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国对华供应粮食!美媒:中方选择很多,贸易战让美国农民受伤

梦境边缘人 2025-02-06 14:51:37

在全球粮食消费供过于求的背景下,中国减少甚至中断从美国进口粮食,必对美国的经济构成沉重打击。

彭博社强调,中美贸易战愈演愈烈,美国难以恢复小麦、玉米的领先主食出口国地位。中国的“多元化”策略,让玉米、大豆等大宗商品的价格竟然触及到了2020年以来的最低水平,影响到了谷物种植者的收益。

彭博社作为美国的喉舌,通常站在中国的对立面,这次破天荒的正面报道中国,凸显美国在对华策略上的左右为难。即特朗普政府坚持和中国打贸易战,但可能考虑本国农民的诉求,避免中国拿美国的粮食出口做文章。

可话说回来,制裁也得讲究对等,不可能美国总是“做初一”,中国连“做十五”的资格都没有吧。猜测随着中美脱钩在即,中方大概率拿美国的软肋下手,让特朗普政府为自己的过激行为付出代价。

相关数据显示,24年1-8月份,约1.11亿吨外国粮食进入了中国大陆,比较2023年同期增长6%,接近2021年同期1.124亿吨的历史高位。其中大豆7048万吨、玉米1256万吨、小麦1038万吨、大麦1087万吨、高粱581万吨、大米88万吨。

约数十个国家和地区参与了中国的“饭桌工程”,比较重要的国家有巴西(5956万吨)、美国(2121万吨)、俄罗斯(可能超过1000万吨)、澳大利亚(870万吨)、乌克兰(526万吨)、加拿大(462万吨)、法国(377万吨)、阿根廷(347万吨)……

在前8大粮食供应国里,除美国、乌克兰对华粮食输出下降外,其他国家对华农产品交易都保持了正增长。这也从侧面反映出,美国缺失打压中国的关键工具,特朗普倡导的“对华贸易战”只能是自吹自擂,难以落到实处。

不过对于处在需求端的上游客户—中国而言,或可围绕美国的粮食产业做文章,让特朗普失去美国农民的支持,这正是彭博社最为担心的。用美国驻华大使伯恩斯的说法,中国若拒绝进口美国粮食,将会影响到美国70多万农场主的生计。

没想到吧,美国认为的“软肋”,反倒是中国的长处,中国根本不惧与美国打粮食战,打贸易战。预测一下中美博弈的可能后果吧。

其一、中国国力继续增长,美国反倒因为失去中国市场致使国内大量企业倒闭,大批工人失业。

目前有上万家美企围绕中国14亿人的消费市场生活,中国但凡决定和美国硬碰硬,必然让这些企业第一个付出代价。通用动力公司等美企在华资产被中国冻结,就表明中国坚决反抗霸权的意志,不会让美国占得一丝一毫的便宜。

相信即便特朗普有意提高中国产品输美关税,但也会考虑到美国的国情,否则中美脱钩断链,会让彼此的利益遭受重大损失,而这个结果是执政党根本无法承受的。毕竟代表大资产利益的民主党虎视眈眈,时刻找寻扳倒特朗普的机会。

其二、中美贸易达成新的平衡,中美之间的贸易顺差日趋缩小。

为回应美国的贸易战,避免西方世界过度指责中国产品倾销,中国已先期削减了铝等高耗能产品的出口退税。这般做法仍无法制止美国的关税工具的话,不排除中国彻底取消多种输美商品出口退税之可能。

目的在于将利润尽可能的保留在国内,不再以中国主动“贴补”的方式帮美国削减通胀。代价是中国的产品价格上升,损失了部分国际竞争力,美国人的消费能力疲弱,中美之间的贸易逆差不断缩小。

至于中国中断从美国进口农产品,或许局势远未恶化至此,毕竟中方已经放话,继续在可能的领域和美国保持合作,中国不愿看到某些极端情况发生。贸易战就是一把双刃剑,中美其实都很难承受后果。

总之,中美的日子都不好过,源于生存和发展的本能,中美或将使出一切反制工具,这是由中国崛起,美国衰落的历史大势决定的,即便谁来当美国的总统,都不大可能缓和与中国的紧张关系。

0 阅读:0