足够的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