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网络媒体的兴起,大量的用户进入了这个领域。因为它本身就是一个“长青之地”,也是一个庞大的用户群体,所以它对很多作者都有很强的吸引力。然而,良莠不齐的作者们却不惜捏造历史,扭曲历史,大兴历史虚无主义,只为博取眼球。“玉体横陈”就是其中之一,网络上的谣言是这样的。
据说冯小怜长得极美,眉目如画,身材凹凸有致,琴棋书画无一不是她的拿手好戏。高纬对她可谓是宠爱有加,几乎每天都要茶不思饭不想。但这位北齐的皇帝却是一个很有爱心的人,他从来不会将自己的江山与别人共享,甚至愿意将自己最喜欢的美女冯小怜与自己共享。所以他特意在朝廷里设了一张大桌,让冯小怜趴在上面,然后邀请大臣们过来欣赏。
于是便有了“玉体横陈”的故事,像高纬这样一个荒唐的君王,就变成了一个被大家唾骂的坏人。难道真是这样?当作者看到这个故事的时候,还以为是一件很奇怪的事情,为什么一个君王会如此的慷慨。他仔细一看,发现是一条微博。这也难怪,现在各种营销账号都在炒作,我还特意研究了“玉体横陈”是怎么回事,结果我才知道,这些人还挺有趣的,居然能把事情扯得这么远。
玉体横陈就像字面意思一样,说的就是美女的身子平躺在上面,就像上面说的那样,不过这句话却不是高纬说的。这首诗出自春秋《讽赋》:“吾惊若卧,独卧陈兮君之侧。大家都知道的那个,实际上是李商隐写的,而且李商隐还借用了“玉体横陈”的《讽赋》。翻译:这一段实际上是借用了《烽火戏诸侯》的典故,后面一段的“刺”,实际上是在西晋覆灭之前,曾经有一个人预言过这个王朝将会覆灭,这两个句子连在一起,说明一个君王如果被女人迷得神魂颠倒,很有可能会因此而亡。
第三段写的是冯淑妃嫁给高纬,所谓“以身相许,以身相许”,其实就是冯小怜以身相许,勾引他,最后一段则写的是北周大军破晋阳,灭了北齐。商家们曲解了作者的意图,以“玉体横陈”为题,用种种夸张的手法,将高纬给臣子们分妻的生动形象刻画得淋漓尽致,完全不符合李商隐的初衷,而李商隐却没有这个意图。李商隐想要把高纬这个昏君的下场说出来,用引文的手法,造成了鲜明的反差,批评之意很浓。李商隐本是一位唐末的诗人,在唐玄宗的统治下,唐代已经大不如前,所以李商隐的这首《北齐二首》,带着一种强烈的嘲讽意味。
《北齐书》和《北史》对高纬的评论都很一致:“但这件事情,却比吴承云要好得多。”这是怎么回事?言下之意,高纬虽然不是个好东西,但在荒淫方面,却是远胜于武成(封号武成)的高湛,因为他一生中从未听到过高纬有过风流韵事。只要是读了《陆贞传奇》的人,都会觉得高湛为人不错,可实际上高湛根本就不算个啥,就算是放荡到了史书中,也能名列其中。高湛虽然荒淫无道,可是他的几个孩子对此却是严加管束,从来没有做出过任何公开放荡的事情,所以在历史上,这也算是一种默许。李商隐将北齐灭亡的原因归结于他对冯小怜的偏爱,事实上并不正确。
这是封建时代的一种恶习,喜欢把责任推到女性身上。是谁导致了西周的覆灭?嗤!是谁让北齐覆灭的?“冯小怜,你怎么了?唐代衰败的原因是什么?杨王妃,你怎么了?纵观整个历史,我们不难看出一个事实,那就是女子在繁荣时期是为了装点门面,而在混乱时期则是为了替罪。可以说,这是一段封建社会的历史,也是一段女性的血泪历史。
一个王朝的覆灭,都是由于体制的滞后,官员的腐朽,君王的软弱,如果一定要说耽于女色,也只是君王没有约束好自己而已,可是现在,皇上却在宣扬“君权神授”,“奉天顺命”,将君王捧上了天,即便出了什么事,也不会怪罪到皇上身上,只会被人蛊惑,被人蛊惑而已。高纬诛死了兰陵王高长恭和丞相胡律光,简直就是在自掘坟墓,把责任推到了冯小怜的头上,李商隐甚至还写了一首诗来嘲笑冯小怜,真是可悲可叹。再加上那些媒体的歪曲,让冯小怜更加伤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