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同学选择去往香港读研,不过香港研究生分为授课型和研究型两种,你们知道它们的区别有哪些吗?那哪一种相对更有含金量呢?同学们应该选择哪一种更适合自己呢?
来源:Pexels研究生的专业术语
授课型硕士相关学位
Msc:理学硕士
MA:文学硕士
几种特殊的授课型硕士
MPA:行政管理硕士
Med :教育学硕士
MChem:化学硕士
LLM:法学硕士
MEng:工程硕士
研究型硕士
Mphil: 哲学硕士
(和内地不同的是,所有专业的研究型硕士统称为哲学硕士。)
学制
授课型:一般为一年
研究型:一般为期两年
学费
授课型:皆为自费课程,获得奖助学金的几率不太高,只有极少数人可以获得全额奖学金及入学奖学金。
研究型:所有全日制脱产攻读的研究型课程(MPhil/PhD)均受政府的教育政策资助(PhD为哲学博士),在正常修业期间(MPhil为期两年、PhD为期三年),政府一般每月都会向学生提供津贴,以2016年在香港大学就读为例,每月约为14350HKD。
申请难度
授课型:相对比较容易申请,但有一些热门专业也是有一定难度的。
研究型:由于财政资助和学额的关系,申请研究式课程的难度比申请入读修课式课程的难度要大很多。甚至可以说,申请香港的研究式课程的难度,比起申请欧美名校的博士也相距不大。
获得知识方式
授课型:学生主要通过讲课、研讨会以及实践来获取知识,在此过程中,学生能够得到来自不同专业课的导师的指导,最后经过考核完成学业。与本科生类似,授课型研究生大多数时间都是在课堂度过的。授课型的硕士培养的是学生研究能力,团队合作和公开演讲或调研的能力,更符合就业的需要。
研究型:学生是在个人研究的过程中获取知识。每位学生都会有一名导师,在导师的指导下开展研究,不需要参加太多的考试,最后的成绩按照最终的研究成果来决定。研究型硕士就需要学生具有比较高的自主学习的能力了。
日常的研究和授课比例
授课型:主要以上课为主,但当然也会有研究的成分。在上课之余,学生也是经常会被要求做研究、写论文。许多社科专业,也会有研究方法、数据分析处理等课的教学。
研究型:研究方法等的一些课程必然是会有的,学生也需要参与相应的课堂和研讨会,只不过,这些时间与他们做个人研究的时间相比那就太不值得一提了。个人研究的要求比授课型硕士的考试要求高许多。
适合人群
授课型:静不下心来做深入的研究,但是很享受上课的氛围,希望能够通过研究生阶段涉猎更广领域的学生;想要在比较短的时间学到与本科不一样的专业知识,或者深入学习某一专业领域的学生;喜欢与授课的老师和同学们多交流沟通的学生。
研究型:计划日后从事某个方面工作研究的学生;想对某个领域进行深入研究探讨的学生;学习的自主能力比较强的学生;想要在未来继续申请PhD的同学。
香港授课硕士毕业后能干啥?
工作
由于一年时间很短课业也安排得很紧凑,所以这一年的时间的安排和各项计划得提前做好规划。
如果准备在香港就业,建议在入学后两个月,就开始关注香港地区各大国企,外企招聘,努力争取到一些好的单位的实习名额;同时,尽量多参与大型公司的现场招聘会,选定自己最想进入的单位,给主要HR 人员留下一些印象。
除此之外,多多融入香港当地生活和文化中,多多结交香港当地朋友,在与其交流过程中,深入了解其当地文化,练习粤语和英文,很多单位在招人时,很看重应聘者的三语能力:粤语,中文和英文。
另外,学校有提供免费的雅思托福考试培训,可多多参加这样的培训,多多提高英文写作能力,因为在香港,薪资越高的职位,对于英文写作能力的要求是更高的。
学术
在香港读一个Taught Master Program后,有这几个选择:
a. 由教授推荐去到欧洲读博;
b. 直接跟随自己的导师读个Mphil 转成博士
c. 回内地一流大学读博等等
不管是去到哪个国家或地区继续学术研究,都建议要提前与自己的导师处好关系,由导师直接推荐读博,申请通过概率能更大些,而且更易申请到奖学金,同时,借助导师的力量,把握好时间节点,这样就能节省下更多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