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爷爷与父亲皆是军人,母亲还是蝉联两届的议员,可他却成了黑帮老大;
他从16岁开始,就在同伴之中脱颖而出,成为众人心中的大哥。读大学时期,校外的古惑仔顾及他的存在,不敢来学校里闹事,学生一有麻烦就找他帮忙解决;
他在帮派中,对马仔进行军事化管理,他堂口内的马仔一个个被培养成精英战士,成了帮派中最强的战力,号称“天下第一堂”。
后来他淡出江湖,转而从政,主张“反对台独,民主统一,统一后由台人治台”的理念,以此来彰显自己的爱国之心。
他就是竹联帮的“灰鸭”,柳茂川。
1940年,柳茂川出生在重庆涪陵。提起涪陵就让人想起榨菜,几年前台湾名嘴曾讽刺过大陆人吃不起榨菜,还着重地提了涪陵榨菜,这事让人感到好笑。也在那个时候,涪陵这个城市上了一次大热门。
不过,柳茂川虽然是在榨菜之乡出生,但他的祖籍却是浙江台州,他的爷爷与父亲都是国军的军人。
1949年,老蒋败退到台湾,柳茂川一家也跟着来到台湾的桃园市落脚。柳茂川的母亲也是一个厉害的人物,她不仅是那时候唯一的女性步兵上校,在几年后,还蝉联了台北市第三、四届的议员。
有这样豪华的家庭背景,柳茂川自幼的生活就很是优渥,按常理他读书毕业后只需要父母动用一下资源,足以让他一生圆满。
可是在时代的环境下,却让他成了黑道大佬。
那时候,本地人排挤外地人,无论是成年人还是小孩子都这样,因此不少在学校里饱受欺负的“外来”少年会抱团取暖,于是一个个帮会便成立了。
柳茂川在学校里没少与本地少年抗争,他虽然是天生是读书人的性格,却有带点江湖气息,平日里不主动招惹别人,但只要有人欺负他,他就会握紧沙包大的拳头打回来。
那时候的少年大多数都这样,一边在学校读书,一边还得寻找强有力的靠山,当然找不到的话便会继续受欺负。
柳茂川有个在台北的堂哥,堂哥是个刺头,没少与校园的帮派分子往来。柳茂川经常打车到台北,跟着堂哥混迹在这些校园帮派分子之间,算是开始接触了江湖。
1956年,到了读初中的年纪,柳茂川来到台北上学,毕竟这儿有堂哥撑腰,虽然在学校里仍是经常与人打斗,但腰板子很是硬挺。
也因常在台北的江湖沉浮,柳茂川认识了陈启礼,不过陈启礼此时还没有帮派背景,他虽智勇双全,却依然过着单打独斗的日子。
柳茂川和陈启礼不仅同为外来人口,又都来自四川重庆一带,还一起混迹在校园的江湖之中,因此俩人颇有惺惺相惜之意,随后斩鸡头烧黄纸,结为异姓兄弟。
上高中后,十六岁的柳茂川在这些校园帮派分子之中已经小有名气,他能说会道,很快就与四海帮、文山帮的成员们打成一片,因此他在学校里很有威望,很多学生都认他为老大。
1958年,柳茂川加入文山帮,在圈内知名度这么高的柳茂川加入小小的文山帮,使得文山帮熠熠生辉。
没多久后,文山帮的老大就让他重组一个“新文山帮”,柳茂川在众人的簇拥下,成了新老大。
柳茂川新官上任三把火,一顿操作重组了文山帮,以此来彰显自己拥有绝对的话语权。
同年,陈启礼参加了“竹林联盟”,拜在“周霸子”周榕的门下,正式成为竹联帮的成员。
成了老大后,柳茂川的学业也没有荒废,他考上淡江管理学院,在学院里继续叱咤风云。
那时候,不少学生都是外来的住宿生,淡水镇本地的混混总想着来找他们的麻烦。而柳茂川则发挥他少年老大的本领,出面跟这帮混混谈判,混混们见到是他,也只能卖他面子。
起初说好是不能在校园里搞事,后来在柳茂川的威压之下,混混们在淡水镇也很少找外来学生的麻烦。以至于柳茂川被学校领导选为“代联会主席”,一选就是三年。
就这样,只要帮派有事,柳茂川就坐火车回台北,没事他就继续读书深造,一边熟读春秋,一边混迹江湖,真是青春不留白。
不过,同期在台北势力最强的帮派是四海帮。
四海帮虽是“外省挂”帮派,但它扩张得极快,旗下分支就有五六个,它对本土帮派下手从没手软,灭掉一个个本土帮派后,就开始把矛头对准其他“外省挂”帮派。
面对四海帮的强势,其他“外省挂”帮派起初只能是苦苦支撑,后来才有人意识到,帮派之间也可以和在校园里一样抱团取暖。
为了促成反抗四海帮的大队,柳茂川于1961年加入竹联帮,随后四处游说,组织了“文山帮”、“三张犁”、“北联帮”、“血盟”、“竹联帮”等五个帮派抱团,组成了“反四海联盟”与四海帮正面对抗。
结盟后,柳茂川在开会时,提出“以暗击明”的策略来对付四海帮,这条策略获得了大部分人的肯定。
从柳茂川的一次次出手,不难看出,他在当时拥有不小的号召力,众人都服他。
在一个夜里,柳茂川跟几个马仔在吃饭,却遭到四海帮人马的突击,其中一个马仔还被砍成“独臂刀王”。
对此,柳茂川愤恨不已,他发誓道:“四海帮这个仇,我一定会要回来!”从此就与四海帮开启一系列厮杀。
不过,就在这个大联盟组成不久后,众人还没出力,四海帮就因为太过膨胀,当局就出手给了致命的一击,四海帮濒临解散。
也在那时候,陈启礼带着陈功等人趁虚而入,拿下四海帮的不少地盘,竹联帮在江湖上开始冒起。
柳茂川武艺比不上大多数猛人,但却是智计百出,因此陈启礼就像个将帅,带人在台前决胜千里的时候,他更多时候则在幕后当个军师,运筹帷幄。
竹联帮能发展得起来,离不开他们俩,江湖人把他们并称为“南阴北险”,这寓意大概是觉得俩人一个阴,一个险。
1970年,竹联帮的势力在台湾江湖奠定了不可动摇的根基。骨子里是个读书人的柳茂川选择出国留学,开始淡出竹联帮的权力舞台。
1973年,柳茂川因父亲去世回到台湾,开始从政,开始在另一个舞台上崭露头角。
1976年,在陈启礼的邀约之下,柳茂川重新回到竹联帮,辅佐陈启礼扩张竹联帮,吞并其他帮派的地盘,与此同时,他还提出多搞一些堂口,一方面充实帮派的组织架构,另一方面也便于管理。
1978年,竹联帮已经是全台湾势力最大的帮派,在柳茂川的提议下,成立了“战斗堂”,简称“战堂”。
战堂由“灰鸭”柳茂川和“白鸟”吕代豪一起掌管,他们引进军事化管理与训练,训练项目包括长跑、跆拳、柔道、自由搏击、射击、刀棍武术,把堂口的成员训练成“职业杀手”。
也因为战堂的厉害,在当时与“捍卫队”的前身“竹联突击队”并称竹联帮两大精锐部队。
重新回到竹联帮的柳茂川也没有放弃与当局的关系,也就是说,他在黑白两道里都有职位,并且这样双重身份的状态还维持了很长一段时间。
1980年,柳茂川在国民党里地位节节攀升,八年后,他在美国旧金山打出“反对台独,民主统一,统一后由台人治台”的口号,高调竞选“国民党内副总统”,尽管是没悬赏,但是这在当时的台湾引起了热议。
两年后,柳茂川心灰意冷,淡出了从政生涯,常年在海外旅游散心。
2010年,柳茂川想起自己在政坛上的不如意,内心再次燃起熊熊烈火,七十岁的他成立了“台湾我们的党”这个合法政党,虽然也没办出什么事,但大小也算是个创始人。
2020年,不甘寂寞的柳茂川撰写了《竹联:我的江湖回忆》这本书,书中多为他与陈启礼在闯荡江湖时的不少往事,也曝光了很多著名事件不为人知的秘密,再次引起一番轩然大波。比如著名的“江南案”,按书中所写的,便是他陪陈启礼一起规划如何做掉作家刘宜良的,并且事后陈启礼的自白录音带,还是他让陈启礼录制的。
当然,陈启礼已经去世,真相如何,已经不得而知。
不过,当媒体采访到“血盟”的一个大佬时,那大佬对柳茂川却是嗤之以鼻,说当年陈启礼到美国准备对刘宜良动手时,柳茂川夸下海口,说自己只要一通电话就能叫两万人来帮陈启礼做事,可实际上柳茂川在这件事上的戏份很有限。那大佬还表示:“从小我们就知道柳茂川可以把牛吹上天!”
竹联帮大佬“白狼”张安乐在一次采访中也曾说过:“柳茂川今天在竹联的地位,都是靠陈启礼的光环”,暗指柳茂川出版回忆录只为沽名钓誉。
具有黑道背景的作家董念台也曾在专栏中炮轰柳茂川,他对柳茂川满是批评,说他是“满嘴跑马”、“骗货”等等。
当然,媒体也曾采访过柳茂川,从柳茂川嘴里听到他年少时在江湖中如此叱咤风云,不由问道:“既是如你说的这样少年风光,何以网上都没有资料呢?”
柳茂川则笑咪咪地说:“启礼做事比较夸张一点,人也比较外在,我呢,比较低调一点、比较收敛一点,呵呵。”
当然,无论柳茂川是不是喜欢造势的沽名钓誉之辈,只要他有促进统一,反对台独的心,那也必须是给他一个肯定。
好看,继续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